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马定律”看东北振兴

2017-03-10 20:35马建新
辽宁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智伯酸菜东北

◎马建新

从“分马定律”看东北振兴

◎马建新

近年来,东北经济的大幅下滑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振兴东北经济”已成为东北地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借用“分马定律”的原理,通俗地指出了阻滞东北振兴的重要因素,以期能给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带来启示。

“分马定律” 东北振兴

“分马定律”应该算是管理学的范畴,其典故大致是:“有一个财主在临终前想把他的遗产分给三个儿子,遗产是17匹马。他嘱托,要把这些马分给大儿子1/2,分给二儿子1/3,分给三儿子1/9。三个儿子一商量,17匹马的1/2是8匹半,难道老父亲让我们要杀掉一匹马分马肉吗?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请来村里的智伯帮助解决分马的难题。智伯想了想,然后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给大儿子分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9+6+2等于17匹,还剩下一匹马,就是智伯从自家牵来的那匹马,他自然又牵了回去。”下面,笔者借用“分马定律”的典故,进一步探讨阻滞东北振兴的主要原因。

一、阻滞东北振兴的原因错综复杂,但精神层面的问题尤其值得反思

就拿当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来说,相关各方都在发力,但始终是雾里看花,不见起色,反而东北经济增速近两年来在全国排名“垫底”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何在?当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任何问题都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不应一概而论。单“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件事本身来讲,不容置疑的是肯定存在诸多的掣肘,如产业结构说(重化工业比重大)、体制机制说(计划经济的影响和痕迹浓厚)、营商环境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人才资本流失说(人才资本孔雀东南飞)、官僚主义习气浓(不少都是官老爷)、民营经济发展不振(国有经济挤压)、政府社会诚信缺失(忽悠文化盛行),贪污腐败严重(有的地方官员大面积腐败)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成因比较复杂。同时,说明了振兴老工业基地并非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于是,中央2003年开始相继出台了多轮的《振兴规划》或《振兴意见》。对此,我们不妨从“智伯分马”来分析一下。智伯牵来一匹马,使几个儿子成功分了马。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上,政府和民间能否扮演智伯的角色,跳出东北看东北,跳出振兴看振兴。在此,就像智伯那样,牵来一匹马,放到群马中,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政府行为自然而然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势,这样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才能起到一锤定音、石破天惊的作用。

政府和民间要像智伯那样牵来一匹马,这匹马应该是一匹什么马?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人的精神,或者说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状态。毛泽东同志1956年11月15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从毛主席的这段讲话来看,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不管世情国情党情如何变化,我们最不能缺少的一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

浙江省涌现出马云和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这里暂且不论马云、李书福有“敢为天下先的吃螃蟹精神”或者有“创造性破坏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他们两人最伟大之处是具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精神和遇事“不找市长,找市场”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智伯牵来的那匹马。据媒体披露,1992年时,马云曾经应征过三十几个工作,没有一个被录取,其中有一份工作是肯德基,25个人去应征,24个人被录取了,只有马云一个人没被录取。李书福刚开始造吉利汽车时,那简直也称不上是“汽车”,给人的感觉是汽车中档次很低的一种,但李书福靠着一股韧劲,白手起家,现在已经成了豪华车——沃尔沃的老板了,吉利也不是当年的吉利了。据报载,吉利目前已经形成了杭州、宁波、哥德堡和考文垂四个研发中心以及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四大造型中心的全球化布局的强大研发体系,研发人员超过1万,其中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外籍研发人员就达到了近3000人,集合了汽车技术创新领域的众多顶级专家。这充分说明,创造出奇迹并非偶然。

二、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是阻滞东北振兴的根源所在

与南方“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精神相比,近些年来,在王进喜“铁人”精神诞生地的东北,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却不见踪影。有人可能说,现在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再提倡艰苦奋斗已不太现实。这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确是与这些年来讲排场比阔气论奢华、依靠资源禀赋充裕来钱快、小富则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密不可分,更是与某些公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的行为缺失、政策错位、管理失灵、私欲膨胀有关,造成了东北的上上下下都认为应该依靠国家这棵大树,把脑袋削个尖也要想办法进入体制内。这就是思想意识滞后、思想观念落伍、精神状态不振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说明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与南方形成了巨大的意识、观念、状态反差,这种差距如不改变,即使中央给再多的“利好政策”也于事无补。

现在,中央政府已三番五次把东北振兴纳入到了国家战略。应该说,东北振兴正当其时。只要能够唤起大多数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精神和遇事“不找市长,找市场”的精神,所谓的“东北振兴”这个“结”就将迎刃而解。如果大多数人的市场经济意识确立起来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就会发生改变,消费意愿被激起,整个社会的消费率大幅提高,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出口、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的位次跟随发生变化,由严重依赖出口、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将转变为依靠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此这样,政府将依靠消费来拉动GDP的增长,此时便可牵回“先期给东北的大笔投资”那匹马了。正所谓《道德经》里讲的那句话:“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当然,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演变成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三、要培育东北人民有一种“舍得”精神,东北振兴才能水到渠成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有多大付出,就有多大回报。回想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东北三省就占了57项,三分之一还要强,这一系列项目曾帮助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有人可能要说,东北为国家作了那么多贡献,“舍”得够多了,还需要再“舍”吗?当然还要“舍”!这里所说的“舍得”是要学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崇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并学习从中诞生的“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当时人们“舍生取义”“锲而不舍”“舍我其谁”的真实写照,也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史和创业史。今天,东北振兴已如箭在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东北人民去实现,东北人民必须要重新拾起那遗落的传统,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焕发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的精神,那就是“舍得”的精神,一种“艰苦奋斗”“白手起家”“找市场不找市长”的精神,在当代尤其表现为“吃苦”精神。只要“吃苦”精神不丢,就不会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就不会颐指气使、独断专行,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和衙门作风;就不会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而是愿意再去出力流汗、攻坚克难;就不会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而是懂得节约能源资源、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一句话,只要“吃苦”精神在,东北振兴将披荆斩棘、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中共大连市甘井子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司 斯

猜你喜欢
智伯酸菜东北
酸菜味是什么味
士为知己者死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微表情里的大玄机
微表情里的大玄机
泡酸菜
大东北的春节
중국 기차여행의 ‘필수품’, 컵라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