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工信部再次公布对7家“骗补”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
此次收到工信部行政处罚决定书的7家企业分别是: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和重庆恒通客车。
处罚方式包括:撤销问题车型产品《公告》;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责成进行为期2个月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将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
在补贴的推动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的累计推广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据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2016年1月~11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40.2万辆,同比增长60.4%。全年将超过50万辆,继续位列全球第一位。
但大额的补贴也带来了“骗补事件”。2016年初,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涉嫌骗补事件首次曝光,国务院要求严肃查处骗补行为。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上下联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始彻查。检查涉及90家主要新能源汽车生產商,包括2013年~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
2016年3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重点曝光了苏州吉姆西涉嫌“骗补”的情况,自此,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经过半年多的彻底调查后,去年9月,财政部将包括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客车、河南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市五洲龙汽车在内的5家骗补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公之于众。对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做出了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等行政处罚。同时,由工信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吉姆西成为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
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4家“有牌无车”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对比处罚决定书即可发现,与去年被处罚的5家骗补企业相比,本次受罚企业骗补原因各自不同,情形较为复杂,整改期也只有2个月。其中,除了上汽唐山客车公司、上海申沃客车存在有车无电(电池、电机控制器)的情况外,其他几家企业主要问题包括实际安装电池容量、电池芯数量缩水,电池、电机生产企业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
受罚的企业中,重庆恒通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相继通过控股方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接受工信部处罚,违规车型已停止产销,替代产品已完成设计或进入目录。力帆乘用车称,已将整改方案向工信部进行了汇报,下一步将按工信部要求尽快上报正式整改报告,争取早日接受整改验收,以尽快恢复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
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工信部表示,受罚企业如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工信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影响处罚决定的执行。
去年9月,网传一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据媒体报道,当时名单涉及到的江淮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曾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除此之外,迄今为止,尚无受罚企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2016年底,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方案包括: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调整补贴标准,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等。
在调整补贴标准中,最为生产企业与公众关注的是,中央和地方补贴分别设置上限,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另外,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年~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
从具体补贴额度来看,个人购纯电动车补贴将逐步下降,2016年最高补贴11万元,2017年最高补贴6.6万元,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
1月14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公开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在新能源客车、货车企业领域已出现结构性过剩苗头。由于个别企业违规谋补骗补,扰乱了市场发展秩序。他再次强调,将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