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下哈尼菜名的日译策略研究

2017-03-10 19:12吕俊梅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菜名哈尼族哈尼

吕俊梅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交际翻译下哈尼菜名的日译策略研究

吕俊梅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哈尼餐饮业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哈尼族菜肴丰富多彩,尤以十月长街宴最为著名,前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翻译哈尼族各种美味菜肴,亦成了宣传哈尼族文化的名片之一。如何实现交际翻译的目的,向游客提供明了易懂的菜肴信息,并诱发消费者的品尝或消费欲望,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旅游业发展,成了较为紧迫的任务。

交际翻译;哈尼菜名;日译策略

一 哈尼菜名翻译的交际特性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外交流日益增多。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红河哈尼梯田经过投票通过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加之日本古代文化本身与哈尼族文化就有较多相似之处,今后到云南哈尼族村落的日本游客将越来越多。因此哈尼族餐饮业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

哈尼族聚居地区物产丰富,烹调手法独特,极善于利用本地物产烹制各种菜肴,腌制肉类和酱菜。哈尼族主食为大米、玉米,喜食酸、辣,善腌酸菜。更擅长采用各种野菜烹饪成汤肴,还喜欢用各种带有香味的叶子为调味品。其宴客办席的规模一般不小,宴席上的菜肴品种丰富,做法亦颇具特色,以每年农历哈尼族十月年时的长街宴最为著名。菜单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它具有应用文体的共同特点,如“语言简练、明白易懂, 条理清晰、文风灵活、格式相对固定”[1]等。而丰富多样的哈尼族菜名中,有的包涵了典故或者民间传说等文化韵味,有的反映了菜肴的造型特征,有的则直指菜肴的材料和烹饪方法。这些菜肴名称的翻译,也成了宣传哈尼族文化的名片之一,其目的就在于传递给游客清晰易懂的信息并以此打动消费者诱发其品尝欲望,从而实现交际功能,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景区旅游业发展。

二 交际翻译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Peter Newmark)在其翻译问题研讨(Approches to Translation)中论述了他的翻译理论,他提出两种翻译模式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其中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2]也就是说,交际翻译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映,即信息传递的效果。尽量为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或障碍,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跨语言文化交际,实现原作意图,因而译者应根据具体译文,抓住原作意图,灵活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强调译文“效果”,所产生的译文通俗易懂、清晰直接、规范自然且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奈达也曾说过:“信息流失是任何交流过程中必然会有的。翻译中绝对的对等是永远不可能的。人们完全承认,绝对的交流是极不可能的。”[3]此类话语与交际翻译的要求其实并不矛盾,翻译本身并非单一的语言行为,结合上述哈尼族菜名翻译的交际特性,笔者认为译者采用以交际翻译为主的方法翻译,同时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审美需求和习惯,才能将菜名翻译出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效果,如此方能真正实现跨语言文化交际的目的,令国外游客喜闻乐见,从而促进哈尼族文化的传播以及餐饮产品的销售。因此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哈尼族菜名的日语翻译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不可否认。

三 交际翻译视角下哈尼族菜名的具体翻译策略

(一)以主料特点开头的菜名翻译

此类菜肴的翻译最朴实无华,直接介绍菜肴的主料特色或口味特点即可实现交际目的。

例1:染黄饭(黄色に染められたご飯):哈尼族传统饮食,一般在农历二月和三月过“昂玛突”节、开秧门时烹制。用春天盛开的黄花将糯米染透黄色,再淘干水分蒸熟即可。日本民族深受中国影响,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各种染色并不少见,故很容易理解。

例2:谷花鱼(谷花で育てた魚):谷花鱼放养在梯田中,因吃梯田中抖落的谷花长大而得名。吃时拌以花椒、香蓼、薄荷、生姜、皮菜等佐料,味道鲜美。翻译时只需强调其食物特点,同为稻作民族的日语读者便可明白其原生态特性。

例3:烟熏肉(煙で薫製した肉):哈尼族把用各种作料腌制后的肉悬挂于火塘之上,任其烟火熏烤月余而成。故翻译时强调其烟熏的特点即可。

例4:五香芭蕉花(五香の芭蕉花):其特点在于用五种香料制作而成,鲜香味实,是地道的哈尼族风味。故翻译时需翻译出“五香”的特点即可。

(二)以烹制方式开头的菜名翻译

人类对于食物原料、基本烹饪加工方式以及酸甜苦辣咸的口味等方面有着较为相似的认知,日本自隋唐时期以后借鉴了中国菜肴传统的制作方法,其后又融合了西洋菜肴特点,同时结合日本自己的岛国特征使之本土化,故日本料理也有较为完善的生、蒸、煮、炸、烤、煎等各种烹饪方式。因而此类菜肴的翻译也较为简单,直接对菜品进行客观和写实的描述, 介绍菜肴的做法和主料,使日语读者对该菜的用料和烹饪过程一目了然,以此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

例1:油炸蜂蛹(蜂の蛹の揚げ物):此菜蛋白质含量高,酥脆喷香,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繁琐。先将蜂蛹从蜂巢取出,并放入碗中,并以酒腌制3-5分钟,用凉水冲去酒味并晾干。后将油烧至五成熟后倒入蛹,炒至沙沙作响,此时蜂蛹逐渐变成金黄色,即可装盘上桌,一般盘边配以椒盐备用。一般日语读者皆不难理解此做法,如欲突出其前期腌制过程的复杂,可加注“酒などで漬けた蜂の蛹”。

例2:曝腌芭蕉心(塩漬けた芭蕉の実):将野芭蕉的幼嫩茎心切细,加入适量盐巴和稀饭拌合均匀,放入瓦罐中腌制1~2天,即供食用。这道菜,味道酸,和曝腌咸菜相似,但具有野菜风味。

例3:生炸竹虫(竹虫の生揚げ物):生炸竹虫是哈尼族的传统佳肴,由竹虫炸制而成。竹虫是寄生于竹节内的一种寄生虫,一般选用粗大的楠竹捕捉,寄生虫多。特点外脆、里嫩、清香。制作时将鲜竹虫用微火焙死,进五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控干油入盘,撒上椒盐即成。考究一点的可将焙死的竹虫裹上一层蛋糊,然后再下油锅中浸炸。此外还有凉拌折耳根(ドクダミの和え物)等等,皆可使用此译法。

(三)以烹饪工具开头的菜名翻译

竹筒卵石之类开头的菜肴在哈尼菜名中较为多见,但其他地方较少看到,故可以“菜肴的材料+工具+烹饪方式”的模式来翻译,以此让日语读者对此类菜肴有个大体了解,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至于做法和口味等,只有游客自行品尝后方可知道。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告知其口感为辣或甜或酸等。如:

例1:竹筒烧肉(肉の竹筒焼き):是哈尼族招待贵宾的一道名菜。把加入香菇、野生香蓼草、荆芥等作料调制成的肉馅塞入竹筒中,以芭蕉叶或香茅草塞满封口,然后放在炭火上烧烤至异香扑鼻即可使用。

例2:卵石煮汤(スペアリブの玉石煮):需先选择大小适中的河中光滑卵石,洗净后放入火塘内烧红。然后将预先煮熟的猪脚或猪排骨装入器皿内,同时桌边备好豌豆尖、蒜苗等新鲜小菜及各种佐料。开始进餐时将烧红的卵石投入器皿内使汤沸腾起来后,再将小菜煮熟开始食用。此汤鲜香无比,颇具海鲜之口感。类似的还有夹棍烤鱼(魚の棍棒挟み焼き)等。

(四)涉及两种主料和烹饪方式的菜名翻译

此类菜肴在哈尼族传统饮食中较多见,以“主料A +主料B+烹饪方式”的翻译法即可使日语读者对于此类菜肴一目了然。如:

例1:蟹肉煮圆子(カニと団子の煮り物):为哈尼族名菜,哈尼族称其为“爱开加勒”。这道佳肴鲜中略带辣,是哈尼族招待客人的必备菜肴。

例2:石蚌炖蛋(蛙と卵の蒸し物):亦为哈尼族名菜,鲜美滋嫩可口,营养极好,且为哈尼族民间治疗肝炎的良药。

例3:酸笋煮鱼(酸っぱいタケノコと魚の煮物):酸笋是哈尼族利用家乡的特产竹笋腌制,酸味浓郁。哈尼族常将其与它鱼或肉类一起烹调,尤其与未去壳的螺蛳共煮时,其食法特别,别具风味。

例4:香柳拌生肉(ピー·オドラタと生肉の和え物):香柳即香蓼(P. odorata),也叫越南薄荷或越南香菜,在滇南及东南亚各国的烹饪中被广泛使用。它的茎叶可以与牛肉、鸡肉或蔬菜凉拌做沙拉,或制作春卷,或用来炖汤。

(五)典故性或带有浓重地方特性菜肴的翻译

此类菜名一般含有菜肴的发源地、创始人、相关传说或典故,可以往回追溯出菜肴的由来,以此营造进餐时的浓厚历史人文氛围。哈尼族此类菜肴大多与民间故事或传说等有关,翻译时可直接按中文菜名译出其字面意思, 然后再根据需要补充说明其内在含义(历史根源),从而达到再现源语文化信息、实现文化交际的目的。如:

例1:情人豆腐(ラバー豆腐):菜名起源于民间故事,制作时先将黄豆磨成豆浆,加入牛奶蛋清鸡油等制成风味独特的豆腐,切成小块再加上香料粉、腊肉粒和甜白酒,用芭蕉叶包裹后放进竹筒内,用大火烤熟。可加注“伝説からの名前、豆腐の竹筒焼き”,即可使日语读者对菜名感兴趣的同时,也对该菜的主料和烹饪特点一目了然。

例2:哈尼豆豉(ハニトウチ):是哈尼族的一种独特豆制食品。豆多呈黑褐色,味美香韵,很开胃口。其香味浓且特别,老远便随风扑鼻而来,使人馋涎欲滴。日语中虽有“トウチ”的表达,但大多日本读者只知道“納豆(なっとう)”。故此处可加注“干し納豆の一種”即可使其对何为豆豉有对应的了解。

(四)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菜名翻译

有时会遇到菜名既无法体现其做法,亦没有提及主配料的菜名,此时可使用音译法,根据具体需要可后加注,以弥补单纯音译可能造成的歧义或信息不全。音译体现了对原文的忠实,适用于包含人名、地名或某种地方语的菜名。此方法从语音层面开始导入异域文化,说明作者相信在文化融合趋势下,将逐渐被外国读者所接受。如:

剁生∕白旺(ドーセン∕バイワン):哈尼族男子最为喜爱的一道食物。“剁生”,俗称“白旺”,乃哈尼族杀猪宰牛期间必不可少的名菜之一。菜肴的原材料等信息与名称毫无关联,其实是一种用猪、羊鲜血做的凉拌菜,但制作较为繁琐,杀猪宰牛时将新鲜动物血配以各种佐料凉拌而成。此时适合以“ドーセン∕バイワン”音译,同时可以“生動物血の和え物”作为注释,令日本游客对该名菜的内涵顿感清晰,假以时日,也可使此哈尼族特有名菜如从前的“饺子(ギョーザ)”和“麻婆豆腐(マーポー豆腐)”等等一样成为专有名词,通过饮食文化的传播对弘扬民族文化亦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 结语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在语言与文化交流方面源远流长。从中日两国语言、文化角度对菜名这一特殊语言材料进行合理、恰当的翻译,将会有利于异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既然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原作意图,实现跨语言文化交际,那么译者就应深刻把握源语意图,并灵活选用与之相匹配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方可实现其交际目的。本文所提及的交际翻译方法,兼顾菜肴特色,其翻译方法并非固定不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但所有方法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即表达菜肴的本质,同时最大程度地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融合。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深入,在文化和语言都具有的动态性质作用下,特有的文化或语言通过目的语的表达后将慢慢成为通用表达,这有利于哈尼族文化对外宣传和输出,这在当前少数民族文化日趋减少和消失的今天,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1]杨群艳,交际翻译理论与中国菜名翻译[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6.

[2]New mark P.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

[3]EUGENEAN.CHARLES R.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9.

[责任编辑龙倮贵]

H059

A

1008-9128(2017)05-0005-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5.002

2017-04-28

吕俊梅(1979-),女,云南曲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日翻译和文化。

猜你喜欢
菜名哈尼族哈尼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浅谈中餐菜名的翻译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