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蒙医中医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赤峰 025250)
本次研究目的是分析16排CT诊断肺隐球菌病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以其作为分析对象,均给予16排CT诊断,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共30例,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43.8±6.9)岁,经过细菌学检查,与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标准十分相符。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仪器为西门子16排扫描机,从肺尖一直扫描到肺底部,管电流和电压分别为80 mAs和120 kV,层距8 mm、螺距1.37,患者在完成平扫后再次给予强化扫描。利用非离子形对比剂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具体剂量按照患者体重而定[1],一般为1.5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按照2.0~3.0 ml/s的速度注射到肘静脉,注药30秒后进行双期扫描。
以肺部病变的CT形态表现为依据,肺隐球菌病变以实性和斑片影为主。类圆形病灶直径超过3厘米的为肿块影,若直径在3 cm以下则为结节影。结节边缘的形态较为丰富,其中存在长短毛刺、较为光滑、胸膜凹陷、存在分叶;小叶中心分支状线影与其他相连的细支气管横断面结节影主要指的是树芽征[2]。本次研究,安排两名副主任级别以上的医师,对全部患者的CT影像进行审阅,然后严格的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析并比较肺部病灶。
多层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团块或者是肺结节。其中16例患者为团块或肺结节,显示的肿块不规则、晕征、巨齿状、叶间胸膜存在明显的凹陷征且病灶内空洞较为明显,偏心性厚壁性空洞出现在某些患者,内外壁并不光滑,空洞内有结节;某些患者的中心空洞以薄性为主,具有光滑的内外壁,洞中物体形状为小球状且比较模糊。6例散播性病变:双肺变化为粟粒样,磨玻璃样变化出现在边界,如果小叶间隔增厚与胸膜下曲线影可形成界面征等。8例肺炎样病变:主要显示表现为斑块状较大和小片密度增高影,中间密度明显增加,且磨玻璃样影出现在周边,充气支气管征出现。
该病慢性期的病变一般以肉芽肿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急性期以凝固性坏死、形成脓肿与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肺隐球菌病变是一种由新型球菌感染所造成的亚急性和慢性真菌病,属于肺部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肿瘤、炎症以及肺部结核等,该类患者所存在的肉芽肿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局限性,空洞和坏死的情况非常少见[3]。同时,新型隐球菌在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是带厚荚膜酵母菌的一种,在腐烂的有机物、鸽子粪和土壤中比较常见,临床研究证明,密切接触鼠类和鸟类的粪便极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当肺组织侵入该病后,炎症会相继出现。
近年来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咯血、低热、高热和盗汗等,且少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病理变化以隐球菌肉芽肿为主,外观结节病灶为单个或多个,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周围,不规则的形状、较为坚韧的质地和半透明的灰白色。随着病变的逐渐发展,胶样病灶会在早期出现,纤维结缔组织与肉芽肿病灶会出现在晚期,隐球菌病原体会出现在病变组织中。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多层CT影像学表现以团块或者是肺结节为主,共有16例,其余为散播性病变(6例)和肺炎样病变(8例);并且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变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16排CT诊断肺隐球菌病,可以促进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增强,可以在明确分型的基础上对急性期、慢性期病变进行区分,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针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需要结合影像表现和临床表现 ,以此进行正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1] 刘 斌,苏晓丽,谢 波,胡成平.24例肺真菌病回顾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06):542-547.
[2] 周诗军,夏 花.16层CT诊断肺隐球菌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04):625-626.
[3] 陈 红,邓 佳,唐永江,王 可,徐治波,冯玉麟.非免疫缺陷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6例临床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05):91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