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文化霸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创新

2017-03-09 01:44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罗 晶

(1.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2.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话语权、文化霸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创新

罗 晶1,2

(1.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2.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也在同步上升,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并未相应增加。西方国家利用控制国际话语体系的优势,不断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西方价值观宣传和拉拢是其推行全球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和话语权争夺战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发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话语权;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2.011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而不断提升。但是,近代以来世界话语权整体格局并未得到实质改变,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并未推动世界话语权格局的变更,国际话语权仍然牢牢控制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俨然一个行动的巨人、语言的矮子。[1]话语权在表面上是以话语为载体,但它之所以能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则是因为其包含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2]西方国家在文化领域推行的霸权主义使得其牢牢控制住世界话语权,占据了金字塔的顶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国家话语权力结构。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体现阶级利益关系的“权力”,[3]话语权领域的斗争,反映的是国家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是传播先进文化,发展先进理论的前沿阵地,同时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场所,这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中担当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历史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成败以及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

一、西方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使其占据国际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个没有自身伦理道德和价值文化体系的民族,将会被淹没在世界民族之林。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大大推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开放,使全人类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和共同价值观念超过以往。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化交往的加深,各民族文化的缺点和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越来越突出。西方文化经过数百年的扩张,在客观上有其促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积极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它也伴随着文化入侵、文化殖民的负面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利用其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对别国文化领域渗透控制,以图垄断国际思想文化市场。文化霸权构成了西方国家霸权主义战略的关键一环。文化霸权体现出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文化霸权的推行必须以强势文化为基本条件,而其根本基础则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其核心动力则是强烈的政治霸权欲望。[4]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自觉服务于国家权力对外扩张的意识形态输出的战略需要,多以非官方或半官方形式出现,配合统治阶级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输出。二是非自觉的文化优越感和客观的文化优势的显现。第二种形式更为隐蔽,渗透性更强。例如英语在国际交往和文化传播中的垄断地位,潜移默化地推动着英美主导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在西方文化势力大举进攻的同时,一些国家的本土文化岌岌可危,面临消失的威胁。

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渗透成为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目标。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目标,不是占领他国领地,也不是掌控一国经济命脉,而是笼络和控制人心,并藉此对另一国施加影响。文化霸权的形成需经过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接受的过程。西方的文化霸权是在别国人民毫不知觉,有时是主动配合的情形下,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一方面大大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和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西方教育资源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造成了价值观念的进一步冲击。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难以消除强势一方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国际教育领域交流不断扩大,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的主导优势,给我国带来了日渐严重的文化冲击,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愈发激烈。尽管扩大的国际交往使我们能够吸收借鉴更多优秀文化成果,但同时也会使大量西方文化糟粕趁虚而入,对我国民族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造成实质损害。当前,我国的家庭、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偏离传统价值观的倾向,不断向个人、金钱倾斜,这种影响也在高校中显现。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人才的目标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因此,我们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以抵御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渗透。大学生由于其年龄、阅历、生活学习环境特点等方面的影响,容易陷入文化冲突的泥潭而受到西方消极文化的浸染。因此,在文化和教育交流过程中,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同时又要注重把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吸收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借鉴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二、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

高校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是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区域。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西方国家一直看做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其源自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天然的矛盾性使其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本能的敌视态度。在我们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等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的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进行鉴别和批判,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高校文化附属于社会文化,它是以大学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在师生的教学科研实践互动中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它反映出民族传统文化、时代道德观念和国家意识形态的综合作用结果。在西方国家对我国不断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下,一些大学生无意识地模仿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不断接受其道德观、价值观,逐步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判断出现扭曲变形,造成部分大学生陶醉于所谓“普世价值”的虚像之中,并由生活方式认同上升为政治认同,程度不断加深,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性问题意识淡化,价值观错位。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利己主义倾向,实用性、功利性成为衡量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一些大学生缺少对现实批判反思的能力,没有高尚的理想追求,缺乏对国家前途命运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入侵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损害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理论与文化精英大举登陆中国大陆,并与国内相关人士上下呼应,不断掀起文化波澜。它虽不能直接导致中国全盘西化,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有人质疑诸如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革命行为的真实性,妄图通过所谓“科学”的推理证明其存在的虚假性。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舍身卫国的大无畏气概,其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已经传承多代,成为民族性格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些质疑的声音,英雄们的生前战友和亲友表达出强烈愤慨和谴责。透过这种现象,我们隐约看到一个推手,不断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在虚拟空间内造谣、抹黑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企图制造价值混乱,不断冲击大众观念、意识和习惯。这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国家不断煽风点火,并在国内寻找代理人推波助澜的结果。割裂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则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体现。

其次,它削弱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已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式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场文化“大冲撞”中,处心积虑,妄图凭借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牢牢把握全球话语体系,对外输出西方价值观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蓄意传播的这套体系,大肆冲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给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国家自豪感造成极大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向大学生潜意识中灌输西方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进程大大加快。而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到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导致的迷茫与价值混乱中。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逐渐由被动宣传转变为主动追求。受到这些观念影响,他们不断用挑剔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无限放大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扭转,势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产生无法预料的负面后果,严重打击民族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使其迷失自我,价值观错位,从而盲目追随西方文化体系,沦为它们的文化傀儡,主动充当西方文化价值观在国内传播的旗手。

最后,它严重削弱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西方国家鼓吹的民族国家观的核心内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也是造成西方小国众多,国内民族单一局面的重要原因。诸如英国的苏格兰地区、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等,都存在严重的独立倾向。而自秦统一中国2000多年来,除极短的时间外,我国一直是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单一制与多民族团结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既有利于大学生从全球视野思考人存在价值的积极一面,更有触碰国家利益底线,损害民族价值体系整体利益的消极一面。民族精神是本民族成员对民族的责任和情感,这些全都建立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西方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严重危害了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造成对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认识的匮乏,他们由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济技术的敬佩,进而发展到对其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体系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产生了由信任危机导致的话语权的失落。[5]西方国家的所谓“普世价值”、“人权高于主权”等极具意识形态色彩的思想观念容易迎合当代大学生对民主、自由的价值追求,易使他们在很多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丧失正确评判标准。当前中国社会环境日渐宽松多元,人们享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一些大学生在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左右下,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处理不当,一再弱化对国家和社会的承担与责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仇视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战略图谋。因此,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体系创新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在全球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文化霸权势力不断扩张,话语权优势格局未有改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首先,要更新观念,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培养具有合格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只有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在对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物质生活方面的差距后,这种思潮尤为盛行。但是,随着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又重新走回人们的视野,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超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仍然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种能够解释现实世界的完整理论体系。目前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状况,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教育观念滞后,手段落后,“阵地意识”不强造成的。一些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看成是政治理论教育,没有上升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高度,空于说教,流于表面,一味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却不知怎样采取具体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如何快速地成为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强大竞争者这一焦点问题上。教育对象如果不能完全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形成接受动机,这反而会使高校学生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实际调整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不断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其次,要创新方法,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网络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作为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年青一代大学生,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更加个性化、自由化和独立化。这种背景下,传统填鸭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方法已经显示出落后于时代的趋势,从而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吸引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向他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用一种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感兴趣的授课方式以及运用好各种新型传播手段和工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这其中层次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和现代传媒教学法是我们尤其应该注重的方法。层次教学法依据理论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区分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步骤;比较教育法从比较的角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方面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情况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同其它理论进行比较,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鲜明、直观的感受;现代传媒教育法利用多媒体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电视等载体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是目前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西方国家不断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与国内“代理人”遥相呼应,一唱一和,炒作热点,吸引眼球。他们通过微博、微信、QQ、论坛等通信软件,不断发表蛊惑人心的反动文章,恶意制造舆论,肆意传播谣言,诋毁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治体系,任意歪曲我国经济政策,片面夸大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某些社会矛盾,竭力鼓吹私有化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吹捧所谓“普世价值”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味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就会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遭受损害。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有清醒认识,需更加注重新方法和新手段的采用。

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构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才高地。拥有一支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学队伍,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做好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客观来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训练。比如,当前很多高校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需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些辅导员来说,其中有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对课程重点的把握较有难度。在此情况下,他们很难做到授课过程的游刃有余以及课程内容的深入浅出,难以真正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在此背景下,着力建设好一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勇于开拓创新,理论素养优良,教学科研基础扎实,善于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大力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工程,继续推进并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具体负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以及“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专项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等项目,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用不断创新的理论解释变化着的客观现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符合高等教育实践的一般规律,一种理论从被动接收到内化于心,大学生自己的内化价值认同是关键,只有产生了良好的价值体验,才能使客体的被动变成主体的主动,进而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价值共鸣。当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到了攻坚期,新问题、新情况会不断出现。不断出现热点问题是一种常态,而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话语体系发出的声音解释我们看到的客观现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客观现实,将大学生放在社会这个大校园中,使他们能够真正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民情,掌握处理纷繁复杂事物的能力。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用科学的理论、典型的案例和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时代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进行有说服力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解释和说明。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得失。在当前西方社会垄断国际话语权,不断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手段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创新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理论工作者必须围绕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忘初心,认真研究和回答一系列现实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理论。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才能取得实效,也才能在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中取得胜利,从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利前行。

[1] 陈曙光.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J].教学与研究,2015(10).

[2] 谢晓娟,刘世星.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国际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3] 葛彦东.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4] 陈乔之,李仕燕.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5] 樊浩.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中国社会科学,2014(7).

[学术编辑 黄彦震]

[责任编辑 熊 伟]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Power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OJing

(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FuyangNormalCollege,Fuyang236037,China)

With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economic status, Chines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s also rising, but China'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ght has not increased accordingly. Western countries use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advantages, continue to China Ideological Penetration and output valu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hina Western values to its global publicity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hegemony. Therefore, in this war without smoke of ideological struggle and battle for the right to speak, how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is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the theory course of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eriods.

discourse power;cultural hegemony;ide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2016-10-08;

2016-12-31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709);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6jyxm0772);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研究项目(2016jxtd093);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gxk107);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6zjjh048)

罗晶,男,安徽阜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教育

G641

A

2095-770X(2017)02-0049-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