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昊
沈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政策研究
◎陈 昊
随着沈阳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任务的推进,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面临重要考验。在优势产品走出国门的同时,如何做好顶层设计、推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交流与培养,进而带动技术输出是当前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沈阳 高等职业教育 国际化 顶层设计
随着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两个文件的发布,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面对政策环境的新要求,结合沈阳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整合资源、通过国际化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教育对外开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成为沈阳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国家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沈阳市应当从建设地区国际职业教育乃至东北亚职业教育中心的高度,坚持以地区产业优势资源为依托,着重解决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领域重点瓶颈问题的工作方针,对沈阳市职业教育尤其是优势显著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改革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以对外开放带动职业教育创新,以职业教育创新促进其他产业创新发展。
近三年里,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的过程中,沈阳市与“一带一路”的67个沿线国家中的66个国家保持贸易往来,对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和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分别占全市总额的三成左右。在推动有能力的骨干企业“走出去”,带动优势产业、技术标准输出的同时,技术技能人力资源的输出应得到高度重视,这也是以上出口和对外工程项目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规划建设一个能够辐射“一带一路”的与沈阳市外向型产业对接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将沈阳市建设成地区国际化职业教育服务中心正逢其时,依托沈阳市优势产业,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1.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沈阳市高水平国际化职业教育产业服务能力的形成。围绕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建设目标,规划建设“中德职业教育联盟辽宁基地”,探索国际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体系、推进海外职业教育合作交流资源建设、打造国际职业教育云平台。
2.深挖沈阳市优势产业技术资源,重点扶植一批具有“沈阳基因”的国际化职业教育产品开发项目。围绕沈阳市外向型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服务,建立数控机床、汽车和工业机器人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在向国际市场输出产品的同时,输出具有沈阳市基因的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经验。
3.合理布局,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依托沈阳市汽车制造产业聚集区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德学院”。面向沈阳市东、西两个汽车产业园区,即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发展需求,围绕沈阳市承担的国家双元试点和“中德学院”建设任务,借助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国内知名高等教育机构的智力支持,引进AHK、新加坡九竹集团国际知名职业教育机构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探索学习型工厂建设、国际职业教育云平台建设、工业4.0和实验室及未来工厂建设,打造一个对内具有经验传播和模式辐射作用、对外具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功能特色鲜明的“中德学院”。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和经济引发的企业雇员资格的国际化和本地化双向发展趋势,通过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沈阳市产品国际质量竞争、创新和地区繁荣。整合外事办、教育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政府部门的对外人力资源输出和引进管理职能,建立一个面向地区技能型人力资源供给群体、具有政府公信力、功能齐全的职业教育对外公共服务平台。
1.调整目前劳务输出市场供给结构,在规范民营对外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行为的同时,给予职业院校教师对外技术交流、学生境外就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面向地区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通过国际职业教育人才交流平台的建设,引进沈阳本地企业急需的境外人才、技术和职业标准,帮助行业和企业从业人员在提升跨文化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为本地企业在岗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境外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2.借助省内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围绕沈阳市外向型企业出口密集国家的技能人才需求,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广纳具有国际技术传播能力的人才、开办新专业、对外招收留学生。通过扩大对外办学,尤其是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办学,向与沈阳市合作的国家和地区输出我国的文化和技术经验,进而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
3.鼓励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改革,探索与境外机构、本地企业合作共建、市场化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运行管理模式改革。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沈阳市外向型企业、外资企业、中德产业园、自贸区等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办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所,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探索开办服务沈阳、辐射全国和周边国家的职业技术大学,打造沈阳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向“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输出具有沈阳基因的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加快沈阳市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不仅要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要从产业经济学角度重新审视国际技能型人才供给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1.开发一批精品职业教育项目。沈阳结合本地企业产品特色,重点扶植与沈阳机床集团“i5”智能制造技术、沈阳新松机器人产品线、华晨宝马汽车生产技术等配套的新职业教育项目。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运用科技孵化、技术服务等手段与从事特种机床研发生产、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中小企业合作,为本地培育高科技研发设计及服务、特种设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人才,探索装备制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项目、新路径。
2.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技术,培育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学习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围绕企业和居民对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全球化视野下的职业教育云平台,为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会提供内容和技术支持。建设居民、企业、职业学校共同参与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引入国际化精品职业教育服务和产品,发布“一带一路”辐射国家技能型人力资源需求,通过本地职业教育服务、职业标准的对外输出,助力外向型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输出。
3.破除路径依赖,在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领域先行先试,从公共服务管理向劳动力市场供给产业管理转变,转变政府职能。从对外职业教育供给角度引入市场化行业管理手段,从职业教育机构注册、职业教育收费、居民职业教育补贴、税收等方面运用政策杠杆,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培育地区国家化职业教育市场。支持职业教育供给主体自组织行为,鼓励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机构参与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活动,进而促进本地职业教育对外服务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注:本文系沈阳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关于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对策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学视角》(项目编号:SYSK2017-21-0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等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17EB205)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司 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