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7-03-10 06:08:27任冰
关键词:用途学习者大学

任冰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任冰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为了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广大英语教师积极探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专门用途英语作为衔接普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桥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探讨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拓展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0 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al/specific Purposes)被译称“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被认为是英语语言教学(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简称ELT)的一个新兴的分支,是最近几年来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学科[1]。首先,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用途英语常常和某一特定学科或者职业有密切关系,是学习者由于专业或职业的需要而进行的提高英语技能的课程。第二,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教学途径,根据特定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第三,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因而,现实中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常常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多种多样。时至今日,专门用途英语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活动也是方兴未艾。我国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相比于西方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探讨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拓展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1 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专门用途英语主要有两大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分别是语域理论和体裁理论。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它源起于英国的“语境主义”思想。人类学家Malinowski提出了“语境”的思想,他认为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语用功能:语言是一种行为方式,因此语言应该被视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2]。专门用途英语正是语言功能变体的体现,是专门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所使用的言语范围。专门用途英语可以使学习者的目标更加明确,而不是像通用语言教学那样什么都学。这便要求教师需要描述不同语域的语言特点。根据Halliday的观点,专门用途英语都有其专门的词汇、专门的语法。因此,教师在教授词汇和语法时,也应该将其与语域联系起来,从而讲明哪些词汇、语法特征在哪些情景语境中表达哪些类型的意义。

体裁理论立足于一个全新的出发点,通过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语言形式加以分类,归纳总结其内部特点,从而有效地指导语言的恰当使用。体裁是由交际目的决定的,同一交际目的使得不同语篇具有大致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又制约着语篇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尽管语域和体裁之间相互区别,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可以说从语域分析到体裁分析的过程是语言研究的由表及里的过程。无论是语域还是体裁分析,两者均着眼于语篇分析。语域分析只能揭示语篇的词汇语法特征,却无法对语篇为什么这样组织给出合理解释,而体裁分析却能弥补这一不足。一方面,它揭示了不同交际活动的篇章结构,另一方面,它还揭示了篇章构型中所包含的图式结构和社会认知。体裁分析对语篇组织结构的侧重使得语篇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际需要,更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由此可见,语域分析和体裁分析是针对语篇研究的两个视点。语篇能否达到交际目的不仅受到体裁分析和语篇分析的影响,还取决于两者是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作用。从以上相关理论可以看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必须基于对学习者特定需求的分析,课程具有特定专业背景,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该树立相应的学科地位,并广泛地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2 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2.1 大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改革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改革,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将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趋势,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开展。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实践中是否能够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课程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设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与学这个程序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环节、不同形式的设计,是运用不同的学科理论或原则系统解决外语教与学等问题的过程。”[3]课程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过程。

首先,课程设计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第二,进行需求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还体现在需求分析上。它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旨在分析学习者的目的、语言水平、未来可能遇到的社会文化和工作情景等。学习需求旨在分析学习者在未来的社会文化和工作情景中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第三,以语言技能为核心。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的核心是提升语言技能而非专业知识。它是以专业课程为媒介进行的英语语言教学,因此课程要围绕提高英语能力这一目标而开设。

其次,设计课程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将基础课程改革成专业英语的初级课程,其目的在于彻底解决知识重叠的问题,学生和教师根据需求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式的自由空间。根据新生的英语水平,允许部分学生选择不上大学基础英语课,改上技能课程。技能课程包括听力与口语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等。大二阶段,可以引入专业知识桥梁课。这类课程包括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在经历了前面阶段的积累后,可以通过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的方式向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课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安排学生研究与某一专业相关的课题,学生利用之前习得的技能进行资料查阅、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口头汇报研究成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因专业学习的需要大量运用英语的各项技能,从而迅速提升英语水平。

再次,设计教学方式。授课方式可以分为精讲(intensive teaching)和泛讲(extensive teaching)两种。需要注意的是,精讲课程和泛讲课程的时间分配和教学特点是不同的:泛讲课只占总体课程的一部分时间,且灵活性高,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不足之处是上课时间不连贯,上课内容只满足当节课的需要。精讲课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所学知识缺少巩固,课程内容需要不断具体化,且课程时间太长,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最后是测试的设计。测验可以分为评估的(assessed)和不评估的(non-assessed)。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是否要通过考试来评定是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必修英语的考试使得学生更加重视此课,教师更加需要在测验时保证其公平合理。例如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课由不同教师教授,在考试时教师需要合作制定评分标准、出题、改卷等,以避免学生在这个老师的考核标准下成绩较高而在另一个教师的考核标准下成绩较低。

2.2 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改革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把握教材与其他诸教学因素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原则应致力于解决当前我国现存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体系,使之更好地作用于课堂教学。

第一,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的是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关联,这是决定教材使用效果的关键。教学大纲反映了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只有体现了教学大纲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真正起到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材编写者要科学地设定教材各个部分的学习子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部分的语言、技能及文化知识,再加上重点知识重点讲解和语言技能的专门训练,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选材内容、教材内容的组织和教材各部分的子任务以及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合理、科学、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第二,真实性原则。为了满足学习者未来交际的需求,教材不仅要提供真实的交际材料,还要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目标和任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真实且具有时效性的语料,如网络信息、广告、新闻报道、商务文件、产品说明书等来自公共场所的语料。这些真实的语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丰富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还能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

第三,多样性原则。当前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表明,除了内容丰富、语言规范实用外,其内容还应该是动态的、多样的,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也不应该只局限于纸质的教科书上,而且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材料,如录像带、图片、光盘、网络、多媒体和网站等。赵伐教授认为,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打破其原有的编写方式和框架,走“立体化”道路[4]。教材编写的立体化实现了传统教学向网络教学的飞跃,开创了开放、互动、多元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立体化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与评估方式,还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2.3 大学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想是建立明确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以“必需为主,够用为度”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实践,通过实践获取真实、直接、有效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重视实践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开词汇、语法、篇章和体裁等基本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在这些语言表层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技能的训练。大学专门用途英语的具体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听懂使用英文教授的专业课及讲座;能够读懂并翻译专业领域中的英文文献;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或应用文章的写作;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参与讨论和主题发言等。第二,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达到阶段与整体的统一。例如语域分析教学法、体裁分析教学法、互动交际教学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等。第三,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其中最常见的有光盘、互联网、电子邮件和计算机的使用。第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例如让学生充分利用专门用途英语方面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布置小组任务和作业。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自主学习者可以了解并掌握其他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加以思考,交换意见。这对建立自主学习者自己的观点具有促进作用。

3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对专业化、精通化的外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国际化的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很多企业对于只有英语一项技能的人员需求减少,而对“专业+英语”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社会需求的压力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标一致,其目的都是希望学习者能学以致用。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该并且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1]Hutchinson, T.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Dudley-Evans, T. & St. John, M.J. Development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4]单胜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富春凯

Research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ESP Theory

REN B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further promot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eaching. ESP,as a bridge between common and bilingual teaching, has its advantage in college teaching. Trying to discus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SP teaching for college English, and attempts, to some extent, to supplement and add new perspectives for ESP teaching research.

college English; ESP; teaching pattern

2017-03-0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6Q024)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非言语交际研究”(WY2016040-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任冰(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教学法。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42

G642.3

A

1674-6341(2017)02-0106-03

猜你喜欢
用途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DNA的奇妙用途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用途
水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