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做思共生”的思考与实践

2017-03-09 11:24张小勤
江苏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策略

【摘要】科学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张在做的过程中自然呈现“做思共生”的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做中有思、思中有做、适切导引、做思融合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从而打造高效、灵动的科学课堂,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做思共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46-03

【作者简介】张小勤,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江苏连云港,222023),高级教师,港城名师。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这是苏教版《语文》一上《人有两个宝》一课的课文,也是陶行知先生《手脑相长歌》的修改版。20世紀上半叶,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即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结合,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将教、学、做一体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强调“教”的作用,又肯定个人主观“学”的意义,最后将所学诉诸实践,用“做”来验证、改进经验。而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更是离不开合理的“做”与科学的“思”,“做思共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应然选择。

一、“做思共生”的内涵诠释

(一)科学教学中做的基本内涵

科学教学中的“做”就是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方法,让他们在观察、提问、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以及表达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科学教学中做的一般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已经成为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模式。该模式彰显了“做中学”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需要他们的参与与实践;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起唤醒、激发与鼓舞的作用。

在做的过程中,师生应该时刻关注探究、实验这样的关键词。换句话说,科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与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科学教学中思的存在形式

1.学生思维的把握和引导。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科学知识存在多方向或多层级的联系,教师应该知道如何识别和抓住学生的思维线索,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同时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2.思维方法的渗透。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并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是首要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另外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总之,科学教学应将学生的思维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

(四)科学教学中“做思共生”的应然孕育

1.做的凸显。

我们都清楚“动手做”是科学教学的灵魂。学生围绕实验中的关键要素可以自主操作、亲身探究,且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讨论、实践、记录等一系列实验步骤。

2.思的介入。

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数据无效、器材出现问题等,学生会进行思考,然后再继续操作。操作后,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这是一种思的过程。

3.做与思的融合。

做思融合的一种形式是以思导做,即学生动手前思,思后再做,或是在做中思。做思融合不仅包含着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思后再做让教师的引领从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从关注教学的顺利进行到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增长。“想好了再做”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观察更到位,实验更有效……

二、“做思共生”的有效策略

科学教学中,我们注重“做思共生”,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参与者。科学课的重点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初步的摸索,我们总结科学课中“做思共生”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在当下:科学教学中做的放射性脉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动手前的思,让学生思后再做,是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1.关注探究发现中的表浅性思。

一位学生曾这样说过,科学探究活动,就像做游戏,但却是很难做的游戏,需要全神贯注。这意味着科学探究需要有思维活动。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方法,形成新思想的活动。探究是发现的前提,发现是探究的结果。探究的方法之一是学生用猜想和直觉思维,即表浅性的思,发现新知识、新方法。

2.优化探究过程中的及时性思。

当前,探究已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必须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猜想或假设的形成、实验计划的制订、还是对来自实验、观察等活动或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都需要进行理性分析,教师只有优化了整个探究过程,才能真正发展学生思维。而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思维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收集信息和分析推理,在这两个环节中,只有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他们的思维才能呈现出放射性脉络。在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四种液体让学生辨别并说出方法,然后追问:这些液体敞开放置会怎样?由此揭示课题。在测量教室温度之后,教师让学生预测将刚刚用过的温度计放入水中再拿出来温度度数会有何变化,小组讨论,做好记录并交流汇报。这样的教学,思无处不在。

(二)做在其中:科学教学中思的多样化素材

1.着力动手实践。

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成为常态,学生的动手操作需遵循实践性、趣味性、动态化、开放化等原则,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以及科学探究能力,才能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在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一课中,学生围绕“坡的长短对球的速度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操作,亲身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改变坡长,30厘米、60厘米……然后按照放球、接球、控制光電门、设置控制面板、记录数据等步骤有序探究,最后学生借助光电计时器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提升思维层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一般依赖具体的形象及亲身的操作,因此,我们的科学课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做的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准备结构材料、优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做”为“思”提供了素材,让思向更高层次跃进。

(三)适切导引:成就科学教学“做思共生”的一枚棋子

科学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适当帮助并进行适时调控。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依据具体的问题,依据活动情境的特点,把握辅导介入的“度”。既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又预留发展的空间。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并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鼓励他们尝试动手解决问题,为探索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搜集证据,最终形成结论。

(四)做与思融合:科学教学场域的应然要求

1.做与思共生的机缘。

“共生”一词,生物学中经常提到,传统定义是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但是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显然,这里的“共生”不能理解为“为了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本能行为”,而应是“共赢”。对于科学学科而言,做离不开思,思中又夹杂着做,两者共生、共赢。

2.做与思融合的凸显。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做与思应深度融合。具体表现为:在研究一个问题前,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订出实验方案后再动手操作。操作之后,小组间要交流,把自己组的想法告诉其他小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完善。

科学教学中,做前思、做中思、做后思、思前做、思中做、思后做的不同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学情、教材的内容适度使用,从而使做与思的融合更为凸显。

且行且思,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只有在“做思共生”的指引下,不断思考,反复实践,不断修正,才能打造出高效、灵动的科学课堂,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京华.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解读陈康金校长“合融”思想[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7(4).

[2]郝京华.为深层次理解而教[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8(12).

[3]顾长明.做中学:在“动手”与“动脑”间追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8).

[4]顾长明.做思共生:科学教学的理想课态[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4).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