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五年国内越南汉诗研究述评

2017-03-10 19:12范嵘嵘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汉文越南诗歌

李 奎,范嵘嵘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近十五年国内越南汉诗研究述评

李 奎,范嵘嵘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越南汉诗作为越南文学的一部分,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越南文人凭着出众的汉文水平,创作出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汉文诗。越南汉诗作为域外汉文学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通过对近十五年越南汉诗研究成果的梳理,力求对越南汉诗的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更深入的研究。

越南;汉文诗;研究述评

近些年来,中国周边曾经以汉字为创作主体的域外文学,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影响,是中国古典文学拓展性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域外汉文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较多关注,到新世纪,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大,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广。至今,关于域外汉文学的研究已取得较丰硕的成果。作为域外汉文学一份子的越南汉文诗,也受到学界的重视。

越南汉诗,是“越南诗人采用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诗体以及六八体和双七六八体等越南喃字诗体用汉文写成的诗歌”。[1]简单来说,就是越南古代文人用汉字创作的诗歌。越南汉诗作为越南古代文学之宗,是越南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涌现了数以万计的诗篇。而这些创作的文人,大多都是越南高素质人才,他们谙熟中国文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的汉诗。这些汉诗不仅是越南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汉文化在中国周边国家留下的珍贵财富,对研究汉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越南汉诗的研究进行梳理,力求加深对汉文化的整体理解与认识。

一 越南汉诗的宏观研究

许多研究者把眼光放到对越南古代汉诗的整理与辑录上,力求还原越南汉诗的整体面貌,从而探求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一)著述

1.《中国周边国家汉诗概览》

毛翰的《中国周边国家汉诗概览》整理了朝鲜、日本、越南以及琉球的部分汉诗。书中按照每个国家的朝代顺序记录名家汉诗,并从中探寻中国古典诗歌对汉文化圈内其他国家诗歌创作的影响。

其中越南部分共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越南黎、李、陈朝时早期的禅诗,题目出自越黎朝僧人法顺的《国祚》。第二部分辑录越南历代“战争与离心之诗”,[2]即与中国战争期间写的诗或者表现战争以及越南民族精神的诗歌,题目来自越南李常杰的《神》。第三、四部分则是表现“文化认同或向心之诗(一)(二)”[2],题目来自分别阮廌的《周公辅成王》与黎圣宗的一首纪盛作品。

书中题目引用越南文人自身创作的汉文诗句,如第四部分题目:《比屋歌师孔孟,累朝簪笏颂唐虞——越南历代汉诗概说(4)》,从题目即可以看出与中华文化的紧密关系。书中的脉络清晰,纵向上按照朝代顺序辑录,横向上按照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分开选录。宏观上,叙述了越南汉诗的整体发展;微观上,又显示诗人个体的独特特色。可以说达到了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2.《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比较研究》

于在照的《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比较研究》从文学这一大方向比较中越文学。书中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部分为越南汉文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比较,此部分从诗歌思想、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比较全面且系统。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以中越文学的互动为主要脉络,在全方位的视角中审视中越两国的文学发展,不仅探讨了越南文学的发展规律,还有助于更广泛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其对汉文化圈的贡献。

(二)论文

1.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首先,对越南汉诗的发展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成果有:华中师范大学孙世觉于的博士论文《古越汉诗史述及文本辑考》(2006年)从史论与诗论两部分论述古越汉诗的形成与发展,梳理了古越汉文诗的脉络。文末辑录10~15世纪古越汉诗进行校注,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文中着重论述了汉禅诗,对其他内容的诗歌论述较少,此方面可进一步论述。李时人与刘廷乾先生的《越南古代汉文诗叙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按照朝代进行诗人诗集与诗歌的辑录,并对汉文诗内容题材、“唐律”问题、诗歌流派问题以及作者观念等进行详细分析。于在照教授的《论越南古代帝王文学》(《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7期)论述越南帝王的诗文创作。文中选取帝王创作较丰富的李、陈、胡及后黎四朝,并分为两个流派论述其艺术渊源及风格,分析较详细,但总体来说对越南帝王文学论述不够全面。

其次,从某一朝代汉诗的发展进行论述。浙江工业大学张苗苗的硕士论文《唐诗与越南李陈朝诗歌》(2008年)从题材、体裁、写作技巧以及唐代盛行的儒释佛三教等方面论述唐诗对李陈朝诗歌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李陈朝诗歌对唐诗的变革,从中可以看出中越两国古代汉诗的“源流关系”。王泽凤、严明的《越南陈朝君王汉诗的诗史价值》(《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1期)着眼于皇帝这一统治群体的汉诗,对其独特的诗歌价值进行分析。但由于许多诗歌未被保留下来,论文中所涉及诗歌作品较少,多靠史料来论述。

此外,西南交通大学张娇的硕士论文《<全越诗录>记事与诗人生平考》(2014年)考述越李朝至黎朝五百年间的诗人生平,为研究越汉文诗人提供了方便。其中主要记录帝王与官员儒士,对于其他阶层的诗人关注较少,且对作品辑录较少,缺少对诗人作品内容的考证。

2.从诗歌体裁切入进行研究

严明教授的《越南古代七律诗初探》(《学术界》2012年第9期)探求安南七律的渊源、繁荣的原因及其民族创作特色。但文中相对缺少对七律诗发展脉络的梳理,无法从中窥见越南七律诗的整体发展。吉林大学范氏义云的博士论文《越南唐律诗题材研究》(2013年)从越南唐律诗的发展面貌、题材、艺术成就以及与中国唐诗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论述,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越南唐律诗发展的全貌,并了解唐诗的影响。律诗之外,沈文凡教授和范氏义云的《越南十世纪到二十世纪对唐代绝句的移植和发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是对绝句在越南发展历程的论述,但缺少与唐绝句的比较。华东师范大学黎氏玄庄的博士论文《唐诗翻译与越南诗歌体裁之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越南“汉字律诗时期、喃字律诗时期和国语字律诗”三个不同阶段唐诗翻译与流传的特点。文中认为“越南汉字律诗是在中国唐律诗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创作的主要趋向是模仿唐诗,追求能够达到唐诗的标准。”[3]并从题材、体裁等方面论述越南汉字律诗对唐诗的模仿与学习,从中可以窥见唐诗对越南汉诗的深刻影响。

陈友康教授则另辟新径从和韵角度论述其对汉文化圈汉诗创作的影响,可惜其文章《和韵的产生与流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中关于越南汉诗部分仅仅几句话带过。

3.从越南汉诗与佛教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

越南早期汉诗特点之一即是:多禅诗。孟昭毅先生较早关注到东亚各国汉诗与禅的关系,其中与越南有关的《越南汉诗与中国禅》(《东方丛刊》2008年第4期)分析越南汉禅诗“悟”的特点,集中分析这一特点,比较详细、深入。武氏明凤的《越南李陈禅诗之研究》以李陈朝禅诗创作者的身份为依据,对其进行非常详细的分类,并通过分析,探讨这些禅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并从佛教史与文学史两个层面为出发点”[4],非常全面的论述李陈朝禅诗的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其中,对于较晦涩的佛理分析深入,可见作者研读较深。广西民族大学谭凌燕的硕士论文《论佛教对越南10~14世纪汉文诗的影响》(2012年)探讨10~14世纪佛教对于越南汉文诗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影响,其中特别指出越南佛教“入世”特点对汉文诗创作的影响。以及10~14世纪越南汉文诗中的佛教因素,因此形成的艺术风格。但对汉禅诗的特点分析不够详细,且缺少与中国禅诗的比较研究。此外,赵玉兰教授和于在照教授2006年分别发表于《东南亚研究》上的《越南<李-陈诗文>与佛教文化》和《越南历史上佛教“入世”与越南古典文学的产生与发展》都论及佛教文化与越南文学。

二 北使汉诗的整理与研究

中越两国长期保持“宗藩关系”,在这历史长河中,越南常常派遣使者朝贡、求封等活动,这些使者在北使中留下许多汉文资料,为中越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整理影印的文献或专著

1.《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关于越南北使汉诗的文献资料,首推复旦大学出版社影印版的《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共25册,收集了越南现存的79种燕行文献,集录了从1314年到1884年越南出使中国使者的著述,展现了元明清时越南使者眼中的中国。

《集成》较系统的展现了越南燕行文献的原貌,为学界研究越南北使汉文作品提供了便利。由于越南汉诗许多已佚,对其整理与编辑比较困难,《集成》能够尽量收录所存北使作品,其价值是重大的。《集成》出版之后,在学界引起研究越南汉文学的热潮,关于越南北使汉诗的研究,基本都以《集成》为中心,写作的论文层出不穷,具体研究情况在下文论述。

2.《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

《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是刘玉珺教授在多年研究越南文学的基础上编辑而成。此书主要是关于越南古籍的文献学考证,其中有关北使诗文的为第五章:越南北使文献与诗赋外交。此章中按照朝代集中讨论了越南北使使臣的身份、出使及创作情况、作品版本等,比较全面。

(二)相关论文

越南北使使者人数众多,其创作的诗文数量也非常庞大。因此,可供研究的方向与角度也比较多,研究内容较繁杂,下面就从几个主要的方向进行论述。

1.咏史怀古,叙景抒情

越南使者出使中国的途中,创作了许多吟咏风景,怀古咏史的诗作。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研究者或着眼于某一地区,或着眼于某一人物,可以说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解读越南使者的诗文,探讨使者眼中的中华景象。

(1)对湖湘风物的吟咏。湖南为越南使者途中必经之地,其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都是越使者的吟咏对象。詹志和教授《越南北使汉诗与中国湖湘文化》一文,论述了越南使者途经湖南的路线,对湖湘风物的吟咏以及使者与中国文人的交游三方面,其中特别强调了对“潇湘八景”的赞美,“越南科举考试中竟然出过‘潇湘八景’的近体诗考题”[5],可见越南使者对于中国美景的欣赏。此外,张京华教授的《从越南看湖南——<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湖南诗提要》一文非常详细的罗列了《集成》中每一部作品中与湖南有关的诗作,从而“构成‘从越南看湖南’的专题系统”[6],可见湖南在越南使者北使途中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还有单独研究与湖南有关某个景物或人物的论文。陈益源先生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论述《岳阳楼记》在越南的流传,收集现存关于岳阳楼的越南使节诗文,并附有目录,其中包括未被收入《集成》的作品。文中还附有部分作品的图片资料,便于进一步分析与研究。通过越南文人的吟咏,能够“感受到越南清代使节对《岳阳楼记》文学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他们对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的无限景仰。”[7]彭丹华2013——2015年分别发表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的《越南使者咏永州(一)——(八)》,是关于越南使者咏永州的专题研究,其中分析了使者途径永州留下的180余首诗。文章中依照出使顺序记录,并对每首诗进行注释,展示了越南使者眼中的湖湘大地以及“异域之眼”中潇湘。但仅分析所留诗歌内容,并未对越南使者创作的原因以及诗歌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张京华教授的《“北南还是一家亲”——湖南永州浯溪所见越南朝贡使节诗刻述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及彭敏的《元结记咏诗文研究——以湖南浯溪碑林与越南燕行文献为中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两篇文章的着眼点都是永州浯溪,以此为基点,第一篇述越南郑怀德等五位诗人在碑林的刻诗。第二篇则是重点分析关于元结的纪咏诗。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的文化及文物价值较高,而后者则着重于文学意义。

(2)对名人古迹的吟咏。陕西师范大学彭丹华的硕士论文《越南燕行文献的唐宋人物纪咏诗研究》(2014年)是一篇比较完整的论文,首先对《集成》中各部作品的版本进行考证,并对其中所存湖南诗进行详细统计。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对湖南历史人物的吟咏,唐代如柳宗元、元结以及杜甫等,宋代如周敦颐、范仲淹以及朱熹等。最后阐明纪咏诗的文学特色。文中反映了越南文人对前辈文人的崇敬,但对中越诗歌渊源关系的分析论述不够完整与全面。胡佳《越南使者咏贾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辑录《集成》中与贾谊有关的诗歌五十八首。张泽槐先生的《越南使者咏舜诗选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选咏舜的诗歌进行注解。都仅仅对诗歌内容进行简单分析,未深入分析越南诗人对中国名人的情感与认知。陈益源先生和凌欣欣的《清同治年间越南使节的黄鹤楼诗文》则是对中国古迹的描写,文中追溯黄鹤楼这一名楼之历史,考察同治年间出使中国的越南使节及留下关于黄鹤楼的诗文,并详加分析。“越南使节们做为‘异域’的观察者,对当时黄鹤楼及其周遭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视角,或可给我们一些醒思吧!”[8]提示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考察清末时代巨变的征兆。

2.诗文外交,交游唱和

北使使者带有政治使命而来,其诗作中不可避免带有政治色彩,这些诗歌中不仅记录了使臣出使的程序,而且反映了中越官员的酬唱赠答。因此,诗歌可看作是中越两国交流的一种方式。

广西民族大学刘晓聪的硕士论文《清代越南使臣之“燕行”及其“诗文外交”研究——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中心》(2013年)与彭茜的硕士论文《朝贡关系与文学交流:清代越南来华使臣与广西研究》(2014年),两篇文章都从中越关系、使臣身份以及出使路线等方面论述使臣的出使活动,都注重从诗文中研究使臣的政治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论文后半部分集中与分析“诗文外交”,文中按朝代顺序介绍各朝代“诗文外交”的体现及作用,从政治层面解读中越交流,但又不离开文学交往,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而后者论文后半部分专注与对广西境内出使路线的考证,及对广西民俗及人物等的考察。

山东大学的史蓬勃硕士论文《清代越南使臣在华交游述论——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中心》(2014年)论述越南使臣与中国士人阶层的多种诗文交流方式,并总结越南使臣在华交游情况及他们既拒斥又认同、矛盾的中国观。文中特色在于注意到越南使臣与朝鲜、琉球等地使者的交流,但论述较简单,可深入探究。李娜的《1849年越南如清使臣与清伴送官的唱和诗刍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从时间上截取一个点对中越使臣交流来进行论述,专论1849年如清岁贡的使团中阮文超、高伯适与中国伴送官的唱和诗,反映中越官员的唱和。但对诗歌分析较简单,对中越文人唱和深刻内涵分析不足。上述论文多是从文学作品中分析一些外交活动,着眼点都放在使臣活动上,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以上是对越南文人有关北使诗文研究的述评,这些作品反映了越南使节在北使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透过“第三只眼”,了解他人眼中的中国,补充了历史与文学的资料。

三 越南汉诗的个案研究

越南汉诗在发展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具有很高的汉文水平,为越南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1.对使臣的个案研究。除对北使汉诗整体性的研究外,学界也开始着眼于对北使使节个人的研究,或关注单个作者的创作,或关注单个作品。张京华教授的《黎贵惇<潇湘百咏>校读》校读《集成》中“18世纪越南使者黎贵惇所咏潇湘绝句一百首”[9],文中解读详细,很好地补充了湖南地方史的资料,打开了研究潇湘文化的异域新视角。李谟润的《拒斥与认同:越南阮攸<北行杂录>文献价值审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以阮攸1813-1814年使清所撰《北行杂录》为对象,讨论越文人阮攸对于中国的态度,文中认为阮攸在政治层面对中国是拒斥的,因其强烈的民族意识;而在文化、文学层面对汉文化却非常认同,从中也看出越南文人对两国关系的认识。另一篇研究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留学生韩红叶的毕业论文《阮攸<北行杂录>研究》(2007年)从诗人生平、作品版本、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造诣等方面进行全面地研究。暨南大学张恩练的硕士论文《越南仕官冯克宽及其<梅岭使华诗集>研究》(2011年)从其使华活动,诗集版本、内容及使华路线三方面对越南这一仕官进行考证,但对冯克宽诗歌内容及文学性考察不够。

2.其他的个体研究。此部分选取非北使诗人作品进行研究,如西南交通大学赵瑞的硕士学位论文《阮廌<抑斋遗集>的整理与研究》(2015年),《抑斋遗集》为阮廌作品的整理合编本,其中包括诗、文等。作者在文中对作品的版本进行考证和比对,并对所存105首诗歌内容、创作特点及中国渊源进行分析。李谟润的《继承与拓展:安南阮攸与中国古代咏史诗》(《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从咏史题材探究阮攸对中国咏史诗的继承及拓展。但文中在继承上更多论述的是其对越南前辈诗人的继承,对于中国咏史诗的继承方面论述不多。而拓展上则集中论述相比中国咏史诗其诗歌的新特征,论述也不够详细,需进一步深入。

此外,刘玉珺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个体诗人的研究,从不同的诗人入手,探讨其诗歌特点及与唐诗的渊源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①。这些越南文人,以其高度的文学素养以及对汉文化的精通与熟悉,创作出深具中国古典诗歌韵味的汉文诗,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深远影响。

四 近十五年越南汉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关于越南汉诗研究的一些特点:

新时期伊始的研究重点多放在越南汉诗宏观的研究,如越古汉诗的整体辑录及研究,且研究数量较少,范围较窄,方向也比较单一。这与越南汉诗资料的缺少有很大的关系,因资料的遗失及零散,需要对资料进行搜集与整合,因而发展较缓慢。但是这一时期所做的基础工作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这一时期的努力,才能有后面的繁荣。

随着许多越南汉诗文献的发现及整理,尤其是《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的影印出版,关于越南汉诗的研究成为研究热潮。关于《集成》的研究占据越南汉诗研究的一大块,也因此引起研究越南北使汉诗的繁荣,而“异域之眼”中的中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此时,关于个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把视线放到越南文人的身上,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表明汉文化对越南的深远影响。2010年为分界点,近五年内关于越南汉诗研究的论文数量增长,研究方向也呈多样化,研究者关注的视角也越来越广,越南汉诗的研究表现出持续繁荣的趋势。

结合新世纪前十五年越南汉诗的研究,笔者不揣鄙陋,认为学界应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首先,越南汉诗的整理与影印出版。越南的古典文献因种种原因,有许多作品未被保留下来,其中包括许多文人创作的诗歌。例如陈朝几个帝王均有诗集,可惜流传下来的都是一些存于其它作品中的散诗,而见不到其诗全貌。因此,对于收集整理越南汉诗仍然很重要,虽资料有限,但仍需我们去努力搜寻。对于已有的资料,人们能见到的其实也很少,出于保护文献的目的,许多有关资料都被保存于藏书机构中。这就需要一些相关领域的机构或专家在这一方面多做努力,争取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献能够影印出版,使读者能够看到作品原貌。在此方面,《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同时,对于散见于各书中的个体文人的作品整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这对于研究越南个体作家及汉文化对不同文人的不同影响非常有利。

其次,对于版本的校对与选择。在整理出版时,还要考虑到对于版本的选择。越南的许多作品存在多个版本,不同版本的水平高低可能不同,因此在选择时,要择优选择。同时,还需对版本的内容进行校对,以免出现同一首诗不同作者的情况等错误情况。若出现信息错误,则可能影响深入的研究。

最后,虽然近几年对于越南汉诗的研究面越来越广,但毕竟是一个新的视角,还是没有完全普及,很多高校对于这一领域并不是很了解,还需继续努力,使更多研究者都能够关注到此方面。再如研究的内容虽越来越丰富,仍不够全面。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家族研究,在越南古代文人中,很多都是家族式文人集团,如“吴家文派”、陈朝皇室家族等等。除这种几代大家族研究外还有如阮飞卿、阮廌等父子两代或者三代等的小型家族。目前学界对于越南家族文学的研究基本没有,不得不说是一大缺陷。比较研究,关于越南文人与中国文人的比较研究较少,学界多集中于中国古典诗歌对于越南汉诗的影响研究上。汉文化圈内不同国家的研究,目前学界对于日本和朝鲜汉诗的研究多于越南,究其原因可能是越南文献资料短缺而造成的。但其实把三者完全分开是有局限的,三者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只有对其进行共同研究,才能更好地诠释汉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些仅为笔者思考的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方向需要学界共同努力去发掘,去研究。

以上为笔者所做的综述,能力所限,定有所不足。越南汉诗作为汉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与史学价值。但基于众多原因,研究尚不够深入与全面,亟需引起学界注意,使之发挥价值。

注释:

①刘玉珺教授的相关论文有:刘玉珺.越南诗人蔡顺及《吕塘遗稿诗集》考论[J].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张娇、刘玉珺.唐风遗韵:越南诗人蔡顺的七言律诗[J].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2期。刘玉珺、夷萍.越南诗人阮德达及其《葫样诗集》[J].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第4期。刘玉珺、王昕.越南诗人阮飞卿及其汉诗创作[J].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5期等。

[1]于在照.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比较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30.

[2]毛翰.中国周边国家汉诗概览[M].北京:线装书局,2008:70-100.[3]黎氏玄莊.唐诗翻译与越南诗歌体裁之形成与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4]武氏明凤.越南李陈禅诗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5]詹志和.越南北使汉诗与中国湖湘文化[J].中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6):149.

[6]张京华.从越南看湖南——《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湖南诗提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54.

[7]陈益源.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J].长江学术,2015(1):19

[8]陈益源,凌欣欣.清同治年间越南使节的黄鹤楼诗文[J].长江学术,2011(4):154.

[9]张京华.黎贵惇《潇湘百咏》校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41.

[责任编辑自正发]

Abstract:The Vietnamese poetry in Chinese character, as one part of Vietnamese literatur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Vie nam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 Depending on excellent Chinese ability, Vietnamese scholars create Chinese poetry deeply influenced by hinese classic poetry. As one part of extraterritorial Chinese literature, Vietnamese poetry in Chinese character constantly attracts great ttention in academic field. Through the organizing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Vietnamese poetry in Chinese character in late 15 years,his paper tries to review its research process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for deeper researches.

Key words:Vietnam; Chinese poetry; Research review

Review of Domestic Vietnamese Poetry in Chinese Character in Recent 15 Years

LI Kui, FAN Rong-rong
(Literature institut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China)

I106

A

1008-9128(2017)05-0012-05

10.13963/j.cnki.hhuxb.2017.05.004

2017-03-25

李奎(1984-),男,山西大同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小说戏曲及域外汉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汉文越南诗歌
诗歌不除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中TK133叙录辨正
越南百里“银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