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职业认同的社会生态学解析

2017-03-10 09:17胡雪梅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民警察认同感公安

胡雪梅

(辽宁警察学院 思政部, 辽宁 大连 116036)

人民警察职业认同的社会生态学解析

胡雪梅

(辽宁警察学院 思政部, 辽宁 大连 116036)

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是指人民警察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警察职业认同感超越民警职业自身成为影响公安执法工作和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认同感的形成需要复合的社会生态系统达到心理和机制的动态平衡。增强职业认同,不仅需要从制度上加强建设和完善,还需要强化政治建警和人民警察忠诚教育,同时引导社会舆情,提升公众认知,帮助社会和警察个人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肩负的社会治理责任和政治使命形成共识。

职业认同; 人民警察; 社会生态学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个人和社会的期望一致,对职业忠诚和热爱并持有积极肯定的评价。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就是指人民警察对所从事的职业价值的肯定性评价,形成自觉的警察意识,对警察职业精神接纳、理解、忠诚并自觉践行的心理感受。就现实出发,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一直不是很高,尤其是存在着社会期望过高,自我认同较低的矛盾,这正是造成警民系疏离,警察形象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社会向度出发,职业认同的形成需要复合的社会生态系统达到心理和机制的动态平衡。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既是警察个体心理的感受,也是社会和谐生态机制的基本构成。

一、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执法生态环境

职业认同的高低既是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点,也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前提和保证。由于公安工作的艰苦性、社会负面舆情的不良导向性、公安机制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相对滞后性以及民警自身思想和政治素质有待提升等多重原因,人民警察队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心理,公安执法实践中出现某些畏难情绪,尤其是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繁重琐碎,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不高。

(一)基层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民警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于人民警察享有崇高的道德美名,较高的社会荣誉和较为稳定的公共待遇,所以人民警察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的和仰慕的职业之一。但是,这种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随着职业结构的分层逐步递减,美名和荣誉背后的职业的危险性和工作的繁重性是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基层民警面对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繁重的工作压力,对职业价值的认同偏低。在社会矛盾冲突和调整时期,基层人民警察常常被推到矛盾的最前方,面对着难以协调和解决的现实冲突,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将矛盾主体转移到自身。某些民众因为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把积怨归结到公安工作的不得力,这使得人民警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可否认,由于自媒体舆论宣传导向的多元和负面舆情导致的社会评价,基层民警的敬业精神和服务品质被社会的认可度不高,人民警察的美誉度不够,并影响到警察职业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警察执法的生态环境

任何一种职业都处于特定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和谐是最良性的特征体现,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是整个社会生态网中举足轻重的一分子,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和特定生态系统的稳定,安全,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组织目标,人员构成及组织运行机制。组织目标又是社会组织存在的基础,其他两个要素都是围绕组织目标存在和变动。公安执法生态理念也是不断变化的,从打击犯罪到服务人民再到社会治理与危机应对,都直接关乎着公安队伍的形象和执政党的信赖度。社会转型时期,人民警察的工作内容是多重和细化的,处理极端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多边协同。人民警察执法的生态环境总体是和谐的,但是近些年袭警案件不断高升,人民警察面对社会误解和某些媒体的误读,常常是委屈中不忘担当,无奈中坚守责任。警民关系失和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公安执法不能获得民力的充分支持,这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

二、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下降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导致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生态学理论出发,依据查尔斯•扎斯特罗的新作《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对阐述社会生态系统的层次性阐述:个人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是在环境中与各种生态系统持续互动的主体。人在生存环境中,既受到各种不同社会系统的影响,也持续和具有活力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查尔斯•扎斯特罗把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从宏观分析社会原因:警察执法越来越受到各种条框的约束,因为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多,从上到下出台各种责任制,借鉴的外国执法经验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操作性不强,加之负面舆情导致民警面临四面楚歌的困难处境。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诋毁谩骂,让警察正常合理的执法受到束缚。执法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到位,民警自我保护不足,执法过程和结果不被接受和理解,从而大大降低了职业热情。从中观分析公安机关内部原因:公安保障机制不到位,思想工作方法简单,民警很少能够做到“含着眼泪喊口号,饿着肚皮学雷锋”,奖励待遇和升职具有较难的空间上升,某些考核存在偶然性和随意性,并不能准确的评价警察的劳动成果,导致民警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下滑,工作积极性降低。从微观看基层民警自身的主观原因: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一部分民警的思想道德修养或者法律素质不高,容易产生价值取向偏差,忠诚意识和责任意识淡化,甚至有些民警在各种关系的复杂交集中迷失自我,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严重的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三、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社会生态学建构

提升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需要研究人民警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和对职业价值的理解,从警察公共关系和组织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社会生态学建构,提升公安机关整体形象,加强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加强警民互动,从而提升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

(一)从整体上建构人民警察的社会形象

所谓职业组织的社会形象,是指社会特定职业组织的内在精神的外在反映,展现出的外观面貌、行为风格和价值理念。人民警察的内在精神包括: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职业道德准则、职业精神等。警察的外观面貌包括:公安机关和基层所队的规模实力、人员配给、整体警容风纪等。由于基层警力不足,警员素质亟待提升,公安基层的软硬件建设亟待加强。大教育大培训背景下,公安队伍整体正在提升,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还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社会秩序、法律规范和公众认知。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营造出理性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完善成熟的社会生态组织架构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才能维护好社会秩序,才能助力于形成公平正义的政治生态和健康文明的道德环境。

(二)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业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环节。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处于公安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这是由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决定的。解决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突出的问题,公安机关需要建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工队伍,探究人民警察的职业处境,把握公安民警的思想动向,考察群众的满意度,分析民警的职业幸福指数。在进行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从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工作大局出发,小到对民警的工作,生活,家庭的实际情况做深入的了解,将思想问题与民警亲身利益的解决结合起来,关注民警的身心健康。在民警培训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忠诚教育、纪律作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人民警察对坚定理想信念,听党指挥,执警为公,勤警为民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创新政治建警的方法路径,激发人民警察的职业宗旨意识,筑牢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基。

(三)用规范化的程序优化执法环境

常言道:“法乃公器,民为邦本。”对于法治社会而言,执法权威不容诋毁和降低,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要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是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统一执法思想、完善执法制度、优化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的系统工程。分析民警执法的畏难情绪,优化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生态环境,需要强化正面舆论宣传,加强舆情引导,培树法律权威。人民警察执法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才会使得法律发挥威慑力,社会公众和人民警察才会产生职业认同。执法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人民警察首先要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核心问题,带着法不阿贵,不徇私情地公正去执法,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去执法。执法一方面要做到理性、文明,还要做到公正、规范,依法行使警察权力。人民警察提升执法能力,在知法守法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执法程序,耐心向群众传播和解释法律,所以,还加强执法培训是很必要的。通过培训学习强化警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民警执法不受罪、不受苦、不受伤,不受辱。只要人民警察的执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人民警察职业的执法权威就会牢固建立起来。

(四)用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体现职业公平

科学的职业评估体系要做到全面、公开、动态、合理。评估离不开信息量化考核,通过信息采集和分析,科学分析警察职业认同的现状,了解人民警察的职业处境,推动人民警察职业评估机制信息化建设。如重点考察忠诚度和思想道德现状,考察不同职能和专项工作的协同关系;考察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和评价的程度,以此作为优化执法、管理和服务的社会生态环境。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职业的评估。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需要制度化、公开化,并与时俱进。评估是一方面为了形成良性公平的职业竞争,另一方面帮助民警找到工作的不足,发现可供交流的经验,弥补短板,从整体上提升公安队伍素质。

(五)用完善的制度保障民警权益

人民警察是捍卫党的领导、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人民警察虽然享有崇高的道德责任和道德美名,但是每天生死一线,背后付出的辛苦汗水非一般职业能比,其英勇善战可以说是一种超人的职业、其艰辛危险可以说是非人的职业。职业的认同感来源于一种外在的肯定,也源自内心的满足。从公安机关制度的角度看,将从优待警和科技强警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是对人民警察队伍的职业关怀,公安机关要通过公正公开的立功奖励制度,褒奖优秀个体成员和群体队伍的表现,激发民警创造力的发挥。建立对网络舆情的反应机制,维护和提升人民警察的形象。建立规范的执法机制,消解民警执法的畏难情绪。完善保障体系,缓解民警的办案经费压力,保证公安民警的医疗和救助,给与家有困难的民警照顾,缓解民警的后顾之忧,对因公牺牲和受伤的民警抚恤及时到位。

(六)用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大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提倡文化育警。公安文化可以陶冶民警的情操,培养人文关怀,在培育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方面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公安文化要将公安精神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过文化讲座、文化交流、书画展演和文艺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氛围,滋养人民警察的心灵世界。通过文体活动,可以密切融洽上下级关系,增进了解,促进民警身心的健康。还可以进行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的文体互动,拉近警民的距离,密切人民警察和的人民群众鱼水关系。发挥公安院校的作用,创建交流互动平台,实现校局对接,拓展文化交流的领域。以网络为载体,通过报刊、杂志或自媒体,正面引导警察树立职业意识和践行公安精神,引导民警正确发声,在交流经验和分享体会中发扬公安机关的传统,最终内化为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四、结 语

从社会生态学角度看,科学规范、动态和谐的组织机构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体说来,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能够明确自身肩负的政治使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柱石。警察职业认同超越警察职业自身成为影响公安执法工作和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心理和机制达到动态平衡时,警察职业形象才能够树立起来,职业幸福感才能建立起来。因此,增强职业认同,不仅需要从制度上加强建设和完善,还需要强化政治建警和人民警察忠诚教育,同时引导社会舆情,提升公众认知,帮助社会和警察个人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肩负的社会治理责任和政治使命形成共识。

[1](美)查尔斯•扎斯特罗.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师海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英)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刘 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3]西 娜.公安院校体改班学员警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6):76-78.

[4]郑 荔.警察职业态度激励训练[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3):57-58.

[5]马群弟.警察职业教育与警察职业化“疏离”现象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24):174-175.

[6]沈 科,魏 毅.城市警察职业压力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以南京、上海市为例[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5(6):74-80.

(责任编辑:朱春华)

Analysis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People’s Police by Social Ecology

HU Xue-me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6, China)

The professional i dentity of th e p eople’s po lice refers to t he positive evaluation of t he people's police to the occupation. The poli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affecting the public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and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requires a complex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 to ac hieve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psychology and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it’s necessary not only to stre 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but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loyal education of the police,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enhance public awareness, and to help form a conse nsus of so ciety and policeman on responsibility and political mission undertaken b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the poli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people’s police; social ecology

D631.19

A

2096-0727(2017)01 -0102-04

2016-06-10

胡雪梅(197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辽宁省高校党建项目(GXDJ2015-B113)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人民警察认同感公安
向人民警察致敬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