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俊
(合肥市行政学院 社会和文化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8000)
巢湖市洪家疃村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尹 俊
(合肥市行政学院 社会和文化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8000)
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之后,全省各地经过了3年分多批次、持续地进行美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农村环境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以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为例加以分析,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村级主导产业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并建立健全的落实保障机制等。
美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长效机制;洪家疃村
在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并且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政策背景下,全国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
安徽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做出“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同时出台《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两年;每年治理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一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1]《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省掀起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并为我国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二)巢湖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及合肥市《全面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巢湖市自2012年10月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2013-2015年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 977.8万元,全面完成了重点中心村道路、给排水、景观绿化、房屋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污水处理等各项建设任务,倾力打造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验到农事、亲近到自然”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家园。
(三)黄麓镇洪家疃村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黄麓镇洪家疃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起源于明初大移民时期,主要是以来自江西和皖南的移民组成。它坐落在秀丽的西黄山南麓,位于巢湖北岸,介于合肥市和巢湖市之间的中心位置,巢湖旅游观光大道穿界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是“和平将军”张治中先生的故里,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小学、黄麓师范座落其中,附近还有一座千年古刹相隐寺。洪家疃村文风浓厚、民风淳朴,石板巷将家家户户相勾连,村内雨水经由九条巷道的明沟暗渠汇集到村中的清水塘,村居呈“九龙攒珠”形态,自然生态和谐。[2]
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之前,洪家疃村由于缺少规划引领,村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而且没有预留道路和排水设施,村庄建设布局混乱,档次不高,村容村貌差,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挖掘不深,宣传不够。
自2013年,在巢湖市委、市政府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下,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为目标,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治理、产业发展、管理创新为重点,先后投入大量财力,对洪家疃村组织实施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提升群众的主动参与度
首先,规划编制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龙头,在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下,坚持规划先行,明确美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遵循“宜居、宜业、宜游”的设计理念,由镇政府为主导,聘请专业人员,对村庄实行“三规合一”,即:把村庄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进行综合考虑,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完成村庄布点和建设规划。其次,在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之前,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一是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介绍美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二是召开党员、村民组长座谈会,了解掌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成立美好乡村理事会,负责日常管理事务,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四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村民代表参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五是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提高感性认识,做到家喻户晓。
(二)加强产业支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发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基,也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因此,在发展村级经济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认真分析本村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在“一村一品”工程的推动下,依靠山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将蓝莓和葡萄种植等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农家乐旅游和水库自然风光游打造为主导产业。引进安徽唐宋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落户该村,规划用地1500亩,栽植广玉兰、白玉兰、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美国红枫、海棠等名贵苗木花卉投入达800万元。引进的快绿生态农业公司在洪家疃村投资1000多万元,流转了600亩土地兴建了蓝美庄园,种植蓝莓和生态养殖,以庄园为载体,迎合全家游和体验游,推出蓝莓认养、土地认养、土鸡认养项目,开辟了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2]同时,还利用黄麓镇成功举办的黄麓葡萄观赏节和荷花观赏节,吸引外地游客来村里旅游、休闲、观光、度假。通过全力发展和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村集体经济,集约经营,推动产园村一体化,有效促进农民的增收。
(三)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着力创新管理模式
在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规划方案、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例如,由村民理事会设立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台账,详细记录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完整反映项目建设的资金流向,同时实行资金使用公示制,在村务公开栏等醒目位置公示建设内容、资金概算、筹资渠道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在环境整治、卫生保洁方面,探索建立了农户分区包干制度,动员村民义务投工投劳,主动拆除危旧房屋、绿化庭园、搞好保洁,充分发挥农民自主、自建、自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积极性。在“三组一会”制度下,即由市、乡镇联合组成的指导组,由乡镇专门人员组成的工作组,由乡镇人大代表和村党员组成的工程监督组,由村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村民代表、老劳模组成的“五老”理事会,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
(四)加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环境
在“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的方针要求下,采取的重点工作就是“五整治和三提升”,即“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村庄道路、整治乱堆乱放、整治河道沟塘,提升设施配套、提升饮水安全、提升农房风貌”。具体来说,建立了“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实现美好乡村垃圾治理常态化和卫生保洁日常化。村里确定了9名保洁人员,每天早晚两次清理收集垃圾,保持村内卫生干净整洁,对村内民居进行整修,新建村内道路、污水管网和处理站,村庄道路实现硬化,雨污管网齐全,进行改水改厕、杆线整治,实现垃圾和污水处理、绿化、卫生保洁等长效管护机制。完善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铺设6条巷道900米的给水管道工程、完成环村水泥路的道路系统(支路)、电力系统,包括安装路灯45盏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便民超市、休闲广场、停车场、村邮站、村卫生所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通农村公交班车,建立以公共财政补助为主导的经费分担保障机制。在建筑整治中,突显村庄整体风貌,恢复重建“九龙攒珠”、青石板古巷的风貌,从墙面、屋面、巷子进行综合整治,拆除简易建筑,几年间,全村完成拆除破旧房屋31处,面积600平方米,对村庄内的空地、池塘沟渠水面等重要景观节点进行绿化提升,形成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花草木相间,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展览墙已完成设计制作并上墙。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努力打造出“村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乡村图景。
(五)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凸显历史文化特色
美好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护传统建筑,保护集中体现村落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体现传统村落特色。村中景区提升是以充分挖掘洪家疃村人文底蕴,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为抓手,对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学校、黄麓师范以及张治中故居、洪氏祠堂进行全面修缮。黄麓学校主要是按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维修,以期重现“安徽民国第一小学”的风貌。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治中故居主要是对房屋主体进行维修、扩建并重新布展。清水塘景观工程则是结合村史民情对清水塘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恢复洗衣台、古井、老木桥、游步道和“九龙攒珠”景观。总之,依托自然田园风光,通过故居保护与利用,景观节点的打造,弘扬历史人文精神,树立乡村旅游典型。正是由于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优雅的生态环境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洪家疃村正在全力创建国家3A级景区。此外,黄麓镇正在规划以洪家疃为中心的1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西黄山区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
(六)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着力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洪家疃村在原废弃村部基础上,高标准改建了一座具有典型江淮民居特色的农民文化乐园。文化乐园建成以来,安徽演艺集团、市妇联、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团市委、黄麓镇政府等部门已在此组织开展了多次文化、宣传和志愿等活动。作为全省首批20个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之一,洪家疃村将继续把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洪家疃村以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积极组建村级文艺表演队伍,借助黄麓师范的师资优势,通过派驻文化志愿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式,在村内选拔文艺骨干力量并进行培训,依托活动中心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并建立了农家书屋、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组建腰鼓队、舞蹈队、拔河队。每年开展一系列的文娱活动,积极引导村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3年,在被列为全省和巢湖市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后,由于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洪家疃村的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洪家疃村在当年全省年度考核验收中位列皖中片区16个县(市)第一,2013年入选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4年,该村被列入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同年又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发展产业,强村富民。随着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游客日益增多,餐饮接待等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群众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另外,还积极引进外地企业参与,通过土地流转和租赁等形式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建设私人收藏馆、展馆等发展旅游经济,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通过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享受文化成果的精神家园——农民文化乐园,使农民群众农闲时有了锻炼和娱乐的好去处。它成为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在展示了地方特色的文化的同时,又提高了村文化活动组织程度,使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使村农民文化消费品种逐渐增加,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美好乡村的建设,洪家疃村基本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富裕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配套齐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并努力朝着实现“八化”,即农村社区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而迈进。
(一)加强美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要围绕着良好的开局局面,着力强化总体工作的部署。
首先,要配齐并加强组织领导,不仅要完善由县(区)、乡(镇)书记、县(区)、乡(镇)长分别任第一组长、组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居村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及美好办工作职责,还要建立从县(区)直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美好乡村驻村“协调员”长效机制,组织部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列入领导和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次,要从快从实谋划操作。各指导组及相关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年度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要组织召开多层次、各群体会议,重点围绕构建美好乡村政策体系,研究出台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公共事业发展等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细化建设任务。
再次,舆论宣传要有力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采取“领着村民出去看、领导回家带头干”的方式,推进村民理事会成员“联户包户”制度,教育引导农户落实家庭“三包”责任制。[4]按照“1名理事包几十户村民”工作模式,采取“面对面”方式,上门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同时,发挥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网站电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鲜活经验和感人事迹,以身边的典型、身边的变化,激发农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及时做好美好乡村宣传工作,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科学规划和建设基础及配套设施
由于在古村落建设中,因房屋间距小,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到位。另外,村民在房屋改进时因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村民实际生活需求有冲突,导致村落中某些地方的布局还显得不太和谐。因此,在下一步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村庄美,着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要高标准科学规划。要委托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大树当家,四季常绿,乔灌结合,四季有花”要求,结合村庄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三规合一”,精心编制规划。
二是要大力度整治提升。要重点围绕道路、河渠塘坝、排污净化、村庄整治、绿化提升、社区服务中心等8类建设,强力推进,全面整治。[5]
三是要尊民意完善设施。以群众认同、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绝不能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
(三)加大村级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美好乡村建设重要的一个落脚点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说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工程,那么产业支撑则是这项工程能否延续下去的“造血系统”。[6]因此,要围绕生活美,着力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一是要坚持把特色做好。产业发展是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要坚持把开放型农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及经营理念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且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产品,提高科技含量,保护与开发标志性产品。
二是要坚持把规模做大。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配套、效益突出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做大做强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要重点加大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的龙头企业引进力度,要着力打造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知名品牌,同时也要让农民合理分享企业经营利润。
三是要加大村企共建力度。积极创造机会,使引进的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企业与中心村进行共建对接,放大村企共建成效,特别是要加大第三产业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培育文明新风
美好乡村建设另外一个重要支撑点是要树立农村的文明新风,围绕乡风美,着力培育农村文明新风。
一是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要加大农村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要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要组织实施村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文化中心户”、“乡野文化棚”等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加快实施文化墙书画创新。
三是要创新加强村级社会管理。要制定实施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合理、合法表达诉求,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四是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守望相助、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村民友善、包容、责任、诚信等价值取向,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传扬至真、至善、至美的正能量。营造出尊老爱幼、热心公益、邻里团结和谐、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田园新气象。[7]
(五)建立健全落实保障机制
巩固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果,必须要建立起长效的管护机制。
一是要在资金上,全力倾斜。积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在积极争取中央、省支持的基础上,市、县(区)要安排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动员重点企业通过认捐项目等形式参与美好乡村建设,以保证后续维护资金的到位。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整合项目、农民自筹、社会资助、部门帮扶、市场运作等多种途径,建立市、乡镇、村、户四级联动投入机制,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住建等等各类涉农资金、资源,合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二是要在技术上,全程指导。明确“村为主、乡镇总负责、县(区)直部门参与指导”工作机制,要制定建筑外立面整治、杆线整治、村庄绿化等技术导则。
三是要在推动上,全面督查。健全督查调度机制,规范建立“周统计、旬通报、月现场会”和现场协调会的工作机制。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由县(区)美好办牵头,每月不定期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将督查进展情况和结果作为资金拨付、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并与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严格兑现奖惩,确保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真正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使美好乡村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局面。
总之,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不但要使农村环境发生根本变化,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还要树立核心价值导向,树立积极向上的美好村民形象,构建诚信互助的美好邻里关系,[8]使新农村成为老百姓真正幸福和谐的新家园。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9/16/content_2225704.htm.
[2] 吴文兵.洪家疃村 巢湖岸边一明珠[N].安徽日报,2014-08-18(01).
[3] 黎 静.到洪家疃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EB/OL].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5-07/27/content_121808.htm.
[4] 王建东,伍万云.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2):14-17.
[5]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1):1-6.
[6] 孙 伟.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中期成果及问题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2):33-34.
[7] 夏明珠.安徽省合肥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 6292-6294.
[8] 陈小洁.美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2):9-13.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Promotion of a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in Hongjiatuan Village, Chaohu City
YIN Ju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Society and Culture, Hefei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College,Hefei 238000,China)
In September 2012, Anhu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 made the decision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ountry comprehensively ”. After that, cities across the province have continued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good village model for more than 3 years. The rur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is paper takes the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in Hongjiatuan Village, Huanglu Town, Chaohu City,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such suggestions as streng the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leadship, establish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ading industry, and ensuring a sound guarantee mechanism.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permanent mechanism; Hongjiatuan Village
2016-05-28
尹 俊(1973-),男,安徽巢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和文化。
F320.3
A
1671-1181(2017)02-0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