杜洪刚
(石阡县中医医院,贵州 铜仁 555100)
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杜洪刚
(石阡县中医医院,贵州 铜仁 555100)
目的 观察分析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采取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按照 AO/ASIF 分型显示:8例为C1型、6例为C3型,剩余的16例则为C2型,治疗中有26例患者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其余患者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开显露,具体治疗中,结合先处理髁间骨折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复位与固定,在肘关节手术前后疗效的评定方面,用改良 Cassebaum 评分系统进行。结果 经我院对30例患者进行术后8~24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在疗效的评定方面,8例为优,14为良,6例为可,剩余的2例则为差,对应的优良率为73.3%,远高于手术前的6.6%(P<0.05)。术后发现,出现后8例与骨折复位不良患者的情况,这与其不配合术后功能锻炼有关。我院对其中的4例行肘关节松解术,其对应功能达到了良。结论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而言,双钢板法治疗可以提供坚强的稳定性,疗效较好,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应当推广应用。
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法;疗效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复杂性骨折,肱骨髁间骨折的发病率为肘关节附近骨折的10%-15%,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内外髁常分离为单独的骨块,且形成的预后较差,而患者会往往伴有旋转移位[1]。所以,对其的治疗,应尽可能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基于此,我院对收治的30例肱骨髁间骨折进行了双钢板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2岁,右侧18例,左侧12例,在患者的致伤原因方面有10例为撞伤,坠落伤有4例,而其余16例为摔伤。我院基于研究的需要,结合AO/ASIF 肱骨骨折分型显示,其中有8例为C1型,6例为C3型,剩余的16例为C2型,均为闭合性骨折,且2例伴有尺神经损伤,2例伴有多发骨折。对其的手术治疗均于伤后5~14天内进行,平均8天。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我院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均对其行肘关节CT检查,在此基础上了解了患者的骨折位移情况等,为后续手术做好准备。
1.2.2 麻醉方法
经我院对症进行麻醉,30例患者中的8例行全身麻醉,其余22例则行臂丛麻醉,便于后续手术操作。
1.2.3 手术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患肢绑气囊止血带,在肘后正中做纵形切口,显露出尺神经,确保其得到应有保护,手术中,应当让其纵形切开覆盖尺侧腕屈肌的筋膜>6cm,这种做法的前提下,有效增加患者神经的移动度,并通过此方式使尺神经被纤维环包裹卡压的概率有效减小。此次研究中,肱三头肌舌形瓣显露者4例,30例中的其余26例行尺骨鹰嘴截骨,进而让肱骨髁间显露出来,接下来则先复位肱骨髁间骨折块,在重建肱骨远端关节面时应当以尺骨滑车切迹、桡骨头为参照物,从而保证滑车的解剖宽度,对患者肱骨髁间骨折临时固定问题,我院用克氏针来解决,确保患者复位满意后,我院及时改用全螺纹螺钉行针对性固定,先将髁间部位骨折骨骼固定,将半管状钢板进行充分塑形,贴附在肱骨内上髁,然后将重建钢板于肱骨远端外侧柱的后方,两个钢板之间呈现90度角,增加固定稳定性。
1.2.4 术后处理
于患者术后48h拔出引流管,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则在1~2d后即可进行,并于术后2周拆线,后续对患者每月进行的复查,就功能锻炼进行指导,并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检查[5]。
1.3 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中运用了SPSS 18.0软件,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经我院对30例患者进行的术后8~24个月的随访情况的看来,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且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折移位情况,在疗效的评价方面,我院采用了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结果显示,8例为优,14为良,6例为可,剩余的2例则为差,对应的优良率为(22/30)73.3%,术后发现,出现后8例与骨折复位不良患者的情况,这与其不配合术后功能锻炼有关。我院对其中的4例行肘关节松解术,其对应功能达到了良,总体治疗效果良好,未出现1例并发症。
3.1 手术治疗中钢板放置位置
综合整个手术治疗过程来看,肱骨髁的解剖关系较复杂,争论的焦点大多聚集在双钢板放置位置方面,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方式,都会采用垂直放置双钢板的措施,保证钢板平面垂直方向固定,这样让术中操作具备了最好的固定强度和抗疲劳程度。特别是对于无法获得骨折块加压及粉碎性骨折者,因为会发生肱骨头的关节软骨无法向肱骨远端的后侧延伸现象,极易导致治疗不顺,可在外侧柱后侧放置接骨板,确保治疗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偏向远侧,方便垂直放置双钢板,让术中对应固定力学强度得到了增加,如表1所示,促进了手术完善性发展[6]。
3.2 手术入路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对于手术入路方式,目前无明确规定,入路方式有很多,包括肱三头肌纵劈入路、双侧入路、肱三头肌蛇形瓣切开入路等,不管手术中运用哪一种,势必都要患者的尺神经显露出来,并对其进行保护[7]。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前4例患者在手术中用了肱三头肌蛇形瓣切开入路,剩余的26例患者则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这种方式能使肱骨远端关节面很好地显露出来,避免了对肱三头肌的损伤,且便于肘关节的解剖复位,将肌性愈合变为骨性愈合,更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3 尺神经的术后处理
综合当前的相关研究可看出,在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中,在常规前置尺神经与否的仍有争议,结合此研究现状,我院深入研究得出,一旦内固定物位于尺神经时,对于患者而言,会造成尺神经前置的适应症,所以,我院认为应当在固定方面用双钢板。从而使得对应的内侧钢板临近尺神经,可有效避免尺神经受到损伤,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经我院研究发现,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而言,双钢板法治疗可以提供坚强的稳定性,疗效较好,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应当推广应用。
[1] 尹明明,马群莹,崔君智.锁定板内固定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1).
[2] 王亚斌,张云庆,张 文,孙惠清,姜雪峰,杨惠光.肱骨髁间骨折不同双钢板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09):787-790.
[3] 王 俊,张新伟,王祥峰.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05):698-699.
[4] 司正涛.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7).
[5] 金思东,许裔敏.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6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3).
[6] 蔡 浩,倪晓晖,董萼良,盛国庆,秦玉星,王友华.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载荷应变与位移(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6):4931-4935.
本文编辑:李 豆
R683.41
B
ISSN.2095-8242.2017.05.8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