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7-03-09 20:09:05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学校廖志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组习题教学活动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学校 廖志锐

一、引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设施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基础也相对薄弱,如果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话,很容易让学生讨厌数学,甚至是厌恶数学。由此可见,关于“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

要想有效激发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恰当的数学情境创设,往往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导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以“等腰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买玻璃回来的路上,一块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板不小心被弄碎了,仅仅留下了底边和一角,如何才能重新配好这块玻璃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能够得到很好地调动,也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会给出很多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抓住机会,在对学生给出答案进行具体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创设一定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依托教学内容来进行;另外,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学生既能够“够得着”,又能够“吃得饱”,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而教师针对学生所给出答案的评价更是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同时要注意评价的具体性。

(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宰者和支配者,学生往往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这种纯碎的师生关系往往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内涵,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者,而要想尽快达成上述目标,就要首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为此,笔者建议,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智力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不能嫌弃他们,要做到一视同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而因势利导,使其爱上数学,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展开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习题练习,通过习题练习,可以进一步强化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题海战术”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不堪,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展开教学活动。

首先,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在选择习题进行练习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习题的梯度,严格控制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不出怪题、偏题。

其次,在习题的形式上,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如概念巩固练习、能力培养练习、问题暴露练习以及一题多解练习、多题一解练习等。教师可以先讲后练,也可以先练后讲,亦或是边练边讲。

然后,分组进行习题练习,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习题的数量和难度方面是可以区别对待的,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不仅仅完成基础习题的联系,可以附加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思路;对于那些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要给予其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基础习题的练习,让其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后,就是习题练习的评价与反馈很重要。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错误,为此,教师切忌仅仅以简单的“对”或者是“错”来评价,而是要及时反馈,具体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错误的原因,进而做出改正。为了强化效果,教师可以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重复练习,让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体验。

(四)分组合作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效果

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学生互相讨论,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参与,还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来成功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们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任意剪三个三角形,然后将三根可以自由拉伸的塑料吸管拥挤两个大头针进行连接,这样就可以组成一个角度与边长可以任意改变的动态三角形。

然后,教师抛出问题“当这个动态的三角形与任意一个固定三角形边边边、边角边、边边角、角角角、角角边、角边角相等时,两个三解形是否全等?”,让学生分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一边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分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高涨,讨论激烈,效果良好。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观察,一旦小组讨论遇到瓶颈,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及时的指导,以便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三、结语

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要想真正实现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就一定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进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分组习题教学活动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