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兰,刘 晨
(1.河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张艺兰1,刘 晨2
(1.河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其核心为调整经济结构,农业作为供给侧亟待进行结构性改革。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新时期面临的困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挑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一系列障碍因素,基于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提升培育参与度,强化“供给侧”理念;创新培育形式,丰富培育内容;整合培育资源,合理分配资金;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障碍;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并阐述了经济发展的主线,贯彻落实经济发展新理念,适度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2]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人的培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新型职业农民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体,培育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水平。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助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产业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进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目前,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朱启臻认为新型职业农民长期居住在农村,并长期从事农业活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农,将务农作为稳定和奋斗终身的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化意识。[3]宋凯国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在社会地位上与城镇居民平等,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李文学总结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四大特征:一是全职务农;二是高素质;三是高收入;四是获社会尊重。[4]有学者把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将农业生产经营作为职业的人,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具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5]在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新时期,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掌握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农业生产技术,具有现代观念,包括“供给侧”理念、生产经营理念、市场风险理念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项目,培育出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数超过400万,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障碍因素,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全面开展。
农民自身障碍是指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意愿不强,素养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等。Becker(1962)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们只会在预计回报高于成本时才会投资于教育活动。[6]农民也是如此,他们往往学习观念淡薄,意识不到学习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农业供给侧矛盾现状的积极作用,认为只有通过体力劳动才能维持基本生活,参与培育会耗费大量时间且见效甚微,耽误农活,得不偿失,由此即使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也不会参加。此外,农民大多学历较低、科技素养不高。据统计,近年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农人口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占有很大比例,达70%以上;高中、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上升速度缓慢,占比依然很小。另外,第八次中国公民科技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技素养落后于发达国家20多年,仅相当于日本公民的3%、加拿大公民的4%,欧盟公民的5%;我国农民的科技素养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更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可以看出,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素养都有待加强,这使他们无法准确理解所学内容,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阻碍培育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往往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不愿意接受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内的新事物。有研究者对福建省参与培育的农民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内心并不愿意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7]还有研究者认为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存在抵触和顾虑,习惯于传统的生活和耕种方式,拒绝做出改变和尝试。[8]
培育机构障碍是指培育机构的某些因素阻碍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或者影响他们获得满意的培育效果。心理学家布舍提出环境能够对成人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克罗丝、梅伦和郎格等都认为机构障碍是成人学习的关键障碍因素。[9]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障碍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资源缺少有效整合,相关部门缺少联动、各自为政。教育局、科技局、农业局等都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农民不知道去哪里参加。机构的重复设置导致资源浪费,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规模,使培育课时较短、缺乏连续性,导致培育效果差强人意。第二,培育机构较少。农民一般要到乡镇、县城或者市区参加培育,有些地区交通不便,有时甚至需要转乘多次公交车,导致他们在路上浪费大量时间,这成为他们参与培育的直接障碍。[10]第三,培育方式单一,缺乏时效性、针对性。部分地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采用聘请专家和讲师开办培训班的方式,虽然声势浩大,但是由于农民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最起码需要三个月时间,而培训班课程持续时间较短,导致“农民教育像蒲公英一样,只是开花却无法落到实处”。[11]我国农村地域广泛、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等各不相同,单一的培育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地区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尚未做到因地制宜。第四,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大多数成人教育机构“普教化”现象严重,偏重理论讲解,忽略成人实际需要,实用性差。[9]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是如此,偏重文化知识、农业科学技术或科研成果,缺乏田间演示和实践活动,导致有些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对知识理解不到位,达不到传授农业科学成果的目的。
经费是培育工作开展的前提,经费不足使培育难以及时有效开展。一方面,经费不足。当前培育经费主要是政府“买单”,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费投入呈持续上升趋势,到2017年为止,中央财政投入达15亿元,但是由于农民基数过大,仍然不够充裕。部分困难地区的运转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因此没有多余资金用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甚至出现了挤占、挪用培育资金的现象。另一方面,经费来源单一。培育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支持,通常资金到位较慢,培育工作要按时开展以及正常运转就需要培育组织机构垫付资金,规模较大的机构可以正常维持,但一些经济实力弱小的机构难以开展培育工作、落实培育任务。
培育师资障碍是指培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进而阻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达到预计的目标与任务。研究表明,很多成人表示他们会因为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不恰当、素养不高而放弃参与学习活动。[9]目前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师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数量、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教学经验。其一,教师数量短缺。高校教师忙于科研和教学工作,难以抽出时间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导致培育教师数量不足。例如某些地区教师负责的学员过多,每位教师甚至要负责3,000多名学员,师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兼顾所有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使培育工作难以有效实施。其二,教师理论水平较低。参与培育工作的大多是兼职教师,往往专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理论知识欠缺,讲解不详细具体,影响农民理解与掌握农业基础知识。其三,教师实践技能缺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常开展田间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具有一定农业实践技能,但有些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或者从未从事过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技能匮乏,甚至不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无法胜任田间演示工作,只能机械进行农业理论知识的讲授,甚至出现讲解不切合生产实际的情况,使培育工作流于形式。其四,教师教学经验匮乏。充足的教学经验对培育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当前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加之课前准备不足,导致其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进行授课。
成人学习者的观念是影响参与的内因,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往往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因此,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同样,要有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转变农民观念,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引导工作,消除农民自身障碍。在终身学习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更新农民的学习观念,使农民了解学习所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投入的成本,教育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可以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的方式强化终身学习观念、传授人力资本理论等相关知识,强化“供给侧”理念,让农民了解目前中国进入转型发展期,农业要向现代化发展必须进行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只有与时俱进,担起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才能提高农业经济基础,提升自身社会地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让农民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有思想、有抱负的农民应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其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使全社会正确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为了完成指标而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培训,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政府可采取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妥善解决培育参与度低的问题。农民文化素养偏低会影响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由此应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了解农民文化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点开展培育工作,科学地制定阶段性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与组织形式。
第一,创新培育形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划分市场,根据地域与农民实际情况开展培育工作。适应地域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龙头农业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带领农民走向农田,进行现场指导式教学;适应农民实际情况,在农闲时进行长期培训,在农忙时进行短期培训,实现长短期结合;适应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远程教育平台,进一步建设与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一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精品资源”,使农民可以随时获得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在平台建成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发布功能和增强互动性,以便农民及时获得最新消息、利用“教学答疑”等栏目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丰富培育内容。一是农业技术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能仅注重理论知识,还应重视技术知识的传授,使农民在掌握一定农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技术知识,增强对技术知识的理解,为农业生产注入技术要素。二是农业环保教育。提升农民环保意识是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农业与环境友好、协同发展,应使农民深刻理解绿色农业理念,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农业产业结构。三是经营管理教育。经营管理观念与技能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不仅包括市场分析、成本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农业设备购置和农场规模开发,还包括农产品开发、流通和销售、品牌建立、合作交流等,应加强上述内容的教学。
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应通过整合培育资源,各部门分工合作,统一规划安排课程,整合相同的培育项目,扩大培育规模等方式,做到权责分明,资源共享,从而降低培育成本;[12]在整合培育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培育资金,将重点放在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上,着重培养农业产业专业人才,增加拥有强烈参训意识、一定文化素养、技术水平以及管理经营理念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资金投入比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贯彻落实培育的真正目的与价值,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的实干人才、后继人才,培育一批现代意义的新型职业农民;国家设立专项培育资金,防止培育资金挪用,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而应建立起政府主导,学校、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拓展资金来源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应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鼓励学校、企业给予他们一定资金支持,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学校、企业、个人等的资金支持,参与农业创业项目;提供创业信贷支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贷款需求,如提供低息贷款、减免农场经营税收、购置农业用地以及政府提供创业补贴和资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对师资数量提出要求,也对师资提出高质、高效、精准的质量层面的要求。因此,要构建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教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培育效果的好坏。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农民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师资建设标准。应完善师资保障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的考核与管理,建立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培育机构应强化师资培训,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开展系统性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业务水平,保证培训长期稳定进行;注重选择知识技术兼顾的“双师型”人才,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注入新的活力,将“土专家”、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及农业生产技术专家等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体系,开展田间课堂等教学活动,进行现场指导。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近年来取得一些成果,包括各项工程的实施以及政策的深入发展,但总体来讲仍需加快发展进程。障碍因素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并解决这些障碍因素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参与度低、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观念落后,学习的积极性差,培育机构的设置统一规划缺失、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农民实际需要等,培育资金短缺,培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佳等。要顺利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进程,破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还需要农民自身、培育机构以及政府等各方持续不断的努力,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 2016-03-18.
[2]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news.ifeng.com/a/20160305/4770264
3_0.shtml,2016-03-6.
[3]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环境[J].农村工作通讯,2012(7):35.
[4]李文学.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J].农村工作通讯,2012(7):35.
[5]郭智奇,齐 国,杨 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8-10.
[6]Becker,Gary S.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1):9 - 49.
[7]李 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培育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2: 9.
[8]陈 醒.城市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以新乡市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6: 8.
[9]李传银,刘奉越,董吉贺.成人学习障碍归因及调控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6):91-94.
[10]屈 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6:21.
[11]孙 文.当前农民教育的缺乏与矫正[J].农业经济导刊,2006(9):35-38.
[12]刘奉越.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成人教育,2009(2):4-6.
BarriersandStrategiestotheCultivationofNewOccupationFarmersUnderStructuralReformofSupply
ZHANG Yi-lan,LIU Chen2
(1.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Hei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ibei 071002;2.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 030801,China)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means promoting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by means of reform,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pply. Its core is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s the supply side, agriculture is in urgent need of structural reform.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and remit the predicament where China faces in transformation period, it is crucial to cultivate new occupation farmers.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has brought, there are a series of b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new occupation farmers. Based on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new occupation farm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our aspects:improve farmers’ participation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ir concept of “supply side”; innovate the form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cultivation; integr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rationally allocate funds for cultivation; consumm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aculty and reinforce teacher-supply reform.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new occupation farmers; cultivation; barriers; strategies
刘奉越)
G725
A
1008-6471 (2017) 04-0065-05
10.13983/j.cnki.jaechu.2017.04.011
2017-09-23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编号:HB17JY014)
张艺兰(1992-),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