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问题、成因及消解策略*

2017-03-10 10:03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刘 康

(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成为当代社会互联互通、信息传输、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新媒体场域也成为争夺话语权的新阵地。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由此可见,增强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对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媒体的开放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灵活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传统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导致在现实中新媒体的特点始终未能够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契合。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正视和有效的解决,非但不能达到利用新媒体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初衷,甚至影响到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建构,轻内涵创新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多高校为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说教的教学方式、高度抽象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扭转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被动局面,非常重视新媒体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了新媒体进行教学逐渐成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在一些教学比赛中对新媒体的合理运用成为教学评比中重要一环。另外,为了扩大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各高校也投入了可观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建设,从学校到各学院,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学部门到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比如专题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甚至一些教师也开通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这些举措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探索运用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新媒体建设缺乏内容创新。很多高校在制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候,往往还难以从传统教育模式的“惯习”和思维方式的桎梏中超越出来,在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创新方面,显得有些反应迟缓。其内容大多都是直接照搬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内容,即仅仅是“披着新媒体外衣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深度解读、个性立场和人文关怀,也没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话语转换,实质上并没有与新媒体真正融合,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自然也难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效果。

另一方面,新媒体内容同质化情况严重。一些高校在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方面多点布局,从视频媒体到网络媒体、从微博到微信,但它们的功能有很多是重复的。实际上学生在同一时间只能通过某一媒体实现信息的获取和交换,如果是不需要的内容,或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创新性内容,传播途径再多,媒体形式再丰富,也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网络课程也好,微博和微信也罢,如果不在思想政治内容方面下工夫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再多的新媒体载体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重知性传播,轻观念引导

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抽象和枯燥,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新奇的,图像、声音和视频的综合应用使得表达更加鲜明生动,因此,新媒体运用得当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要讲究适度原则,并且新媒体只是一种形式和途径,它不能取代和动摇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性质,任何形式的趣味性都不应消解其政治导向作用。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建设往往侧重于强调新媒体能拓展信息交换的范围,使信息交换更加方便和快捷,突出新媒体在信息的数量、传播的容量、速度的迅捷、形式的灵活等方面的特点,而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导向功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实践中,出现了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一再地加强新媒体的趣味性而淡化思想政治课意识形态教育和导向功能的趋势。新媒体传播增强了受众的主体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者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转向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使得很多教育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的一喜一怒成为教育和教学的指挥棒,教学设计以迎合学生喜好为首要目的,学生的满意度成为教育和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然而有些学生并不在意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紧扣教学大纲、内容充实、逻辑清晰,在他们的观念中,思想政治课的好坏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有趣。他们不管教师在讲些什么,只管讲的课能否给予他们感官的刺激和精神的享受。而新媒体无疑满足了学生猎奇的兴趣,为了迎合学生的趣味性要求,教师不得不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像视频,使用微博和微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在趣味性的驱使下逐渐被淡化和消解。

(三)重传统经验,轻制度革新

当前国内不少高校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只是为了迎合新媒体环境趋势,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了解与运用仅仅停留于表面,仍然以传统的教育和管理经验来运作新媒体,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相结合,缺乏从互联网思维出发进行运营规划、资源整合和效果评估等,导致运用新媒体的效果大打折扣。

1.运营机制缺乏规划。从新媒体运营层面来看,高校各层级的新媒体平台在实际的运作当中大都由学生骨干进行维护运营,相关教师负责内容的审核把关,而这些师生因教学任务或个人学业等实际情况,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度发掘新媒体的各种特色功能。同时高校新媒体工作者大都缺乏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不了解新媒体的运营机制,业务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媒体平台最大效用的发挥。

2.平台资源缺乏整合。由于对于新媒体的重视,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学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学工部门(学生处、团委)和其它管理部门(如宣传部)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是在现实中,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对新媒体的运用水平各有不同,运用新媒体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不同部门的新媒体建设因为缺乏整合协同的系统设计而彼此割裂、缺乏有机联系,造成信息分散,影响并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运用效果缺乏评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课上运用的益处已经在教育界达成共识,重要的是怎样和如何运用的问题,这里面有技术和资金的问题,但重要的是效果问题。当前检验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没有运用,往往侧重于看有没有新媒体设备和各种网络平台,仿佛有了这样的设备和平台后,就等于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新媒体的使用率有多高,效果是否明显,是否只是新瓶装旧酒,是否只是把书本知识搬到屏幕、上传到网上,对于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以及预期目标的实现,存在模糊认识,也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二、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性改革中,必须正视在运用新媒体时出现的新问题,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成因,为寻求解决方案找到着力点。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校对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念定位上出现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新的载体和媒介导致了明显的工具主义。把是否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建设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建设直接等同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问题。教育者往往不能根据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工具,反而被工具限制了内涵创新,过于重视新媒体形式建设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义。

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正确审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和充分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主客体,知识和规律的认知、掌握和发现是基本内容,理论的创新和社会实践是目标,而新媒体是形式和手段,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载体的先进与优劣与否关系到传播和接受的效率问题,它的有无和优劣对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的环节,具有决定的环节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身。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产生实效,在于能否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实现它的价值,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最为关键的环节和中心任务。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认为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好,而是形式过于陈旧,所以就在新媒体上下工夫,走入了注重形式建设的误区。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必须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为首要目标,而不能被技术或工具所“异化”,在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完全让其具有传统教育的各种功能,重点是应该让其发挥新媒体所具有载体功能。目前,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均要超越新媒体这种载体的工具范畴,复归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中来。

(二)新媒体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一定有限性

新媒体有着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果能够良好恰当地运用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化、动态化、立体化,更加易于为学生接受和参与其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这也使得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对新媒体的盲目迷信与崇拜中。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只传授知识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把握,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新媒体在这一方面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还会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一方面,在新媒体的虚拟环境中,由于缺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监控和学生公共空间之下的制衡,当面对汹涌而至的海量新媒体信息,如果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就会应接不暇,盲目接受一些信息,从而造成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后果。另外,在这种新媒体快餐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很容易形成只是接受而不去思考的拿来主义,导致忽视抽象思维,偏重形象思维,长此以往深度思考能力就会逐渐弱化[2]。再者,新媒体无法给学生提供一种亲自历练的道德活动环境,无法让大学生完成亲自体验情感或行为的过程[3]。这些新媒体的局限性显然对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如果单就是否发挥新媒体的趣味性和新奇性作用来衡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好坏,将会逐渐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所固有的思想引导的功能。

另一方面,新媒体扩大了人与人交流的自主权和自由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发表评论,形成了新的话语交互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量,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这些信息来源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一些虚假的信息也夹杂其中,甚至也包含了敌对势力的舆论误导和渗透破坏。这些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极易复制,给人一种普遍认可的假象,容易导致学生的盲从。青年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政治上的蛊惑,造成其思想道德发生扭曲,使新媒体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竞争处于不利的境地,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新媒体的运用受到固有观念和制度建设的制约

从教育者层面来看,一方面,在于教育者新媒体素养的缺乏。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虽然有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但是对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缺乏了解,不能根据新媒体的特点改变教育和教学方式,或不能把教学内容融汇在多媒体中开展教育和教学,面对“高大上”的新媒体,普遍感到“本领恐慌”,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部分教育者思维的固化。经验主义的思维使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习惯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不愿改变,甚至认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会危及教育质量,对互联网持有怀疑态度或抵触心理,不能主动地形成互联网思维,并且这一思想在短期内改变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受到原有体制的制约和阻碍缺乏制度创新。当前大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对新媒体的渠道建设和平台建设,而制度建设还没有跟上新媒体实践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队伍管理、激励机制、资源整合、效果评估等方面都缺乏配套的制度。造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缺乏规范化,存在着人治弊端和随意化倾向,新媒体平台大多呈“自由式”发展的态势,存在失范的风险,使得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无法形成长效良性机制,制约了后续发展,亟待加强与改进。

三、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问题的消解策略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新媒体时出现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以下针对性策略,以消解困境,促进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一)以内容创新为核心,增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竞争力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实质是运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传播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能,也就是说,新媒体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有效地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进行内容创新是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内容建设在新媒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他专门指出:“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3]。”这一论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谋求更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在内容建设方面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既要注意形式的建构还要注意内容的创新。不但要注意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创新,还要在教育教学理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方面不断开拓新局面,尤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新媒体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但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优势,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新媒体内容的建设中来,结合他们的所思和所想策划相关主题,凝练特色内容;不但要根据新媒体场域的文化语境增强内容的原创性,还要紧跟时事热点,关照社会现实,以人文关怀和价值思考作为提升新媒体思想政治内容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不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注意把教育内容和新媒体这种形式适度、恰当、合理和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新媒体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体现、表现和传播思想政治的内容,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和形式的新颖而忽视内容的创新。

(二)坚持思想引导原则,注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4]。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在创新性改革时,要注意在利用新媒体过程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性和导向性呈现淡化的趋势,通过加强课堂与课下引导作用的研究和运用来避免出现这些不利影响。

首先,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作为利用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本性、意识形态性、目的性以及内容的规定性等特征[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把“坚守与创新”结合起来,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把握大学生的理论需求,研判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针对他们的思想理论困惑和现实中的疑难问题,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过去侧重传授知识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变为引导性教育教学模式。新媒体使大学生信息的获取空前便捷,但是他们面对庞杂无序的海量信息往往感到困惑迷茫,由于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无法对多元的资讯和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因此,教育者应当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积极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网上的各派观点和各种思潮进行正确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政治判断力,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信息的影响。

最后,在把握好思想导向的基础上,增强思想引导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改变只在课堂和工作时间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思想观念,树立全时段和及时性沟通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对于学生的问题和疑惑以及不良心态进行全时段的监管、及时回复和沟通交流,对于重大问题及时通过新媒体沟通,充分发挥其沟通和交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三)转变思维革新制度,提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无论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在思维层面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尽快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并完善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只有将新媒体的自身价值与承载价值加以科学运用,才能有效地扩大社会核心价值的传播影响,消除由不合理的传播理念及其方式方法所产生的价值空缺、价值错位和价值矛盾[5]。一方面,应当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新媒体思维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驾驭新媒体的水平,学会应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输的双向性、即时性,实现与大学生思想、情感、认识和问题的沟通。这包括熟练运用新媒体,正确地认识新媒体的利弊作用,善于用新媒体敏锐地感知国内外形势变化,掌握社会舆论的走向,积极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要注重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选拔和培养。精心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熟悉大学生成长规律;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又能熟练掌握新媒体环境下工作的技巧和方法的复合型、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6]。以满足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另一方面,重视高校新媒体的制度革新,对整个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体制建设。首先,高校应组织力量成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领导小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划、发展、运营、评测进行战略层面的设计。其次,需要制定和出台关于新媒体建设的制度性文件,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着重完善考核激励制度、人才培训制度、效果评估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规划出一套彰显学校特色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通过制度建设,使学校的新媒体建设规范化、秩序化,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最后,加强整体布局,注重对各部门新媒体平台和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形成新媒体的“载体合力”,更好地提升新媒体的整体效能。

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中的运用,是适应新形式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恰当合理的运用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也要对这一新事物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或来源于运用主体方面的原因,或来源于认识方面或实践层面,抑或来源于新媒体本身,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遭到削弱。我们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效果方面应有的作用,使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向更深的程度和更广阔的领域推进。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7-08-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张湛.浅论网络时代思维方式[D].太原:山西大学,2008.

[3]刘康.网络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哲学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30):455.

[4]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EB/OL].(2014-08-18)[2017-08-17].http://www.gov.cn/xinwen/2014-08/18/content_2736451.htm.

[5]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教学与研究,2014(11):53-59.

[6]曹劲松.新媒体的价值构造与传播运用[J].现代传播,2013(7):124-127.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