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石
——记北京绿十字垃圾分类项目

2017-03-10 00:14叶榄
绿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户垃圾分类

◎叶榄

垃圾分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石
——记北京绿十字垃圾分类项目

◎叶榄

乡村垃圾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垃圾污染尤其严重。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北京绿十字公益组织也开展工作,帮助乡村开展垃圾分类,希望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让中国广大乡村更干净、卫生、绿色、文明。

一、前言

十八大后,乡村建设成为继新农村建设后举国上下的重要工作,“美丽乡村”一时成为最热名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注脚,也成为人们对乡村的普遍愿景。但是因为我国长期缺乏对乡村的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很多乡村垃圾乱堆、污水横流、乡村人居环境的脏乱差,成为悬在广大农民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既危害了农村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乡村的景观,更危及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改变这种窘境,乡村垃圾分类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等工作。会上,习近平听取了“浙江省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汇报,并强调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北京绿十字作为中国民间组织中较早关注乡村建设的民间环保组织,于2004年开始在湖北堰河、河南郝堂、湖南高椅、湖北樱桃沟、河北小堤等地开展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经过其打造的村子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而北京绿十字介入乡村建设最早的工作就是垃圾分类。

二、助力乡村垃圾分类

(一)堰河村脱胎换骨得益于垃圾分类

2004年,北京绿十字应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镇政府的邀请,参与到该镇堰河村的乡村建设。项目开始时,堰河村垃圾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河沟里、水塘边、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堆满了各种生活生产垃圾,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景观和村民健康。

北京绿十字从垃圾分类着手,建立了从分类回收到末端处理的一整套程序,提出了“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的理念,通过几项措施改变了乡村面貌。

1.转变观念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让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培养村民的公德意识,从而达到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目标。村民教育从家庭妇女、小学生教育入手,通过他们影响家庭中的其他人群。

2.添置农户垃圾分类用具

乡村垃圾分类中,重点和难度都在农村家庭垃圾的分解和处理,所以解决农村家庭垃圾问题是解决乡村垃圾分类的第一步。为此,项目组号召和动员村民自行配备专用垃圾桶。从实践经验看,每个农户尽可能配备颜色不同的两个垃圾桶放置在自家门前,一个用于装干垃圾 ,一个用于装湿垃圾,同时也便于小组保洁员集中收集。至于垃圾桶,可就地取材于农民自家空置的塑料桶、铁皮桶,甚至小纸箱。条件好的村庄可以由村里统一购置配备给农户。

但绿十字项目组还是提倡农民自备,一方面他们对自家的器物会更加珍惜和呵护,另一方面,添置垃圾桶的过程既是一个废旧资源再利用的过程,也是一次生动的资源分类教育。

3.建立村级垃圾分类中心

项目组要求村委会在农户集中的中心区域建立一个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转化利用中心,把收集来的经过村民自行初级分类的垃圾进行第二次分类。一方面,将干垃圾,按废纸类、玻璃类、针织类、塑料类、金属类以及其他类分别堆放;另一方面,将湿垃圾(厨余类、剩菜饭果品类)转运到垃圾处理中心进行物理和化学的机械加工,变成有机肥料。

4.配备村组保洁员

根据村组地域范围的大小和常驻农户人口的多少,在每个村民小组配备1-2名保洁员,村设2-3名资源分类管理员。保洁员至少每两天上岗一次,负责将农户垃圾运送到村垃圾分类中心,他们的工资采取小组自筹村级补贴的办法。

5.建立资源分类系统

一个可持续的资源分类过程,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资源分类系统做支撑。为此,在北京绿十字的农村资源分类活动中重点推行“一建四改”,即建沼气、改灶、改水、改厕、改猪圈。建沼气池,分组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改造猪圈,改造下水道处理生活污水。在猪圈旁边建一个大沼气池,消纳厕所和猪的粪便。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可以直接浇田,是很好的有机肥。有的农户把鱼塘、猪圈、沼气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型的循环系统,每头牲畜既是一个小肥料厂,又是一个燃料厂(沼气和照明)。养猪、照明、肥料,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也就是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6.建设绿色学校

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鼓励小学生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同时让小学生督促家长搞好垃圾分类,在小学中开展“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推动全村垃圾分类全面持续开展。每两到三周让学生进行一次巡游,检查全村垃圾入桶情况,对督促家长把垃圾分类做的好的学生授予“环保小卫士”称号。

7.建立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制定村规民约,完善相关监督机制,重点制定环境卫生公约和门前、岗位三包责任制,并让村民们在承诺书上签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堰河村一改落后、肮脏、贫困的状况,呈现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面貌,并成为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湖北省绿色幸福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新集村和大关山村探索新的垃圾分类模式

堰河村乡村建设的成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垃圾治理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绿十字项目组继续与多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的乡建实践最有代表性。2011年,项目组开始在该区的郝堂村进行规划设计和乡村建设。项目伊始便把资源分类作为整个乡建的基础进行推进,通过政府、民间组织和村民的努力,郝堂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一举夺得全国美丽乡村评比第一名。

1.河南新集村的垃圾分类实践

2014年平桥区政府开始把郝堂经验向该区的新集村推广,并和绿十字规划设计延伸团队一起探索了一条垃圾分类的新集模式。新集村资源分类回收中心坐落于村部附近的树林里,中心还有一个焚烧炉,主要用来焚烧厕所垃圾等不可回收的可燃垃圾。

资源分类中心的工作人员是本村的一对夫妇,先前就在村里做废品回收。村里每月付给他们工资,负责对村部周边区域的垃圾进行回收分类工作。除此之外,村里还聘请了三个清洁工配合资源分类工作,主要任务是清理街道垃圾并运送到中心。

新集村垃圾分类的一大亮点是,村里设立了两个约100平米的湿垃圾堆肥处,由资源分类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负责。这样村里产生的湿垃圾便有了集中处理的地方,既回收了资源,增加了有机肥,又美化了环境。

2.湖南大关山村垃圾分类模式取得成功

从2016年开始,湖南省津市市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开始被媒体广泛报道,其“哪来哪去”的垃圾分类模式被作为经验向全社会推广。津市市的乡村垃圾分类始于2013年,项目点选在大关山村。大关山村在核心位置设置了垃圾分类指南和环境卫生“月评季奖”考核结果公示栏,垃圾分类指南很详细地告诉村民垃圾的危害和如何分类;公示栏则对农户的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工作以小红旗和小黑旗标明优劣。

在大关山村,每户门前都放置数个垃圾筐和塑料桶,垃圾筐里装的是塑料瓶、酒瓶、废纸、易拉罐等可以卖钱的干垃圾,而塑料桶里则装的是泔水、菜叶子等湿垃圾。大关山村生活垃圾分类存放点是一间有30多平米的建筑,位于村委会后面,交通十分便利,方便周边村民运送废品。存放点用水泥砌成数个格子,分门别类堆放着塑料、农用薄膜、酒瓶、玻璃、废纸等乡村常见的废旧物品。

因为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在农户家里,所以农户实施分类是关键。村里采用以户为单位,即每户挖一个80厘米的土坑用于填埋餐厨垃圾,让其变成有机肥料。

(1)“两筐一桶”

两筐主要用于盛放可回收的垃圾,每个家庭按筐桶所标进行分类投放,然后由村里的回收员上门回收。桶里的湿垃圾则由村民运到自己田间的堆肥坑里,用来做有机肥。

(2)“再生资源银行存折”

每户发放一个“存折”,对分类投放的垃圾,村委会定期指派回收员(也可以预约)上门回收,按农户所收垃圾的种类、数量、单价填好存折登记卡。农户凭存折可以定期到中转库兑换平价日常用品或兑换现金。

(3)提高回收费用

因垃圾分类处置是公益性事业,回收员收购农户垃圾价格高于市场价格10%-20%,甚至含市场拒收的垃圾。

(4)确保回收后续处置

回收员按每周不低于2次下组入户回收垃圾,之后将圾堆放到垃圾中转库,然后由专业的回收机构处置回收。

大关山村垃圾分类处置的基本原则有三点:一是程序简洁明了不繁琐,科学实用,最大程度方便群众操作。二是参与分类有回报,以废易物,利益引导,最大程度激发群众积极性。三是日常运行成本低,因地制宜,系统规划,最大程度降低运行成本。该村希望通过垃圾分类处置达成“四无”的终极目标,一是庭院无生活垃圾,二是村庄无散放垃圾,三是水体无漂浮垃圾,四是路两旁无白色垃圾。

实施垃圾分类回收以来,大关山村已经回收了20多吨各类废品,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的垃圾污染问题,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文明村。大关山村的垃圾分类模式减少了中国乡村垃圾处理中所广泛采用的“村收集,乡转运,县填埋”中所需的大量交通运输成本和填埋成本,更加高效、实用、环保、简便、省钱、易行。

三、垃圾分类关系到中国人民的福祉

乡村垃圾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很多国家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垃圾污染尤其严重。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希望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让中国广大乡村更干净、卫生、文明。为此,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堰河村、新集村和大关山村等,但在经验复制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环保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提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亿吨,后者处置率达97.3%。

面对城乡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趋势,垃圾处理将持续遇到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垃圾分类和环境治理工作,曾在相关会议和视察中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人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和优美的环境是每个公民期待的社会治理结果。垃圾分类是一项长远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唯有多方位主体共同发力,方能破解垃圾围城、垃圾围村之困,方能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绿色与和谐。

(责任编辑 陈莹)

● 叶榄,北京绿十字垃圾分类项目小组。

猜你喜欢
农户垃圾分类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垃圾去哪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