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神秀毓灵气,磁湖微澜漾诗情
——《黄石历代诗选》序

2017-03-10 07:34胡光波
关键词:西塞山黄石诗选

胡光波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西塞神秀毓灵气,磁湖微澜漾诗情
——《黄石历代诗选》序

胡光波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作为韵文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一大宗。从最初句式参差、声韵天成,到后来五七定式、格律整饬,颇历年岁。早期古诗,肇自先民的率性而发,以歌其劳作为主线,后来视域拓展,咏史咏物迭起,言志怀人大兴,甚而及于政局治乱:涉临山水,则镂云刻风,以寓远志;素居劳作,则灌园松土,而乐天人;国破时乱,则匡时讦弊,悲天悯人;大漠征戍,则枕戈待旦,以御顽寇;长亭送别,则蜜情友谊,以恣柔怀。凡此种种,形成汉语诗歌的抒情特征。至唐代,诗型固定,李杜师法造化,天才自呈,为万世罗拜之诗伯。有宋以后,诗派初立,论说分蘖,而宗唐宗宋之争,刺激创作多方共荣。蒙元虽呈衰貌,明清犹能承祧先代,而论说之盛,极古典诗学大成。清末民初,新学骤兴,旧学渐显冷落,但有少数学人,暗自修习,每有所得,即师友求证,以通声气,延续中华民族这一丝文脉。

因古诗韵律苛细、对仗严明,而美感独出,故其研究一直繁兴,且呈放射态势:整理诗集者,以存文献;辑录选本者,有助初学;穷究列代者,捋顺历史;收集片断者,综述理论。至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等杰构,其衣被后世,自不待言,而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人,师范千古,光映万代,研诗所触发的“正变论”“雅俗说”,波及其他文体,直接造就中国文学尔雅有致、气象高远的景象。在各类研究形式之中,选本是中国文学一大亮点。

传统选学始于《文选》,其兼收文笔,注重藻饰,而独立的诗选,乃盛唐孙季良《正声集》首出。此后,各类选本纷至沓来,后人多聚焦唐宋,产生《千家诗》与《唐诗三百首》等名选,对于古典诗艺风格的成熟,厥功甚伟。细思诗选发达之因,盖有以下缘故:或宣示诗观,或开启童蒙;或通选示法,或专选吟咏。概而言之,诗歌选本,既可培养语感,陶冶性情,又能默契天道,洞悉万象,而民族文化精神的玄秘,也借此一隅展示。

目今,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生态的好转,地方政府已认识到地域文化对民生的潜在力量,故整合本土历史资源,构建文化村,振兴旅游业,成为各地发展的愿景。确实,地域文化如虬龙蛰居,一旦骤然苏醒,必能旋起磅礴之气,振作一地的民风,激发出无限的生机。顺应时势需求,有识之士纷纷发起地域文化研究:或步趋乡野,访求颓圮的古代建筑;或拂去蛛网,整理残破的名人家谱;或依山就势,兴起浓郁的民俗社区;或发挥本土优势,开发独特的生态农业。因此,鸠集学人,撰写各种文化专著,最近几年特别为地方执政者所力倡,并得到襄助。

黄石位于湖北东南,长江至西塞山而折向。此山与东方山,遥遥相望,默默守护着境内的神灵万物,而磁湖、大冶湖和富水河等密织的水系,则涵养湿地,调节气候。上天眷顾众生,此地矿产丰饶。战国铜矿遗址驰名中外,近代冶铁盛誉久负。但是,囿于地理位置,文化成就在荆楚大地,既远逊才俊频出的荆州、襄阳与黄冈等“大邦”,也无公安、竟陵等文人团体擅名一时,更不像武汉据水陆要冲,轮番上演近代中国政治的悲喜剧。因此,如何从名目繁多的史书中,寻求能代表本地文化特色的材料,详察细考,多方比对,撰写分类文化论著,将是黄石文化研究者思想的焦虑,但正因难度大,其研究的价值愈巨,而后续影响则更深。

刘远芳先生雅好艺文,多年来读写不辍,虽身负行政之职,所幸亦属文化单位,于其创作研究便利多般。自上学到毕业后,曾主事辑录过各类文选,编撰经验丰富。两年前,他不惮烦碎,独自编注黄石第一本历代文选,其拓荒业绩得众多人士好评,社会影响亦佳,发行短期即再版精印。一俟此书出版,即贾勇跻进,搜读诗学资料,又以两年工夫,编就《黄石历代诗选》,其热情毅力远超同侪。

此书之成,既出于原定的研习计划,也和诸位文化伯长——黄瑞云、李全修、李声高和刘法绥的激励有关,收集资料时,编者细参几位宿学曾选录的数种黄石诗词选,当然更多的材料源于他对各类史籍的穷讨,也是其所参编的《黄石文化史》文学部分的抽绎衍伸。这一诗选的编辑精神,与其既出文选大致一样,又照顾到诗的包融含弘,适当录入各期的优秀词作。两本诗文之书,自可独存,但若合而并观,则黄石两千多年政治的沧桑、民情的起伏、文人的行谊与高士的逸迹,可更形象地俱陈于读者。

《黄石历代诗选》收诗起于春秋,止于1949年,均为传统的古体诗,作者遍及社会各色人等。选者的识力,表现在执守“以诗存人”的古谊,除将懿士端人的杰作收入,还将一些行劣之徒(如刘慧澄,程荊门等)的意良之诗汲纳,昭示一个人虽常有乖伦悖理之举,但并非善性全然泯灭,每当遣兴怡情,则天赋本心自呈,给后人带来一丝和煦之气,可稍稍消减其生前的罪愆。至于选录黄申芗、陈其武等抗暴义士,则旌其德以强民志。因张志和词作《渔歌子》是黄石文学之最,若此选剔词于外,则该作自然脱落,而要重新编选一部黄石词选,又因量少难以成书,故编者反复考虑,酌情将一些诗人的优秀词作收录,成为诗选的补充。其实,古人视词为“诗馀”,将词录入诗选,不为“破体”,反呈“两美”。今人陈伯海、蒋哲伦两先生主编《中国诗学史》,亦因此将词学并入。

此书所编入的诗人与诗作,数量远超编者出版的文选。盖因诗体制精短,兴起即书,片刻卒章,是传统文人随身的“刀斧剑弩”,而文则需苦思冥想,非宿构成熟难以贸然措笔,是大战乃持的“方天画戟”,故黄石历史所存的诗应多于文,佳品亦夥。全书录277人诗433首,虽不能说达到地毯式搜索后的“完全覆盖”,至少也能将各期的魁元作手“尽收彀中”。

从收录的时代看,分为春秋、南北朝、唐、北宋、南宋、元、明、清和民国九部分,相互之间以兴国八景图、大冶八景图隔开(与其所编《黄石历代文选》同)。显然,战国到东晋一段近九百年,是巨大的历史空缺。不知是史料确实无载,还是编者受阅读所限,未及寓目。对于一部历代诗选来说,都令人疑窦顿生。作为黄石首部历代诗选,有此缺陷或不可免,编者如能在尔后续有发现,也许能予以弥补。当然,历史不可悬揣,如果确实横置此“时间真空”,只能说在这一时间段内,黄石地区人文活动尚如暗流涌动,在慢慢汇为潴水,待南北朝后,方为惠风所动,而唐以后则波涌浪卷了。编者于春秋时期,将《越人歌》一首收入,看似让异地神品阑入,实乃为黄石早期诗歌寻求远源。此诗为越地舟人为楚康王弟子皙所唱,而皙曾被封于鄂,鄂遗址在黄石所辖之大冶境内,也算与黄石有了“瓜葛”,何况这首由无名氏从古越语译成的楚歌,韵致宛转,一唱三叹,尽显旖旎,一旦在楚地广泛传唱,黄石地区民众当能耳闻口咏,年久日深,会渐渐沁入本地的民风民俗,对后代文学的发育潜移默化。因此,将其作为黄石历代诗选的首作,也算有所据依。

《黄石历代诗选》的编写程序,大体由作者简介、诗歌正文、篇目题解和引证注释四部分组成。但是,题解和注释,视史实的多寡和文辞的难易而定,故而详略不一,甚或阙略,并不强求统一。像一些名家名作,佐证较多,需详加说明,如王建《望夫石》、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和周紫芝《题卷雪楼》等作,可多方引证,说明该诗的成因、影响,有助于读者的知解,而到明清之后,那些语意浅显之作,像朱廷立《桃花泉》、余国柄《栖隐寺》和向铁《巡视黄荆山》等,读者觌诗而晓意,则题解与注释完全略去,也无伤大碍。如果一味求体例完整,执意衍说,反而繁冗无益,徒劳乏功。惟于题解中,未注明所选诗的最初出处,略有阙遗。

如前所言,黄石为荆楚文化一支“偏师”,人文活动成熟较晚,在古代又向来非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入选此书的诗作,不管是本籍、寄籍人士(吴则礼、王质、吴国伦等人)或过境者留踪者(王十朋、苏东坡等人)所著,多咏怀当地的山湖景致,凭吊本土的人文遗存,书怀言志、感物寄友之作也占了不少份额,而像杜甫、白居易那样,专注重大社会变化者较少。这与黄石远离政治漩涡、诗人大多位居下流,不无关系,绝不能因这些作品主情致,多细思,描小景,摹细物,就漠然处之,更不可因其政治意弱,就任意雌黄。相反,正因其受一时的政局影响小,诗人们才能纵情山水,畅悦风光,摅发一己幽怀,其中流露的“闲情逸致”,反倒蕴含最普适的人情物理,于世乱时可慰人心,在承平时亦启灵性。在大量写景之作中,围绕着西塞山的系列诗词,贯穿黄石诗歌发展史,而张志和《渔歌子》最令人注目,并引发鄂浙两地争议。时至今日,黄石与湖州各以所据,互不谦让,虽有“意气相争”之嫌,但笔墨官司愈久,愈能彰显该诗无穷的艺术魅力。

西塞山虽不甚高,但峰峦孤耸,雄视四方,阻江形成环流,水流日夜激荡,与山上鸟雀吟鸣相应,确为东南胜景。在张氏之前,前人即关注西塞山。作者收录的南朝江淹和何逊,首开见气:前者《渡西塞望江上诸山》登临山顶,极目远眺,一番绘景之后,将精神的结穴归于道仙,有规避尘嚣、寄怀烟霞之趣;后者《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则苦于沦落宦乡的羁縻,希翼如鸟儿飞翔,暗含岁月蹉跎、事功未济之伤。南朝皇祚迭更,政局诡谲多变,士子难以安存,故诗人情绪趋于灰暗消沉,这也传染给唐代的李白和陶岘,其《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西塞山下回舟作》:或将鸟比人,自伤忧时;或绝意江湖,沉湎歌酒。可见,这些诗人非以咏西塞为的,乃叹自身之凄凉。但是,张志和《渔歌子》一出,尽扫数朝阴霾之气,其色调清丽明媚,气氛欢快轻松,并铸就了一个遗世独立、锺情山水的江湖散人,其萧疏轩举的人格境界,足抵柳宗元《钓雪》中寄身天地、思聚神凝的渔翁。此词所寓之精神,颇契僧睿译经所慕之“人天交接,两者相见”,令后人亦歆羡不已,并赢得大批文人登临西塞,仅唐代就有五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罗隐《西塞山》、韦庄《西塞山下作》、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齐己《过西塞山》。宋元明清续有佳作,直至今人胡国瑞,亦借西塞寓志。可以说,西塞山宛如一块巨大的试金石,文人的才性不经其磨砺,则难以思锐心敏。

类乎于此,从诗选可见,历代作者将黄石或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一一收罗其中,呈现多样的精神维度:王宾、罗洪先、吴国伦等人,流连白云洞、飞云洞、玗洞等,惊奇造化神工鬼斧;陈光享、刘凤起、石建点等人,瞻仰亚圣庙、严陵钓台、岳忠武庙等,追怀先贤巨勋伟绩;王建、唐彦谦、王安石等人,相继题咏望夫石,慨叹妇女苦情守贞;范钦、官抚邦、余玉成等人,在普济寺、玄真观、栖隐寺等随喜悟理,厌倦世情归趣佛道。至于黄石的其他景点,像磁湖、东方山、桃花洞、散花洲等,也多留下历代文士的芳踪馨香。尤为注意的是,一些寂寂无名者,如刘慧澄、柯冠时和谢百炼等民间人士,石绣云、费墨娟姑嫂和范薇等女性作者,其杰作若非编者细心拣择,刮去历史的积垢,岂能重显明艳的娇姿?从遗存的华章不难感受到,各类文士生活境遇虽顺逆不一,但共同的生命体验则贯通其中:山光物态逸心志,水波岚烟荡精神。那些沉迹下僚的文士,终生游走于田塍,乞食于山野,虽因天时地利之限,立德已无望,立功常受阻,但还可立言名世,而不时与山水相融,既能舒适为生途而疲惫的身心,也能恢复因庸常而消蚀的灵性,郁积的块垒可借咏物以释,枯萎的精神会因自然而重生。因此,这部分诗歌在黄石历代诗中为数多、份量重、价值大,是今人回眸历史、洞悉世情的窗口,愿读者诸君多多留意。

我因所操业之故,虽亦读书作文,但多出于生计,而怯于抛却群书、创发心性的自由写作。十多年前,因偶写小品与远芳结识,此后受其影响,断续有作,但生性冥顽,慵懒积习难除,平昔所作寥寥,仅呈于友朋间,不敢腆颜面世。每观远芳新出诗文,未尝不愧悚羞赧。远芳为人,质实方正,诚悫守信,读写勤而不辍,抚书体察文理,写作明鉴诗艺。此一诗选,可见其善以己心忖度古贤,释读具思力文采,读者自可明察,勿庸笔者再呶呶不休。当今信息纷陈,时势扰攘,人多趋新而弃旧,气躁而心浮,但如时时吟哦昔贤韵文,自能平息竞心,复归道本,进而移性化气,启我灵思,激活汨没已久的性灵。

(责任编辑:王国红)

2017—01—01

胡光波,陕西蓝田人,文学博士,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西塞山黄石诗选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己亥暮春雨中登西塞山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渔歌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涂光雍诗选
渔歌子
蔡显江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