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专题主持人语

2017-03-10 06:33朱立新
关键词:修学研学旅行

朱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上海 200234)

研学旅行专题主持人语

朱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上海 200234)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逐渐活跃于人们视野的新名词,与之相近的概念有“修学旅行”或“修学旅游”及“教育旅行”等,其含义大体相近,即以学习求知为目的旅行。细细琢磨起来,这些概念之间还是有些细微区别的。

国内“修学旅行”或“修学旅游”的说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学术文献中,迄今为止,仅发表于学术期刊的论文就有近百篇。“教育旅行”的说法大约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主要是指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青少年培养过程中,以学习、教育为目的的游历活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十来篇,例如,付有强的《英国人的教育旅行传统》、田九霞的《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旅行》等。

“研学旅行”的说法出现最晚。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再次提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6年底,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因此,从“研学旅行”走入公众视野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政府强力推动、自上而下扩展开来的概念;相形之下,“修学旅行”“修学旅游”“教育旅行”则可以说是学界、业界自发形成的概念。

由于“研学旅行”概念形成路径较为特殊,其含义也就有些不同,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政府文件所界定的,特指由学校组织的、出于教育目的的、中小学生的集体旅行活动。也就是说,其组织者是学校,参与者是中小学生,活动形式是集体旅行,活动目的是教育学习,而活动范围并不特别强调异地性,近则本乡本土,远可出境出国。由此可见,“研学旅行”的外延较为狭窄,它与“修学旅行”“修学旅游”的概念并非完全重合。广义的“修学旅游”并不要求参与者一定是青少年学生,按照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任何年龄阶层都可以参与,当然更不一定非得是由学校组织的。

“研学旅行”概念出现晚,相关的研究成果自然也就较少。有学者称,2013年是中国“研学旅行元年”,其言确然。目前能检索到的相关学术论文不多,并且研究深度也还有待拓展,主要内容还是集中于“研学旅行”的起源、发展、意义、特点、要素、作用之类的论述。本期《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休闲文化研究”专栏中,集中刊发3篇“研学旅行”研究论文,至少表明两点:一是《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敏锐地意识到“研学旅行”领域亟待拓展的现状,并愿意推动研究走向深入;二是湖北理工学院形成了一个“研学旅行”的研究团队,他们在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正全力从事这项研究。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3篇论文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有理论层面的思辨分析,也有实践层面的模型推演,对于以往的研究有一定的超越,并且我们也可以期待这些成果的出现会在学界引起反响,激发“研学旅行”探究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 陈咏梅)

2017-03-05

朱立新,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休闲游憩。

10.3969/j.ISSN.2095-4662.2017.02.003

猜你喜欢
修学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修学之旅愈行愈热(下)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