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年中国行调研团队感悟

2017-03-10 16:59
中国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独龙族传统工艺手工艺

回望来路,我们无法得出一个可以称之为结论的答案。当我们背着行囊,从北京的博大沧桑,到台北的温情舒适,再到香港的繁华奔忙,一路走来,感受着三座城市不同的性格,呼吸到不同于此岸的美好,却也为彼此的伤疤和前方而忧愁。城市规划、建筑变迁的历程,因地理和历史的差异被形塑出不同的轨迹,但尚可被人类的智慧所塑造提升;而资本的席卷、人性的贪婪、权力的扩张本质,却是我们共同的深渊。不仅如此,在文化和观念塑造身份认同、从而演化出某种社会结构的逻辑下,不管身处何处,我们都常常因为文化的冲突、身份的对立,而撕去文明和智慧的面具,降于利益的漩涡和丑陋的攻讦,不惜崩坏历史沉淀下的财富。这也许是全球化中的现代人类,唯一可以抵达的心灵统一。

但我们却无法如此悲观、认命。如今的北京城,金融街上再看不到胡同路标所指向的意义,只见栋栋庄重无言的高楼,人们痛心于这种千篇一律的丧失。但也许百年过后,创造出新历史的人类,会用更加高大的推土机摧毁我们留下的一切,建立属于他们的文明,那个时候,不知道如今的哪一座摩天大厦,会被选中做彼时的“前门楼子”!历史的车轮滚滚如此,朝不保夕,但“朝”和“夕”都应该竭尽精彩地释放自己的光芒。

我们也无法认命于对同质化的粗糙力量束手就擒。尽管屏山的现状提示我们人的逃离和传统文化的消逝,但我们仍应明白,如果前人抛弃珍爱历史和存续文明的善意,屏山文物径本身将不会存在。我们无法挽回终将逝去的东西,但一定不可以丧失守卫文明多样性的信念。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走了太远,就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怀着想要更多了解彼此的心意”走过所有善意的差别和恶意的排斥,就算无法找到解決问题的答案,来路的本身,就是答案。

独龙族传统工艺是独龙族在历史发展时期重要的成果,承载着民族的群体记忆,工艺独特,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有审美价值,符合现代人对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资源取向。然而,由于这些人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宣传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现在还没有被列为相应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大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工艺产业发展研究——以独龙族工艺为例》(团队成员:凌珠、杨佳、卢利敏、王娜、朱青)

2016年7月21日至7月31日,调研团队前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开展为期约11天的调研。调查过程中运用了访谈法(采用手写及录音方式进行记录)和影像民族志(采用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进行记录)的调查方法。借鉴学术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理论与运作模式,发掘独龙族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并认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方向努力的同时,通过现代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将独龙族传统工艺作为重要的旅游工艺品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实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资源转化。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真的收获了很多,得到了许多实践的经验和意志的磨练,从对独龙族手工艺的探索到对我们自己课题的探讨,学会了吃苦并与队友培养了深厚的友谊,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田野访谈和如何与人沟通。

周边山村无不洒下了我们的辛勤汗水,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相信有一些人和事是一定会被记忆保存的,比如说那些可爱的独龙族村民及手工艺人,他们一次又一次放下手里的农活,不厌其烦地教我们织独龙毯和藤篾编织的整个工艺。对于我们这些外行来说,学这个确实不容易,当地的三个大学生翻译一会儿功夫就学会了,而我们半天还学不会。学习手工艺的过程真的煎熬。我们时间有限,着急在很短的时间想学会所有的手工艺,显然是不现实的,后来我们就学了藤篾编织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工艺,而我们的队长非常出色地学会了独龙毯纺织的过程。从学独龙族工艺的整个过程来看,学什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情要沉下来,脚踏实地才能掌握真实的本领。

就这次调研之行,我们这些同甘共苦的队友们以及当地的三个独龙族大学生之间收获的不仅仅是历练,还有彼此之间日渐浓厚的友情。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这么顺利圆满地完成调研任务。

猜你喜欢
独龙族传统工艺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少数民族音乐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独龙族的服饰艺术
独龙江乡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