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真理观研究

2017-03-10 07:31崔志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认识论列宁哲学

崔志宇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真理观研究

崔志宇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的经典著作,列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强烈批判了马赫主义的真理论。列宁指出:马赫主义的真理论,其实质是从感觉经验出发的认识论,是贝克莱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休默的不可知论的混合物。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主要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核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框架。文章以列宁的真理观为切入点,试图对真理观问题作初步的研究,运用真理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并阐释其重要意义。

真理观;实践;认识论

在整个人类认识发展史上,关于真理观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什么是真理?如何界定其性质?列宁如何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真理观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又是怎样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思想论述真理观问题,并站在科学维度上对真理这一概念作出阐释?列宁在哪方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真理观的超越,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对列宁真理观作进一步的追本溯源。

一、列宁真理观的溯源

(一)黑格尔的真理观

黑格尔是率先认识到真理观这一重要而严肃问题的哲学家,他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对真理观作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黑格尔把真理看作是主客观的统一,未区分主观和客观、概念和事物的基础,只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阐明全面真理和具体真理的含义。此外,他在《小逻辑》一书中,对真理到底是不是一个过程的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论述。

(二)马克思的真理观

对列宁的真理观思想有重大影响并起着重要作用的是马克思真理观,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分析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逐渐体认到生产实践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站在实践与认识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认识到生产活动作为最基本的内容存在于具体实践中。虽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和实践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明确的区分,但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上却有所涉及。

马克思认为,真理观问题与现实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要想真正理解真理观问题,就需要把真理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看人类究竟做了哪些实践活动。这说明单纯从认识论角度寻求真理太过浅显,只有超越传统真理观的局限性,才能更深入广泛地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求真理,即唯有涉入到具体实践中人类才能检验出自己认识的水平。它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标志是,淡化了人的社会性属性,避而不谈实践的重要性;唯心主义的真理观,要么把真理归结为是上帝的旨意,要么把真理看作是人自身思维的体现。

(三)恩格斯的真理观

恩格斯对真理观系统的诠释主要集中在《反杜林论》一书中,他在书中全面批判了杜林的真理观——具有强烈的绝对主义及形而上学色彩。恩格斯针对杜林的真理观所存在的缺陷,对真理与谬误,以及在思维领域中是否具有至上性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恩格斯继承黑格尔真理观中的辩证法思想,以唯物主义立场系统批判了杜林所谓的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从而推动了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向前发展。一方面,恩格斯认为自然、社会中的人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能认识的事物;而另一方面,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又具体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总有一些不可以避免的因素制约着人的认识能力。除此之外,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人只能认识其竭力所能认识的事物。同时,恩格斯通过大篇幅的详细论证说明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刻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急需人类解决。

由此看来,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并不是孤立的,人在每一个阶段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和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又存在着绝对的一面。所以,从认识的最终目的来看,存在着思维的至上性和无限性;从认识的具体阶段过程来看,存在着非至上性和有限性。

(四)普列汉诺夫的真理观

普列汉诺夫是恩格斯的学生,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他曾撰写了大量的著作论述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此来反对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不可否认,他对于列宁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普列汉诺夫强有力地批判了民粹派的主观真理论,其真理观就是确定主观与客观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他认为,真理是作为一个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判断和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感觉或是表象,真理确实表现出与主体的相关性。对于如何来判断真理是否是客观真理,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确定它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全貌。普列汉诺夫也论述了客观真理,他详细阐明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此外,还从真理的相对性方面做了重要论述。可以说,普列汉诺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分析俄国革命的第一人,他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来指导俄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革命的发展。

二、列宁真理观的内容

(一)客观真理问题

关于真理问题及真理观的讨论,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区分并弄清楚真理观的两个方面:第一,到底有没有客观真理,它是否存在;第二,认识客观真理,究竟是一下子就认识还是有一个过程,这即真理观的辩证法。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关于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二者有无同一性,又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哲学上,又叫可知论问题,它表现在真理观上,叫客观真理。

波格丹诺夫首先对真理作了阐释,认为它是众多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波格丹诺夫没有弄清楚到底是否存在客观真理以及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他对真理下的定义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它是一种不可知论,倘若真理单纯只是思想形式,那么也就不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真理,其自相矛盾。若依照波格丹诺夫的观点,天主教教义也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宗教思想,是人类以往经验的一种组织形式,那么反过来,天主教教义是真理吗?这明显是一种谬误。其实,所有唯物主义者对于真理问题的研究都有一定涉猎,那么如何区分新旧唯物主义,这也就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列宁在此基础上批判了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对客观真理下的定义,认为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诠释客观真理,都脱离不了唯心主义的怪圈,是一种主观的唯心主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内容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客观真理,内容上讲是客观的,其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针对客观真理是否存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人的思维表象中就存在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反之,假如不存在客观真理,那么在人的思维表象中就没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列宁认为,真理作为主客观的统一,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是对现象的认识,这一观点后来列宁也在《哲学笔记》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列宁在详细阐明客观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绝对真理和客观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此来进一步反对马赫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在论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时指出:“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真理,从内容上讲是客观的,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其向客观世界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相对真理,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广度,它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的一部分认识,在其广度上有待于扩展;第二是深度,它只是一个层次上的认识,因而任何认识都需要不断的深化。可以说,它是一个由相对不断走向绝对的过程,即相对真理有绝对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通过深入分析列宁的思想,可以概括出绝对真理所具有的两层含义:一是任何一个所谓的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客观的内容,具有绝对性;二是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列宁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绝对真理的认识,驳倒了不可知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的意义。

(三)实践观问题

真理,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认识,一种主客统一的正确认识。如何确定我们所认识的真理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呢?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真理的标准问题。对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如何来权衡呢?首先,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其次,实践标准是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再次,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这样,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马赫把实践和认识看作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两回事,把实践和认识割裂开来。列宁强烈地批判了马赫主义的认识论,并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批判他把实践和认识看作是没有关系的、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这一错误认识。列宁深刻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三、运用真理观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

(一)真理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哲学是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只有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凸显其强大的现实力量。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其哲学基础就是关于真理的价值主体性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就曾对于科技理性的异化、人性价值的泯灭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虽然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一旦科学技术运用不当走向极端的话,必然会造成价值理性的泯灭。人的价值回归是向人本质的复归,是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唤醒人的批判理性,消除科技异化,破除抑制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因素。所以,囿于传统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技术理性对人的统治,出现弗洛姆所说的单向度的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建立在真理观基础上的科学的发展观。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对这一理论的不断思考及时下社会现实中的正确反映,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以人为本的真理观的哲学基础。

(二)真理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已经不单纯是经济本身的问题,它作为一种主体性的经济活动形式,在这里更体现着一种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商品经济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通过竞争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胜劣汰是其最基本的规律,也就必然会出现新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即两极分化的不断加大,从而势必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矛盾。传统的发展观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如果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单纯只是把科学技术作为手段,就会走向其自身的反面,带来人和自然关系的分裂;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如果把手段当成目的,就会使科技理性流失,带给人类的更深重的压迫。所以,要想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只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变革,更是文明的整体转型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大步。总而言之,经济生产不能单纯只讲经济效益,要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社会才能更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当我们把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不难看出,这其中也蕴藏着真理观的辩证法。

(三)真理观在全球化发展中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全球化背景,它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逐渐形成的。解决全球化问题,迫切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全球化进程中滋生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譬如,时下的全球气候变暖、雾霾现象、水污染现象,等等。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理性已转向技术理性,崇尚科学技术万能论,强调理性至上、理性万能,给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证实了这一点。现在,我们提出的反人类中心主义,是针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而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当代,我们要发挥真理观的作用,用这一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面临着复杂的局面,需要我们有全球化的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纵观时局,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历史长河中极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实践创新,而这种伟大的实践创新必定会带来新一轮的理论创新。所以,我们要把当代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认识成果和科学发展的成果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从而更好地揭示和发展真理观。

[1]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高正研.人的价值危机及价值回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8).

责任编辑:李新红

The View of Truth in Lenin’s “Materialism and Empirical Criticism”

CUI Zhi-yu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Materialism and Empirical Criticism” is Lenin’s classic works,in which he,standing on the side of Marxism view of truth,criticized intensely on the truth view of Machism. The nature of this idea is sensory-experience-based epistemology,which is a mixture of Berkeley idealism and Hume’s agnosticism. In “Materialism and Empirical Criticism”,Lenin developed Marxism epistemology with the core of the concept of Marxism epistemology,by which the framework of Marxism epistemology was developed. From the point of Lenin’s view of truth,it attempts to study the issue of truth. With the view of truth,some practical problem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with explanations of its significance.

the view of truth;practice;epistemology

2016-10-24

崔志宇(1991-),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004—5856(2017)08—0005—04

A821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8.002

猜你喜欢
认识论列宁哲学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菱的哲学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