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雄
就业是民生很重要的一环,促进贫困户人口实现就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可以改善贫困户造血机能,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提高幸福感。各地各部门也在创新形式,创新思路,通过劳务协作、建设扶贫就业车间的形式,拓宽贫困群众务工就业渠道。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和就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春节就像一块大吸铁石,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屡屡被它吸引回家,共享阖家团聚的时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很多打工者都来自贫困地区,他们或三五结伴,或夫妻一起,背井离乡,长期闯荡在外,心里就想多赚些钱,让留守在大山里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
据人社部不完全统计,全国3000万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中,已有100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他们实现了在异地就业,有了“可以向家里寄钱”的收入基础。
据测算,2015年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072元,年收入约37000元,以“四口之家、一人务工”简单计算,年人均收入9250元,远远超出2015年2800元的贫困标准。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认为,“从收入的角度而言,有就业人口的贫困家庭是可以实现脱贫的。”
但从社保数据比对看,目前已就业的这1000万贫困劳动力中,很多人就业还不稳定,有社保缴费记录的不到4成,且缴费时间多在一年以内。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认为,“对于已经走出去的这部分贫困劳动力,促进他们稳定就业,对于脱贫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成效。”
过去一年,各地为了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纷纷在就业扶贫工作上动了起来。
山东:就业扶贫车间成为脱贫平台
山东省是农民工大省,在全国较早组织实施了“西输东接”“南上北下”等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程,实现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就业。
据山东省人社部门统计数据和扶贫部门建档立卡数据,全省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89.2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6.8%。
针对这部分人群,省内各级政府鼓励采取形式灵活的家门口、村门口就业,解决“不愿转、不能转”的问题,盘活了贫困人口劳动力资源。
在脱贫攻坚战中,全省各级人社部门针对劳动年龄内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但因文化程度低、身有病残、需照顾家庭等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外出转移就业的实际,将工作着力点由组织跨区域转移及时调整为促进就地就近转移,打造了以“就业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脱贫模式。
其中,山东菏泽扶贫“就业扶贫车间”发展尤为迅速,在这个四省交界地带,车间解决了众多贫困人口家门口稳定就业的难题,实现了“居家脱贫”。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山东各地优先吸纳附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就业扶贫车间”的建设运行成效明显。目前,全省在贫困村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72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9万人,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显著成效。
地方传统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众多用工量大的企业或将生产地点由城市转移至乡村,或将粗加工工序下沉到由废旧校舍等村集体闲置资产改建成的农村就业扶贫车间中完成,将更多劳务收入留在了农村,留在了贫困群众手中。菏泽-城县依托本县的假发制品、藤编家具产业,枣庄市山亭区依托本区的中国结编织、毛绒玩具制作产业,滨州博兴县依托本县的草编产业,都使当地贫困户成为了“扶贫车间”的常客。
广东、湖南、湖北合力开展劳务协作试点
来自湖南湘西州花垣县的石刚,是深圳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精准扶贫招聘的首批员工之一。通过公司培训和自己努力,短短几个月,他已经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晋升为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工。比起5年前初来深圳打工时的迷茫,如今他的人生规划更加明确。
改变石刚命运的,是去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启动的广东、湖南、湖北劳务协作脱贫试点工作。2016年4月,石刚在家门口参加了深圳市与花垣县推动劳务协作举办的首场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现场招聘会,并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
“来到企业工作后,我每个月拿到手的钱有4000多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我现在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家庭才有可能真正脱贫。”石刚说。
2016年初,湖南、湖北、广东三省启动了劳务协作脱贫试点工作。主要试点地区湖南湘西自治州新增2.2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稳定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21.16万人,占到全州有转移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6.5%。
在石刚老家湖南,劳务对接工作一刻没有停息。作为主要的劳务输出地,湖南在政府层面,与劳务输入地广东高效对接:省际间湖南省政府与广东省政府,以及省内主要輸出地湘西自治州与主要输入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建立起对接协作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人员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务工者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湖南省按照“一库识别、两头对接、三线跟踪、四级管理”的整体架构,开发建设了劳务协作网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库识别”是建设统一的贫困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实施信息识别;“两头对接”是建立输出输入地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人岗自动匹配;“三线跟踪”是政府、企业、贫困劳动力三方通过同一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四级管理”是省、市、县、乡四级根据权限分别对平台实施分级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线上招聘、视频面试、动态跟踪、在线服务等功能,真正实现“一网找到人、一网跟踪人、一网服务人”,为劳务协作脱贫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湖北省郧西县与广东省劳务协作对接过程中研究制定了《湖北省贫困人员劳务输出精准对接工作方案》,向南方输送贫困就业人员。
湖北借鉴郧西县与广东的劳务协作经验,在省内开展了三级劳务协作对接工作:一是县内对接。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摸清本地龙头企业、工业园区的用工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人员在县内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本县用工企业与贫困人员的精准对接。二是市州内对接。市州充分掌握当地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工业园区、高新开发区的用工需求情况和所辖区县内贫困村的贫困人员求职意愿,搭建对接平台,实现市州内用工需求较大的县市区与贫困村的精准对接。三是省内对接。组织省内没有贫困县的8个市与贫困县开展专项劳务协作对接活动,每个市至少对接3个以上贫困县,实现全覆盖。2016年11月8日,湖北在大悟县成功举办了“开展精准对接,推进就业脱贫”为主题的全省就业扶贫劳务精准对接暨贫困人员专场招聘活动,大力推动劳务协作深入开展。
广东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与湖南、湖北的劳务协作试点。试点期间,发动215家企业参与试点工作,67家企业提供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32000多个;促进20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较高质量就业,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精准核实1553名已在粤务工贫困劳动力的就业信息,为1795人次提供职业指导、转岗服务、岗位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定就业。
为了实现精准帮扶、靶向施策,广东出台社会保险补贴、稳岗就业奖励、入读职业和技工院校、基本公共服务倾斜、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保障、授予企业荣誉称号7项政策,形成长期有效工作机制。深圳市发放社保补贴135.1万元,稳岗奖励21.9万元。东莞市对企业招用20名以上贫困劳动力,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9个月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企业安置奖励3万元。对入读技工院校的贫困劳动力,广州市给予每人每年3200元生活补助和800元交通补助,深圳市给予每人每年3150元生活补助和1600元限额交通补助。
山西:员工制保障贫困户人口稳定就业
从2016年起,山西省在吕梁、忻州、临汾、运城、长治、大同6个脱贫攻坚、劳务输出大市,实施“员工制”管理和社保补贴试点,截至2016年12月份,已有11个贫困县纳入全省试点范围。
2016年11月28日,山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对外发布消息,12月31日前将在全省开展培训就业扶贫对接服务月活动,主要面向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集中开展培训就业扶贫对接服务。
“你们希望参加什么岗位(工种)培训?愿意接受多长周期培训?期望达到什么技能水平?”这些都是工作人员调查摸底必须问、必须了解、必须掌握的情况,并逐一实名制登记并分类汇总梳理。这些信息最终纳入全省统一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贫困户帮扶手册。
山西积极发挥劳务公司优势,将流动分散各地的劳务输出人员组织起来,实行“员工制”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灵活务实的劳动关系和持续稳定的社保关系,真正使他们成为管理服务有组织、劳动关系有依托、社保权益有保障的就业群体,为更多贫困劳动力在制度保障下稳定就业脱贫创造条件。
对实行“员工制”管理的“建档立卡”劳务输出人员,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可将其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围,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劳务输出人员可按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工资40%、60%、100%自主选择缴费基数,社会保险缴纳可随工作时段和收入状况灵活掌握。有工作、有收入及时连续缴费;暂时没工作、没收入可暂停缴费。所有实际缴费时间累计合并计算,按规定计发相应待遇。本人自愿返回农村就业的,达到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可按规定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互转接。在输入地建立社保关系的,可将社保关系从输出地转到输入地。
社保是很多短期或季节性打工者最不愿掏的费用,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务工者自身权益保障。为此山西实施社保补贴试点。对实行“员工制”管理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一年以上的“建档立卡”劳务输出人员,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由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从统筹整合的扶贫资金中给予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本人实际缴费的三分之二。劳务公司履行“员工制”管理劳务输出人员参保登记申报、费用代收代缴、社保关系接转申请、补贴资金申领发放等职责。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对劳务公司实施管理監督,并按其提供劳务服务人员的总量、服务事项给予一定费用支持。
就业需要更多支持
就业是民生很重要的一环,促进贫困户人口实现就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巩固就业扶贫成果,扩大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2016年12月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 〔2016〕119号),并于12月9日召开全国就业扶贫电视电话会议,推动、部署就业扶贫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在会上强调:就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是关键战役。
《意见》要求,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目标,通过开发岗位、 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措施,帮助一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一批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技工院校毕业后实现技能就业,带动促进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解决一人就业,脱贫一个家庭。相信随着就业扶贫行动的开展,更多的贫困人口必将学到有用的技能,找到合适的岗位,靠稳定的工资收入来让家庭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