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岩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每年春季,杨絮会四处飘飞,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杨絮在落地后会成堆堆积,堆积后的杨絮如不及时清理,在遇到风的情况下还会再次飘起,从而会再次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现有的杨絮收集装置结构复杂、收集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杨絮清理装置,该清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便捷、收集效果理想,制作成本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杨絮清理装置,包括辊筒、转轴、辊架和手推杆。辊筒的内部具有空腔,辊筒的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挡板,每一个环形挡板的中心与一个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两个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套装在所述转轴的外部;转轴的中部相间隔地设置有两个限位环,转轴在两个限位环之间套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滑套;滑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呈长方体状的箱体;箱体中从右到左设置有一个抽风机和一个对所述抽风机进行供电的蓄电池;箱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转轴相平行的抽风管路;抽风管路的左端和右端封闭,抽风管路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吸风嘴;辊筒的筒身上遍布地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空腔的多个小气孔,位于右侧的环形挡板上围绕轴承的开设有多个排风口;抽风机的进风口与抽风管路的内腔连通,排风管路的左端与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其右端延伸到靠近排风口的位置;转轴的两端与所述辊架固定连接;手推杆与辊架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滑套的设置可以保证辊筒在转动过程中箱体始终位于转轴的下部,抽风机工作过程中会从抽风管路吸气,从而吸风嘴会吸取靠近辊筒表面的空气,进而使辊筒的表面产生负压,辊筒上设置的小气孔会因负压的作用将杨絮吸附在辊筒的附近,同时,辊筒滚动的过程中会将杨絮碾压,杨絮的蓬松绒毛结构会被破坏,进而会形成片状结构并贴附在辊筒的表面,碾压结束后,辊筒停止旋转,辊筒内负压消失,集聚在辊筒表面的片状的杨絮会很容易地被清理下来进行收集。该清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便捷、收集效果理想,其制作成本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进一步,为了便于制作,所述辊架呈U形,由两个侧臂和一个连接两个侧臂的连接臂组成,手推杆固定连接在连接臂的中部。进一步,为了操作方便,手推杆为伸缩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杨絮清理装置,包括:1辊筒;2转轴;3辊架和4手推杆。辊筒1的内部具有空腔,辊筒1的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挡板7,每一个环形挡板7的中心与一个轴承6的外圈固定连接,两个轴承6的内圈均固定套装在所述转轴2的外部,转轴2的中部相间隔地设置有两个限位环5,转轴2在两个限位环5之间套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滑套8,滑套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呈长方体状的箱体9,箱体9中从右到左设置有一个抽风机10和一个对抽风机10进行供电的蓄电池11,箱体9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转轴2相平行的抽风管路12,抽风管路12的左端和右端封闭,抽风管路12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吸风嘴13;辊筒1的筒身上遍布地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空腔的多个小气孔14,位于右侧的环形挡板7上围绕轴承6的开设有多个排风口17,抽风机10的进风口与抽风管路12的内腔连通18,排风管路18的左端与抽风机10的出风口连通,右端延伸到靠近排风口17的位置;转轴2的两端与所述辊架3固定连接,所述手推杆4与辊架3固定连接。滑套8的设置可以保证辊筒1在转动过程中箱体9始终位于转轴2的下部,抽风机10工作过程中会从抽风管路12吸气,从而吸风嘴13会吸取靠近辊筒1表面的空气,进而使辊筒1的表面产生负压,辊筒1上设置的小气孔14会因负压的作用将杨絮吸附在辊筒1的附近,同时,辊筒1滚动的过程中会将杨絮碾压,杨絮的蓬松绒毛结构会被破坏,进而会形成片状结构并贴附在辊筒1的表面,碾压结束后,辊筒1停止旋转,辊筒1内负压消失,集聚在辊筒1表面的片状的杨絮会很容易地被清理下来进行收集。该清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便捷、收集效果理想,制作成本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为了便于制作,辊架3呈U形,由两个侧臂15和一个连接两个侧臂15的连接臂16组成,所述手推杆4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臂16的中部。为了便于操作,手推杆4为伸缩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