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自然科学论文英文部分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2017-03-10 07:09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文论文期刊

李 兰

(西华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四川 南充 637009)

中文期刊自然科学论文英文部分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李 兰

(西华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四川 南充 637009)

中文期刊自然科学论文的英文部分对于论文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期刊责任编辑应对英文部分负有审读及编校的责任。针对自然科学论文的特点,从英文标题、作者署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等四个方面,按照审读工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提出相应审读及编辑加工建议。

自然科学论文;英文标题;作者信息;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审读;编辑加工

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术传播的国际化是至关重要的,英文摘要作为国际检索、收录自然科学论文的主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传播速度。一篇简洁、规范、信息准确而充足的英文摘要,不仅依靠作者本人的细致笔耕,还要依靠期刊编辑的编辑加工。自然科学论文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仅靠英语专业的英文编辑对英文部分进行编辑加工是不够的,对应学科的责任编辑也应当负有审读编校的责任。因此,在加强与英文编辑的合作互助之外,责任编辑还应对英文部分进行必要的审读与加工。笔者结合大量文献与自身日常工作的实践,从四个方面总结出自然科学论文英文部分的审读及编辑加工要点,与同行探讨交流。

1 英文标题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对自然科学论文而言,标题直接反映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一个合适的英文标题是科学论文在国际上传播的前提条件。好的英文标题应简明、醒目,准确地反映出文章主题。一般来说,英文标题以10个实词以内为佳[1],若由于主题表达需要,可以在正标题后添加冒号,使用副标题,着重突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正副标题都应当简洁明了,使文章主旨一目了然。但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常常会发现,一些英文标题冗长复杂,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的堆砌,甚至有的是中式英语表达方式,词不达意。

如“The Study of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s (LDG-A) fromLactariusdeliciosus(L. ex Fr.) Gray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Mice Bearing S180 Tumor”这个标题中, “The study of ”是多余的冗词,应删去;LDG-A是Polysaccharides fromLactariusdeliciosus(L. ex Fr.) Gray的缩写,在这里存在重复的问题,保留原拉丁学名全称即可;而Lactariusdeliciosus(L. ex Fr.) Gray也可以写成Lactariusdeliciosus的形式或直接写成L.deliciosus;“Indexes of”多用于表示指数、索引,而“生理生化指标”用“Indices of ”或“Parameters of ”更为贴切;“Bearing ”则改为“with ”更显简洁。最后,该标题可修改为“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Lactariusdeliciosus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Mice with S180 Tumor ”。

再如“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Induced Apoptosis on the Effect of Paclitaxel and Resveratrol Combination Therapy in Hepatocellular HepG-2 cell(紫杉醇与白藜芦醇单体及联合用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句子层次不分明,逻辑上存在错误。作者用“The Comparative Study of”表示“比较研究”的意思,显得有些冗赘;“Induced Apoptosis on the Effect of Paclitaxel and Resveratrol Combination Therapy ”成分混乱颠倒,是一个错误的表达,可用“Apoptosis Induced by Paclitaxel and Resveratrol Combination Therapy ”来表示“诱导细胞凋亡”;“单体和联合用药的比较”没有在原标题中体现出来,可用“alone or in combination ”来表示; “Hepatocellular HepG-2 cell ”中“HepG-2 ”本身已经表达出是一种人肝癌细胞株的意思,“Hepatocellular(肝源性的)”在此属于语义重复,应当删去。最后,该标题可以修改为“Effects of Paclitaxel and Resveratro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on the Apoptosis of HepG-2 cell ”,简洁明了,层次清晰,既传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完整地体现出了“比较研究”的含义。

2 作者署名、单位著录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论文中的署名及单位的著录,涉及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是体现著者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期刊编辑对此应抱有极其负责的态度,确保作者署名及单位著录的规范性。

2.1 作者署名著录

自然科学论文中,汉语姓名应按照普通话拼写,少数民族语姓名应按照民族语读音拼写。依照国家标准GB/T 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结合国际标准ISO 690-2010来书写,即:姓在前,全大写,复姓连写,双姓组合(并列姓氏)中间加连字符;名在后,全拼不缩写,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之间不加任何连线;声调符号省略。如:ZHUGE Liang(诸葛亮)、SIMA Yufeng (司马御风),CHEN-FANG Yumei (陈方玉梅),等。再如:“吕呈辉”这个名字的英文常被写成“chenghui Lv”或“LU Cheng-hui”,这不符合著录规范。首先,“吕”字正确的汉语拼音方式是“LÜ”,在书刊印刷中可用“LYU”代替;其次,双名连写,不加连线,应为“Chenghui”。因此,该人名在论文署名时正确拼写方式应该是“LYU Chenghui”或“LÜ Chenghui”。

2.2 作者单位著录

来稿中作者单位的英文表达方式更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如,同为大学中的二级学院,其名称的英文翻译就出现了“School of”、“College of”、“Department of”、“Academy of”、“Faculty of”等数个不同版本,甚至同一个单位的不同作者投来的文章其单位的英文名称书写都不相同。为保证学术论文的顺利传播,作为期刊编辑有必要对作者单位的书写方式的规范性进行审读。首先,要进入该单位官网对作者单位的英文名称进行核实,不得随意更改。如“苏州大学”应写作“Soochow University”;“西南交通大学”应写作“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西华大学”官方名称为“Xihua University”,而“西华师范大学”则译作“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虽然这些校名的翻译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官方正式使用的,作为期刊编辑一定要从学术传播的客观性出发,实事求是,不能凭主观臆断。其次,对于二级单位的英文名称的审读,有校方统一译名的以校方公布的为准,没有统一译名的建议遵循以下原则:“Department of” 用于“某某系”的名称;“School of”和“College of”用于大学中的“学院”名称,同一所大学中的学院统一采用其中一种表达方式;“Academy of”用于一些独立的学术机构、高等专科院校和学会,如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美国心理治疗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otherapists)等。再次,与汉语的书写方式不同的是,二级单位应当排在前面,一级单位在后面,同一个一级单位中的不同二级单位应用a、b、c加以区分,如: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b. Institute of Rare Animals and Plant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3 摘要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3.1 摘要结构及中英文摘要一致性

英文摘要应当简洁、规范、结构完整、重点突出。那些被权威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所摘引的论文,其英文摘要几乎都具备写作规范、要素齐全、可读性好等特点。无论是信息性摘要还是结构性摘要,相对论文本身而言都是一篇独立的、浓缩的短文,应当完整地包括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及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四部分内容[1]。写作中还要注意突出文章的创新点和特色,同时应注意避免自我评价。

对于中文期刊而言,其英文摘要大多是以中文摘要为基础翻译而来,然而期刊的英文编辑对原文内容并不熟悉,往往只是对照作者提供的中文摘要进行编辑加工,仅修改语法、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并不会对摘要的结构进行检查。自然科学论文的专业性较强,翻译难度较大,有些作者避重就轻,导致英文摘要结构不完整,关键信息点缺失。还有的作者在翻译英文摘要时,语句混乱,关键信息点与中文摘要不能对应。因此,责任编辑必须把中英文摘要对照审读,将英文摘要与论文原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果中文摘要本身就有缺陷甚至错误,那么翻译而成的英文摘要问题也会很大。在对照审读中英文摘要的时候,要考虑到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对于译文不能机械化地追求字面上的对等,逐字逐句地翻译容易造成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英文阅读习惯,给人以呆板的印象,可读性较差,影响学术成果的传播。

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国作者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表达中普遍表现得十分谦逊,在中文摘要中不注重突出表现自己所做出的贡献和研究的创新点与独到之处。由这样的中文摘要直译而成的英文摘要就会显得太过保守,使得一些重要的成果无法及时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难以脱颖而出。因此,许多专家提倡自然科学研究论文的中英文摘要不必完全一致[2-7],建议采用“小中文摘要,大英文摘要”的模式,即英文摘要不仅应包含中文摘要的所有关键信息,还应将创新点和研究成果作更为详细的介绍或说明。因此,如果遇到这类的“大英文摘要”,不必追求与中文摘要完全一致。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责任编辑还应当和英文编辑协同合作,将英文摘要进行润色加工,使其创新性和特色更加凸显。

3.2 摘要句型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摘要的第一句不宜与题目重复,常常出现在开头的“在本文中……”、“本文讨论了……”等语句,由于不能传达任何新信息,文字效能低, 因而也不应当出现在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在句子结构方面的原则是尽可能简洁,应用合适的单词替代短语,用合适的短语替代句子。物理化学单位名称等的表述应尽量简洁,如“at a high temperature of 980℃”直接写成“at 980℃”即可。句型上,采用紧凑的主-谓结构的简单陈述句为宜,使动作尽量靠近主语,避免过多的从句等复杂句型,以符合摘要的简洁性和严密性原则。对于有多个限定修饰成份的短语,应采用前置或后置的方式紧密连接,避免形容词和名词等的罗列。

例:氧化锌(ZnO)是II-VI族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禁带宽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是制造蓝紫外发光、探测以及激光器件的理想材料,在光电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在中文摘要中,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且连续使用了4个逗号。若直接翻译成英文,句型将十分复杂且容易造成语法上的错误。因此,可将该句子拆分成两句,翻译如下:

Zinc oxide (ZnO), a typical direct wide bandgap (3.37 eV) semiconductor, has attracted an increasing interest to the optoelectronics field. Its large exciton binding energy of 60meV endows it with high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 a unique advantage in light emitting and lasing devices.

译者并没有逐字逐句将中文摘要全部直译,而是将句型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变成两个简单句。又将“是II-VI族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禁带宽带为3.37eV”调整为一个简单的同位语结构“a typical direct wide bandgap (3.37eV) semiconductor”,用逗号与主语隔开。经过调整之后的句子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更容易被英文读者所理解。

另外,编辑要注意审读直接用阿拉伯数字开头的句子。汉语里经常直接用阿拉伯数字开始一个句子,而在英文中这种用法是不规范的。例如“18 winter waterfowls belonging to 7 families and 6 orders were recorded”就是阿拉伯数字直接开头的不规范句子,可将其改为“Eighteen winter waterfowls …”或“We recorded 18 winter waterfowls …”。

3.3 人称、语态和时态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根据GB/T 6447—1986规定,中文摘要必须使用第三人称,避免第一人称的出现,这样就导致中文摘要中常常出现如“研究了……”、“分析了……”等这样的无人称句,翻译成英文时常常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诚然,被动语态的使用可以冲淡主观色彩,但是刻意使用被动语态有时候会将句型变得更复杂,可读性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8-10],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使用都很常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各有其优缺点,实际上是并行使用的。使用主动语态时,较多的信息集中在主语部分,可以鲜明地突出重要信息点;被动语态可以模糊主体,突出客体,对于那些概念、问题、结果或结论,使用被动语态则更显客观。因此,在摘要的写作中,不必刻意纠结使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而应以行文自然、简洁为准则。

在时态的使用方面科技论文英文部分的编辑加工存在不同的看法[11-14]。按照EI关于时态的收录要求,一般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得到的结论[15-18]。编辑应根据摘要内容对时态进行检查,以达到更准确的表达效果。

3.4 专业术语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由于自然科学研究论文专业性强,在翻译专业词汇的时候,如果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很容易造成意思表达口语化、非专业化。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要特别注意对专业术语的审读,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翻译,而是应该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关于出版物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规定, 通过咨询专业人士或查找资料找到这些词语正确的英文表述。如,在英文中,一些表示方向的词,在用来表示某一地理区域时,首字母需大写,如:North China(华北)、Middle East (中东);但仅是表示方向时则要小写,如:a northern exposure(向北的朝向)、turn east(向东转)。再如,“水鸟”这个单词在许多国内作者的文章中被翻译成“waterbirds”,通过搜索查看国内外野生动物专业的论文发现,使用的是“waterfowls”,显然“waterbirds”是中国式的人造单词。再如“重金属复合污染”可翻译为“multi-heavy-metals-contamination”,有的论文中又翻译为“heavy-metals multi-contamination”,这两种翻译方式都是可以的。审读时应多注意检查这类专业术语的拼写是否规范。

3.5 量的符号和单位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为保证出版质量,编辑除审读摘要的内容外,还要注意摘要的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如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单位符号、标点符号等。

如:表示特定含义的专有名词首字母必须大写,如the Paleozoic Era(古生代)、Devonian period (泥盆纪)、Little Bear (小熊座)、the Milky Way (银河系)、Mars (火星)、Nimus2 (雨云2号卫星)、the Great Pyramid(金字塔)等。属以上(含属)等动植物分类的名词的拉丁学名首字母要大写,而且表示属和种的拉丁学名应排斜体。

单位符号的大小写特别要注意。如mL(毫升)常常被错写成ml;单位的词头E(1018)、P(1015)、T(1012)、G(109)、M(106)应当采用大写正体,而k(103)以下的词头应当采用小写正体,但在某些来稿中仍会出现“Kg”、“Km”等错误写法。

英文表达中书籍、报刊等出版物名称大多用斜体或用引号来加以区分,而许多作者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常常用中文的《》来表示出版物名称。除此之外,编辑还常常发现如“。”“、”“……”等汉语标点符号在英文摘要中夹杂出现。若不是专业的英文翻译为其翻译摘要,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的错误。另外,英语标点符号与单词之间需要空一个字符,而这个空格却经常被作者忽略。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期刊排版的质量,责任编辑须在审读过程中多加留意。

4 关键词的审读及编辑加工

审读英文关键词首先要注意与中文关键词的对应问题,按照中文关键词的逐一顺序检查核对,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其次,要注意专业术语用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必要时要查找专业英语词典。再次,要注意排版格式,如专有名词的大写、生物学种和属的拉丁学名的斜体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科学论文英文部分的编校质量是中文期刊进入国际学术交流圈的通行证,做好英文部分的审读和编辑加工,把好质量关,保证中文期刊的顺利传播,提高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每个中文期刊自然科学编辑应当担负的责任。

[1] 郭书法,章新生,吴守伟,等.在英文编辑视角下对论文稿件英文题名、署名、摘要撰写问题的剖析[J].编辑之友,2012,6:89-91.

[2] 曹明伦.译文应既像原作又像译作: 兼谈“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翻译标准[J]. 中国翻译,2015,36(1):116-118.

[3] 刘尧.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173-176.

[4]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9.

[5] 周英智,孙瑶,李伟.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不一致”现象[J].编辑学报,2008,20(3):224-226.

[6] 黄丰,黄苏萍,王晓欢,等.中文医学论文中中英文摘要一致性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38-741.

[7] 何瑞清.中英文摘要一定要一致吗?——谈摘要变译[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1):3-7.

[8] 陆元雯. 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人称代词与语态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67-1170.

[9] 康勤,孙萍.基于语料库的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外语教学,2012,33(5):28-31.

[10] 张秀荣,李增顺.科研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及语篇功能的实证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9(2):18-21.

[11] 钱尔凡,王先寅.科技论文中英文摘要的人称与语态问题[J].编辑学报,2010,22(4):319-321.

[12] 滕真如,谭万成.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1):5-7.

[13] 范晓晖.论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被动语态的滥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4):11-14.

[14] 雍文明.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文医学论文摘要时态和语态分析——以儿科期刊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2,5:75-78.

[15] 于建平.从 EI 检索谈科技文摘的规范写作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2,23(5):46-48.

[16] 饶思红.学术论文成功进入 SCI 与 EI 索引源需注意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48-49.

[17] 马健.美国《工程索引》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封三.

[18] 金丹,王华菊,李洁,等.从《EI》收录谈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J].编辑学报,2014,26(S1):118-120.

责任编辑 王菊平

2017-03-29 doi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3.28

李兰,女,四川南充人,助理编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

G237.5

A

1003-8078(2017)03-0120-05

猜你喜欢
英文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