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峰,刘 丹
(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田 峰,刘 丹
(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也是长期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农业产品比较短缺,现在逐步发展为供大于求,但由此也产生了问题及矛盾,对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的有效对策,提出吸收国外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农业产物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平均收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现状;发展
农业是国家安定的基础,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大,只有粮食自给自足,保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才能在发生危机时,确保社会的稳定,确保整个国民经济不受影响。在发展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经济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为未来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国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耕种条件有利,农耕文明逐步发展。历代君主的政令都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比如:战国时商鞅变法提到“奖励耕织”,西汉时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唐朝时的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明清时期引进农作物、先进的耕种工具及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举国上下都积极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产值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开始受到重视,农业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经济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废除农业税,农民从此不再上缴农业税,国家还给予相应的补贴,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农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大大提高,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建设系统,农业技术体系得到了很大发展,农田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为农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一,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生产率低下。我国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政策,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由于农村投资比较小,设备自身老化问题严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有的地方基础设备非常落后,根本不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一直保持着家庭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落后、工业化生产程度低。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待提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顺利。我国农村人口比重相对较大,剩余劳动力比较多,供过于求,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准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剩余劳动力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通过农村工业或进城打工来完成,但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是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这也加大了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第三,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优质率较低,没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已经形成了农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甚至出现大量库存滞销的问题。我国的农产品,比如水果产品、肉类产品、花卉产品等品种较多,可是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着质量不高、品种不优等问题。各地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地区的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从整体来看,仍然没有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
第四,农村资源状态不佳,农业生态环境恶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态势不佳的影响,过去我国农业发展一直是以粗放经济增长的方式为主,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可耕种面积大大减少,导致环境压力巨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于之前农业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导致土地污染问题严重,经常出现地质灾害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第一,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实行家庭经营制度的创新。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应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改变以家庭为基础的自然分工方式,按照市场经济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加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增值收益。
第二,大力发展非农业,积极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优化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合理的转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结合实际情况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全方面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农业就业岗位,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扩大农村就业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务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使其不受侵害。
第三,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加强我国优质农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在实践中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设计和农产品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减少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生产技术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的一线,深化改革农业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广优质、高效农产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资源紧缺态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改善我国农业资源紧缺的现状,政府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提高对绿色农业的正确认识。依靠科技手段,增强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
针对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我们必须敢于打开农业市场,引入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挥我国农业产品的优势,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建立并完善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农业向多功能、多元化、综合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 张玉荣.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与调整规划探究[J].品牌研究,2015,(02):38-39.
[2] 桂文龙,苏治国,胡新岗.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6,(22):99-100.
[3] 刘海峰.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03):133-134.
[4] 李玉保.新农业 新十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管理观察,2017,(08):32-33.
[5] 刘凤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与思路[J].新财经(理论版),2011,(07):86-87.
[6] 王维新,徐霞.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策略[J].北京农业,2015,(12):64-65.
Thepres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ofChina’sagriculturaleconomicstructure
TIAN Feng, LIU Dan
(Jilin University,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aural Engineering, Changchun 130012,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agricul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also a long-term problem.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past,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now gradually developed for the oversuppl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imperative.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puts forwar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absorbing foreig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fundamentally increases the average income of farmers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Agricultural economy; Structur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F320
: A
: 1674-8646(2017)15-0018-02
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