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2)
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尚 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2)
探讨了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分析了民族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定位教师身份、专研心理健康知识、勤于师生日常沟通、重视团队通力协作等几个方面提出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的途径,为保障大学生良好心理构建提供服务。
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各大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将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教师的工作目标。高校教师特别是日常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班主任及本科生导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关注民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更好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个体学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健康稳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既包括影响社会发展的伤人害人事件,也包括影响个体发展的自卑、自残、自杀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及时帮助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需要心理学知识,又需要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自身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做人做事有原则、拿捏得当。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一种以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采取适宜的策略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第一,缺乏正确定位。当前,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仅仅是教书,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育人义务,并且只负责上课的部分,认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而事实上,面对大批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作为高校教师,在授业的同时,也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学有所成。有些教师这种错误的角色定位,会使得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疏于关注,无法做到及时察觉、预防与干预,让很多问题从轻度发展到中度和重度。
第二,缺乏专业知识。高等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一般相对较为单一,绝大部分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都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尽管高校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也要接受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培训,但是这种短期培训很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聊天,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的助人技能,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挥实效。
第三,缺乏有效沟通。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学生数量的增加也使得生师比加大,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高校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教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基础课程和心理咨询等层面上,应该渗透到大学生的整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烦琐,很难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同汉族学生或老师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也存在语言或情感因素的问题,甚至是思想上、习俗上的冲突,这些都成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带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但是对于心理问题的认识还具有“污名化”的特点,随着网络的普及,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借助网络进行交流,认为这样的交流更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但这种虚拟世界的交流往往使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甚至不断恶化。能否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杜绝和消除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产生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导”为原则多做工作,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一,正确定位教师身份,明确责任担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一个综合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传授道理和教授学业的作用,传道甚至是首要任务。从高校当前的实际看,大学生群体整体是思想纯洁、学习勤奋,普遍具有较高理想信念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淡漠、学习动力不足,性格孤僻、经不起挫折,容易自暴自弃甚至发生极端行为的。教师要发挥“育人”作用,明确教师的基本职责,改变任课教师单纯“授业”的错误思想,正确定位教师身份,承担起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职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二,专研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育水平。教师在专研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了解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不同会呈现不同的心理变化特征,并且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大学生由于生活习俗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困惑。因此,高校教师特别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并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心理状态不良的学生,通过引导以自我心理调节为主,提高其心理素质。对于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善于通过积极引导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必要时还应结合其他包括专业心理治疗甚至药物等方法,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第三,勤于师生日常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传道”任务,要使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必须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经常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重视与学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心”开始,只有学生真的把教师当成“自己人”,愿意与教师沟通,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所想所思。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本科生导师也要经常召开小组会或其它活动,这样师生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学生才会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教师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重视团队通力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性格秉性区别很大,其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影响不一。因此,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干预时,要讲究策略、发挥团队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教育模式,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上也初步形成了校、院、班三级,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以及学生干部包括心理委员等多路抓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干预。同时,还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了解问题产生的家庭背景,对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要积极与专业治疗机构联系,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家庭层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法和策略,以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每一个细节将情感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的自主建构。
[1] 欧阳霞,王崇,乌云娜,等.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01):203-204.
[2] 尚丹,白晓丽,姜永志.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7):51-54.
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innationaluniversities
SHANG D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42,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an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It provides the approach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rectly positioning teachers’ identity, studying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focusing o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among students.
N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s; Measures
G448
: B
: 1674-8646(2017)15-0170-02
2017-05-13
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项目(JG2016030)
尚丹(1981-),女(蒙古族),硕士,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