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石云中学 黄汉熙
上课了,教师不直接板书课题,而是以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富于魅力的谈话,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产生直接学习的内驱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根据新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认识水平,控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创设问题情境,并把“点拔思维”和“有控开放”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问题的结论,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讲一个笛卡尔创造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将代数与几何融为一体时,想呀想,进入了梦境。他梦见自己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光彩夺目的珠子旁,一只蜘蛛正忙着在窗框上爬来爬去地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蜘蛛在休息时,留下了一个小黑点……惊醒后,灵感来了,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尔创造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旧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画任意的凸四边形,把各边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当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时,会感到惊讶疑问,从而引出课题。从复杂整式的加减引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就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求根法这一课题。
对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时,指出,正多边形有无数种,哪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美术瓷砖,用来铺地坪呢?因为圆周角等于3600,所以用正n(n≥3)边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满地面的条件是:围绕每一公共顶点p的各角之和等于3600。通过计算得出,用一种规格的瓷砖铺地坪,只能使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
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把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就在眼前,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意识,学习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如下情景:
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打成两块,要截同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把两块都带去?为什么?如果带一块可以的话,应带去哪一块?为什么?
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学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数轴”的教学,先让学生用手握紧、放开温度计,读出不同的数值,再加几个负数把这些数值从小到大排列。教师问:用怎样的形式能把这些数从小到大表示出来?学生议论纷纷,欲说不能。抓住学生这时的愤悱心境,把放大了的温度计模型往黑板上一放,顺势划一条直线,用彩色笔标明原点、方向、长度单位,并标上述数据。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对数轴的认识更深刻。
又如,在教学“证明”时,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刷上桨糊,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圆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对半剪开,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说会变成两个纸圈。教师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着大眼睛,并不得到两个纸圈。而是一个比原来增大一倍的大纸圈(称作“莫比乌斯图”)。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经验,想当然是不可靠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须步步有据。
创设合作操作情境,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协同合作,学生才能学得更轻松,才能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创设了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前准备一部分小竹杆:课上把班分几组,把小竹杆分到各组,按要求截取第一个三根小竹杆的长度分别为1 cm、2 cm、3 cm。第二个三根小竹杆的长度分别为2 cm、3 cm、4cm。第三个三根小竹杆的长度分别为1cm、1 cm、4 cm。第四个三根小竹杆的长度分别为3 cm、4 cm、5 cm。四个做法分别以动化的形式展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耳目一新。然后每组学生再利用五根小竹杆,让每组同学仿照刚才动化上的情境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每组同学在做的过程中就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被合作操作情境所吸引。这时候教师提出:如果给你们来总结,大家能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吗?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他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实践,动手摆三角形,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体会和感悟知识。
综上所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