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养型社区养老模式探讨

2017-03-10 20:29崔晓蕾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养老模式

【摘 要】 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问题成为全球热门研究领域,经济发达国家与一般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差异较大,主要有居家式、机构式、社区式等模式。自供养型社区养老模式利用“重生态系统”的运行,既解决了养老的经费问题,又使老年人实现了自给自足、老有所乐。

【关键词】 养老模式;自供养型;社区养老

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话题,德、美、日等上个世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先后进入老龄化阶段。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增至近20亿,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15岁以下的青年人。这个基本的民生问题涉及到国家长期的发展,是制约政治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国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当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13%,预计到2020年,该数据将超过17%,[1]无论按照何种评价体系,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正走在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结果必然使社会处于年老型,养老支出占财政公共性支出的比例越大,民众对于财富再分配方式就会愈加不满,随之产生一系列如虐老、杀老的恶性事件出现。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各国针对养老模式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有居家式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等20几种模式。[2]养老模式是在养老实践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为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社会现实和潜在问题而形成的系统的、典型的、相对稳定的方式方法。[3]通过对现有模式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中社区养老模式提出几点看法,以供业界参考。

一、国内外主要养老模式及困境

由于经济发展、政治体制、人口结构不同,所以关于养老这个民生问题,在模式上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主要有“居家式”、“机构式”、“社区式”及其演化模式。关于“养老”的概念,尚没有形成固定的阐释,学术界的研究,也大多从广义角度而言。“家居式养老”主要为老人居住在自己家中安度晚年的这类非集中式养老模式,属于半家庭、半社会化模式。[4]“机构式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指的是有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通过社会途径,以社会制度保证的养老方式。[5]關于“社区式养老”模式的界定差异较大,一种解释是“老人社区照顾是指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6]还有一种解释是,社区成立养老服务机构,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有偿又有效的生活服务。这种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说,既是家庭养老的一种变形,也是社会养老的一种变。[7]本文所涉及的社区式养老概念是建立在第一种解释的基础之上。

各国的侧重点和具体操作模式有些许差异,其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以德国为例,其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政策是依靠社会民众力量建设“养老及健康公共基础设施”,体现在基金会、养老村这两种形式,属于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变形,其费用主要由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支付。新西兰实行的是人人平等的养老金制度,规定养老金的金额不能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5%,现在每月的养老金全额折合人民币约6500元,老年人看病,乘坐公交车、火车、轮渡都不用花钱。分层次进行居家、社区辅助,再到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机构又分为退休村和医院级养老院两种。美国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社区模式的养老地产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养老地产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实现了无缝式的养老产业融合。[8]日本推行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社会型”模式和以“年金—医疗—护理”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综合。[9] 其他国家的养老制度与上述几种相差无异,社区养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用于解决养老问题的资金比例也有不同。

“我国正在探索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10]经过几年的发展,2011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的地位。目前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所占比例分别约为96%、1%和3%。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据多地发布的“9073”养老规划,机构养老的3%保持不变,而社区养老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上升至7%。再加上增量的老年人口,将会为社区养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自供养型社区养老模式

1、基本理念及涉及范围

自供养型社区养老是社区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的一种有机结合。本文所指的社区是具有强烈的物理意义上的生活圈,可以概括为:在社区生活圈内进行“一种模式、两个规划方向、三个模式融合、四个主要基本要素、五类参与人员的新型开放型社区模式”建设。一个强调的是自供养模式,即利用重生态系统实现社区养老,缓解日常的经济来源问题。重生态系统,主要指的是,老年人退休(或同阶段)后,其作为社会人,即完成了家庭义务、社会义务,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直至去世的整个阶段,可视为人的重生期。这个时间段内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所包含的物质、精神等状态,统称为重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虽然个人本身是不可逆的,但是其产生的价值却是一个循环系统。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使这个系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经济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人员退休之后,追求个人爱好、追求更多其他意义的人群,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各项内容也相对完善。而在中国,处于退休阶段的人员普遍自我价值感较低,看护幼孙或替儿女料理家务者居多,追求个人兴趣爱好、旅游休闲以及通过返聘再次为社会做贡献者所占的比例较小。如何构建良好运转的重生态系统,形成“人-资源-资本”循环利用,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自供养的模式利用老年人自成系统的特点,使人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再次利用,实现初始资金注入后,通过资金在系统中的不断循环,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在小团体中,精神与物质自供养。如同在芬利模式下希腊人的经济模式,属于非市场性的经济。举例来说,社区简单的饮食、衣物、教育消费等可以由社区内部人员分工完成,然后进行按需交换。

两个规划方向,是指物理空间的社区养老生活圈的规划和参与人员的规划。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逐步加快,现代化的居民住房多采用统一居住式的小区为主要模式,这就为社区化养老提供了建筑上的便利。三个模式融合,是指自供养型社区养老模式中涉及到三种模式中的一些环节。四个要素,是指这个模式充分考虑了经济来源、居住安排、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四个要素。五类参与人员,是指3O人员、青年志愿者和服务机构专业人员。3O人员的个人发展阶段,以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愉悦层次进行划分。如同小孩子的阶段教学一样,老年护理也要分层次和阶段。具体而言,O-1,指身体健康、精神状况良好的人群,他们是自供养型经济体的体力方面的主要劳动者。O-2,指身体状况不太好,但意识清醒的人群,可以从事简单的服务工作。O-3,指身体状况不良、精神状态不佳,需要临终关怀的人群,这是几乎所有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属于模式中完全受照顾的组成部分,也是自供养型模式的终点。

2、模式结构图及特点

自供养的主要参与者是O-1和O-2的老年主体,他们的二次经济活动注入到社区中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用于购买智能家居陪护设备以及储备以后的临终关怀费用。服务机构在接受来自于3O群体经济来源的同時,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并教会老年人、青年人如何进行专业的照顾和陪护,使得经济活动在社区内部多次循环,并可以产生溢出效应。养老社区的模式既可以满足国人对于家的情怀,又可以集中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较好的照顾,而且还合理利用了空间资源。这种模式的具体运行图如下:

三、小结

本文针对三种主流养老模式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且对自供养型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指出:3O人员、青年志愿者和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有机合作,形成物理意义上的开放型社区,既可以在区域内产生经济价值、加速经济流动,形成自经济体,又可使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参与再生产环节,以实现老年群体的价值,使其晚年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数据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 孙熠,应丹丹,姜丽萍.国外主要养老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97-98.

[3] 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30.

[4] 陈军.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J].社会,2001(9)22-24.

[5] 姜向群,张钰斐.社会化养老:问题与挑战[J].北京观察,2006.10.22-23.

[6] 史柏年.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94-97.

[7] 梁新颖.家庭养老社会化问题探路[J].社会科学辑刊,2000(4)39-41.

[8] 王旭育.基于社区模式的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5.

[9] 尹文清,罗润东.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养老模式创新与借鉴[J].浙江学刊,2016.1.174-17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Z].2006.

【作者简介】

崔晓蕾(1993-)女,汉族,黑龙江鹤岗人,硕士,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养老模式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