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慧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旅游英语专业产学研培养模式构建
钟 慧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通过对CNKI中有关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的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和理论深度,在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改进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建构主义中社会文化认知所强调的实践性知识对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建构产学研培养模式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旅游英语专业;产学研培养模式
中国自加入WTO后,社会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日益增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旅游行业的双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的学科本位培训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能力本位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发展成熟。产学研培养模式作为能力本位模式当中的一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是如何确保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真正做到与企业行业发展零对接需要更加细化的研究和探索。随着建构主义对情景认知、真实生活中非正式学习研究的深入,其所强调的知识应用的情境性以及实践情境知识对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笔者通过对CNKI中有关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进行分类梳理,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侧重探讨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例如:邹照兰(2007)在“从旅游业的发展探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文中,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旅游业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应当理论和实践并重,应当确立产、学相结合的培养途径,并且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1]
第二类文献主要介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经验,例如:陈白璧(2012)在“旅游英语专业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一文中阐述了该校通过采取联合组建专业教师队伍、联合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联合提供教学基本条件和联合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等措施,构建了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类文献主要以“工学结合”为改革着眼点,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研究。例如:魏旭江、许军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介绍了该校是如何实施“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从校内外实训以及毕业顶岗实习等方面推荐了该校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改革的宝贵经验。[2]
第四类文献以孙晓桂的硕士论文“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为代表,对当前阶段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目标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必要的研究,提出了以培养高技能旅游人才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落脚点,为我们重新审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维度。
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研读和梳理,笔者发现现有的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贯彻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这些研究都较为宽泛,大多数都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规整,缺乏理论指导和理论深度,在进一步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改进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将在建构主义的观照下对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对专业建设有所裨益。
建构主义发端于西方心理学和哲学,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使其对当今世界的学习和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建构主义的发展受益于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他认为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在人类的个体心理发展方面作用巨大,其研究说明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与人类“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活动和交往中产生的,并且这种高级心理机能首先形成于人的外部活动,而非源于人的内部,同时这种心理机能在转移到人内心之后,往往会导致人在内心当中产生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在人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社会共享才能真正完成理解行为。而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也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即发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3]发生认知论中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同时人在本质上也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人在活动的过程当中还会形成一定的功能,这种功能往往被称之为图式。图式分为功能图式和思维图式,功能图式主要协调个体的外部动作,而思维图式对于人的内心心理活动具有非常强的调节作用。两种图式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同构性,从本质上来说功能图式是思维图式的衍生。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在个体对周围环境作用的过程当中,主体的图式就会产生。
现阶段许多专家与学者对于非正式学习、真实生活以及情景认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发现,在现代社会当中由于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景认知学习所需要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4]54建构主义认为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人类的知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势必催生新知识和新理论,旧知识和旧理论将无法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被淘汰。建构主义认为人类在学习过程中是在对意义进行主动的建构,而非机械的接受,人类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不断互动建构形成新的知识解读。人类的学习过程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过程存在着天然的区别,计算机在进行数据存储的过程当中,仅仅是进行相关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而并不会主动进行数据的加工,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相关的知识并不能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必须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环境的作用下,主动建构起相关的知识体系。基于此种情况,如果单纯从知识的数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没有意义的,而应该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5]
建构主义认为在进行知识应用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情境性,即知识都是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情境而非所有情境,不能将知识当作万能药,而是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当人类解决现实问题时,除了依靠现有的知识,还要根据具体情境改进或者重建现有的知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要想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使人类知识的高度主观性和情境性得以充分发挥,这需要人类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批判,并不断检验。建构主义这种辩证发展的观点很好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对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由于中国教育向来注重基础理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也深受该传统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受到普通高校学科本位的强烈影响,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因此,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本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能力本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当前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多种形式,例如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模式。其中产学研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校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在企业进行具体技能的学习,很好体现了工学结合的办学精神。
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集学习、生产和科研为一体的应用型学习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形成产学结合、学校企业联合的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模式的核心是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学校要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必须办好工厂、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办工厂或者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而让学生能在职场环境下提高职业素养,获得实践能力。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实践情境知识不谋而合。根据建构主义关于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以对应社会文化背景为基本支撑,同时知识的最根本来源也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智慧的本质就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所获取的知识。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也不断发展,许多群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相关的工作流程也被不断细分,同时实践工具也不断被改进,这就使实践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被改造,实践效率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蕴涵于实践情境中的知识也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体系,特别是教学内容应当与企业需求相吻合,要根据市场以及企业的需求变化,不断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真正零对接。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所注重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实践情境知识相吻合,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应当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旅游行业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业务能力,将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从而达到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目标,并且为学生在职场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6]
在教学内容方面,产学研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开发,从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相关的专项能力入手,确定需要开设的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使教学内容侧重应用技能的训练。旅游英语专业所需培养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业务能力,其中英语交际能力就是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基本能力涵盖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能力和办公能力。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公关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旅游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导游能力、旅游活动组织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以及旅游法规应用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在学校实训基地模仿培训外,真正的实战操练才能使学生掌握从事旅游行业的职业技能。正如建构主义所提出的:学习并非简单地先获得一套知识技能,然后在相关的实践情境中拿出来应用,相反,学习者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如何在该实践环境中做出合理有效的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知识,也改进自己的实践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7]因此,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和确定需要学校和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将旅游行业工作典型场景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细化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能真正具备其将来从事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应当进一步细化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建构主义所强调的知识应用的情境性以及实践情境知识对完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构建,由于篇幅有限,文章未能进一步就校企双主体合作的具体实践环节进行探讨。
[1]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39.
[3] 陈白璧.旅游英语专业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3):22.
[4] 邹照兰.从旅游业的发展探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54.
[5] 魏旭江,许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职专论,2009(10):36.
[6] 孙晓桂.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66.
[7] 李斌.构建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35.
责任编辑:九 林
2017-01-20
本文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建构主义观照下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XJZD201322)阶段性研究成果。
钟慧(1984—),女,江西遂川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和翻译。
G420
A
1671-8275(2017)03-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