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双,臧玉慧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护理综述
李 双,臧玉慧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心肺复苏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护理人员在对心脏急停患者抢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骤停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心跳骤停也是导致患者猝死的重要因素。随着询证医学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心跳骤停长时间的患者进行抢救也成了一种可能。
成人心肺;复苏术;护理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护理前首先应该掌握患者的身体特征情况,及时判断病情,从而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评估,通常情况下对患者基础生命特征和意识进行评估的时候不需要借助医疗设备,仅仅花费5到10s的时间就可以观察出患者的生命特征。评估工作结束以后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的评估结果判断出心跳骤停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抢救措施。
基本生命支持指的是医疗工作者在病人出现心跳、骤停以后采取的应急抢救措施。想要顺利完成此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对患者的生命特征进行评估,抢救就是与时间赛跑的一个过程。若判断错误很容易错失最佳抢救时机,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对于一名成年人,如果出现了心脏骤停,那么医疗工作者首先要确定何种原因造成的心搏骤停。临床研究发现,很多因素都是导致成年人心脏骤停的原因。认清原因,才可以采取科学的抢救措施。成年人身体素质较好,同时心肺功能较老年人也较强。抢救前首先应确定患者是否心脏骤停,然后判断造成患者心博骤停的原因,最后一步才是制定抢救方案。心脏骤停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当患者因为心脏骤停而摔倒在地的时候很可能使心源性疾病,针对这一情况抢救以使用电除颤或者是心肺脑复苏;若患者因为溺水而心博骤停时,不可急予心肺复苏,而是应疏通患者的呼吸道;急性心梗死患者出现心博骤停,在采取心肺复苏的同时还应该进行静脉溶栓注射。
患者呼吸道通畅是心肺复苏的基础,同时保证呼吸道也是整个抢救环节的关键。昏迷患者的呼吸道往往是阻塞的,造成阻塞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何种堵塞物都应该及时清理干净。
若患者心脏停博时间长或者是缺氧时间比较长,那么心肺复苏过程中应该采取人工呼吸与胸腔按压结合的方式。胸外按按压是CPR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胸外按压可以把氧气及时输送给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对于改善患者生命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医疗卫生部门在2010年AHA复苏指南中改变了心肺复苏按压的顺序,把原来的C放在了第一位,新的顺序为C-A-B。
呼吸功能的维护对于心肺复苏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保持气道通畅才可以改善患者生命特征,及时观察患者呼吸道,若出现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干净。整个操作过程要确保无菌操作,防止肺部出现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抗生素。如果患者无法自行咳痰,并且短期内患者不会苏醒,为了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应该切开患者的器官,同时还应该做好防感染工作。定期翻身、拍背对于湿润气道、促进排痰有着重要的作用。呼吸功能的监测,心肺复苏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借助呼吸机,从而保证患者正常呼吸。根据PaO2,PaCO2值,血HCO3﹣浓度,血氧饱和度等数据随时调整氧浓度和呼吸机参数,加强氧疗护理。
使用钙拮抗剂并积极氧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痉挛现象,而尼莫地平药物则作为减少脑缺氧的临床常见药物。严格控制患者体温,避免因为温度过高而使患者出现抽搐、增加脑耗氧量。此外,我们一般用B族维生素改善脑细胞代谢。
一般情况下患者心肺复苏治疗后心律是不稳定的,要想避免出现突发情况必须密切观测患者的心电变化,当出现心跳加速、心律失常的症状必须及时通知医生。每15 min测量一次血压直至平稳。血压一般维持在90~100/60~70 mmHg,脉压差小于20 mmHg时,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宜过高。
脑缺氧是心跳呼吸骤停后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可造成不可恢复的脑损害,复苏后,应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的变化及肢体活动导尿管情况。应尽早应用低温疗法集脱水剂,以头部降温为主,保持在30℃左右,不宜低于30℃。降低体温可减轻和预防脑水肿。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后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尿量,以24 h为一个周期,每8个小时结算一次。观察患者尿液颜色的变化,若患者存在血尿、少尿的现象,而且尿比重大于1.010,有可能是肾功能衰竭的前兆,应及时检查。
心肺复苏指的是对于心博骤停的患者通过人工的方式恢复呼吸,现阶段我国心肺复苏成功率还低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医疗人员操作不规范、心肺复苏普及率低。
[1] 许 婷,丁彩华,朱晓艳,等.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实训教学设计——以成人心肺复苏术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8):50-51.
[2] 曹 静.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6):531-532.
[3] 周新宇.一例心肺复苏术后突发室颤患者的护理[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2):00213-00214.
R471
A
ISSN.2095-8242.2017.48.9502.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