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崇高价值取向,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为终极目的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当前,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对于青年人来说,思想迷茫、困惑的不在少数。沉迷与网络、泡沫剧甚至是不健康不文明爱好的大学生也大有人在。在物质逐渐丰富、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环境下,却出现了精神迷惘、爱心萎缩的情况。攀比享乐之风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甚至为了攀比炫富,不顾父母经济情况,超前消费。当代大学生代表着当代的优秀青年,他们的思想状况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公德心沦落对其未来发展、自身家庭、社会甚至国家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近些年,教育界一直将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当作重要任务来抓。作为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它是最贴近学生现代生活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传道授业,更承担着教书中的育人工作。
(一)以真导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说教式为主的人文教育有很多,学生们似乎已经很难将说教式的人文教育走心。因此,现代文学教学可以例用它的文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将人文精神教育潜移默化的引入。在教学中首先,要启迪学生以真入手培养真正的审美,进而引导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下美与丑的辨别还真的是学生们需要明析的重要一步。如何帮助学生们分辩美丑、善恶,则是现代文学课堂上可以借助文学本身优势而发挥所长。
(二)由美引善。在现代文学作品分析中,必然要对生死、善恶、得失、美丑、喜悲进行剖析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会对人生有着重要启迪。以美入手,不仅要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更要让他们在美的启迪下,心生善念,宽容大气。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之魄,要有心系天下众生的仁爱之心,方能以与为善,与己为善。
(三)从善入为。心存善念之人才能以透彻之心观世界,以怜悯之心看众生。在现代文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有善心,更要让学生以此为出发点,在生活中时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善待他人,用实际形动来践行内心之善。
(一)加强审美教育。现代文学教材中文学作 品中蕴含着极其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众多的佳篇名 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 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教师就应凭借这一巨 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赏美、积极地 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让 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实现灵魂的净化、思想的升华。
(二)挖掘人文内涵。现代文学的课本中满是经典作品。之所以为经黄在于它富含多重意味: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人生的等,而我们在评析经典时,不要只停留在社会、政治的层面做机械的、生硬的分析,而应深入到人文层面作接近作品本真的解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营造民主氛围。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学习的氛围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畅所欲言的文学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认知说出来,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去挖掘问题、帮助学生们解决内心深处与人文精神相悖的思想。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把真情实感在恰当的时机有机会表达。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学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既是它的应有之义,又是时代的大势所趋。现代文学教学应该担负起人文教育的历史重任。这就需要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让师生共处于一种“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个性张扬、情感交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之中,从中去体会文学世界的精妙,领悟人文精神的真谛。
[1]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2]崔培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