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 袁 松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景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本人从教三年来,一直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的探讨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几点切身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比如我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本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法慢慢地去寻求答案。但是我一开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当学生明白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通过尝试法会很麻烦,哪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呢?带着疑问,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寻找规律,慢慢地学生会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很快地寻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探寻到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时,他们会感受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带给他们的那种成功和喜悦,因此,他们不再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兴趣。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数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和对三角形的认识,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和老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教材中只是以分蛋糕来说明分数的意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八分之五;仅仅通过分蛋糕的来说明八分之五的含义,学生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八分之五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对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八分之五来表达。要想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需要学生通过语言去交流,去表达,去体会,用同样的知识列举出这样的事例,有的学生列举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有的学生列举出把八捆铅笔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捆就是八份之五……最后学生能从列举的事例中,总结出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这就是八分之五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我在讲“植树问题”时,让学生帮助老师插彩旗时,在需要多少面彩旗的问题上,就要用到植树中的知识来解决。又如,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计算、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只有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是有价值的。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它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从新课改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新课改更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这种改革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这种改革同时也给我们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