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莉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将地区的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到当地旅游业建设与发展中,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也被列入政府旅游规划中。徽州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先后见诸于《开发皖南旅游资源建设皖南旅游区》《黄山旅游区规划》和《黄山市旅游规划》等政府文件。徽州民间音乐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徽俗民风、百姓点滴,具有文字流畅、寓意深刻、韵律优美等特点。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徽州民歌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为此,应充分发挥徽州民间音乐的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使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拓宽旅游产业发展的宽度和范畴,促进旅游业与民间音乐共同发展,这也是增强旅游业后劲的需要。
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可以分为五个类别: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1]1各类别的民间音乐都与民歌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许多民间器乐、戏曲、曲艺等音乐或直接来自民歌,或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徽州民歌是在徽州地区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徽州当地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徽州民歌的形式短小精干、生动活跃、朗朗上口、独具韵味,是最早的徽州民间音乐样式。[2]40其曲调和歌词充分体现出了徽州地区人们的生活情况、思想情感、风俗习惯、人格品质等内容,是徽州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徽州民歌的曲风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徽州地区特色,同时徽州民歌也有中原文化与徽州土著文化相互融合的基因。其主要分为山歌、民俗、小调、号子、童谣、歌舞等,并且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古朴典雅的音乐旋律,让人回味无穷。
徽州民歌来源与人们的生活,是徽州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黟县民歌《黟县十二都小唱》《送郎》《宁愿嫁给种田郞》《嫁女哭轿》《寡妇哭丧夫》《过路哥哥莫多言》等;歙县民歌《十二月花名》《十送郞》《十别》《夫妻怨》《卖花线》等;绩溪民歌《算命》《亲家》等。徽州民歌的特色在于其具有一种“滚声—哈哈腔”的独特唱腔,这种唱法需要演唱者必须具备甜美明亮、高亢热情、平稳流畅的嗓音,尤其是在歌曲的结尾处,需要将哈哈腔翻倍地进行延长,这样能够带给人无限的韵味。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与背景,而且融入了许多徽州本地原生态的元素,能够让听者仿若置身于故事情景中,令人心旷神怡。如将其进行巧妙的运用,在黄山市旅游区通过展示徽州民歌和开发民俗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但能提高旅游区知名度,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有利于增加景区的游客量和促进经济发展。
吹打乐和鼓吹乐这种以合奏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在安徽的休宁、南部徽州等地比较盛行。[3]13-19其曲调主要来源于徽州民歌的小调或是徽剧的曲目,不但多种多样,并且具有感情色彩鲜明、意蕴浓厚等特点。
在明万历至清初,吹打乐和鼓吹乐的乐手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农民,在遇到求福祈雨、红白喜事、庙会赶集、祭祖、酬神等重要的民间礼俗活动时,便会受雇前往吹奏。在不同的场合合奏的曲目也会有所不同。徽州吹打乐和鼓吹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徽州地区历史的变迁,反映着徽州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徽州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民族风俗和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到黄山市旅游业发展中,可以让游客全面详细地了解与认知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大的旅游文化价值。
徽州民间音乐类型繁多、数量巨大、质量极高、文化底蕴深厚、完整性强、地域特色浓郁,具有艺术欣赏、访古旅游、修学旅游等诸多旅游价值。可利用区位优势,搞好规划,发展文化旅游。
在徽州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民间音乐的元素,有利于拓展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范畴,有利于丰富民俗文化旅游的形式。民间音乐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和构成,也是我国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徽州民间音乐的旅游价值,并且巧妙地将之运用到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中,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徽州进行旅游观光,尤其是一些外国游客,民间音乐有利于游客了解徽州的历史文化,同时使得他们对徽州民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着黄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出,徽州民间音乐充分发挥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曲调风格,并且受到更多中外游客的青睐。旅游业和旅游活动的开发,有利于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存与发扬,对本区域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区域的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研究工作者和专家们逐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而且徽州民间音乐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学者研究徽州文化及历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让广大游客了解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让民间音乐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也能让民间音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利于徽州民间音乐在社会大众中形成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推广与弘扬民俗文化艺术。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偏远和交通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其经过几千年传承的文化艺术已经濒临着灭绝的危险,通过旅游业的开发,能够充分地挖掘这些民间音乐的独有特色和艺术形式,进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实现对民间音乐的有效沿袭与传承。
徽州文化是以北宋徽宗宣和年改歙州为徽州之时算起,经历了南宋、元、明、清四代延续近800年。[4]8这一时期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全胜时期,也是徽州民间音乐发展的最好时期。随着南宋都城的南迁以及中国经济的南移,加之北方大族为躲避战乱而大规模南迁,不少人在徽州定居下来,因而徽州民间音乐既具有南方音乐秀丽、婉转的特色,还具有北方音乐豪放、直爽的性格。乐种蕴藏方面也经过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涵盖了戏曲、民歌、器乐、曲艺等多方面。在徽州民间音乐开发方面,也有成功的案例,如黄山市音协作曲家刘凡等以徽州民歌创作了大量时代新曲,黄山旅游部门以皖南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了大型舞台作品。[5]92-97这些成功的开发及其所取得的社会影响,为徽州民间音乐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经验。
在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地区文化旅游,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进而发挥出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业的开展与实践中,是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黄山景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拥有着极为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享誉全国的知名度。2016年,景区接待了世界各国游客达到330.1万,相比往年增长了3.7%,在如此丰富的资源背景下,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融入徽州民歌这一非物质文遗产元素,并加以创新,必然会带来景区客流量和绩效的增加,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民歌汇演
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可以在景区组织相关的文艺表演,如受到黄山市和全国广大戏友好评的《牧牛花鼓》《十二月花》等。每首徽州民歌都代表着一个故事,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勇于奉献的革命故事等,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能够将徽州民歌以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向广大游客进行展示。
2.民歌活动
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可以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结合景区内的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特色美食中的有利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项目。如2016年10月15日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千人露营大会暨首届徽州古城音乐节,吸引了大量户外活动爱好者的参与,同时徽州民歌与流行音乐的相互碰撞,也给游客们留下了难忘的徽州印象。2016年10月22日,当地政府和黄山市旅游局在呈坎景区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徽州国际乡村慢步大会暨古徽州乡村音乐会,用“旅游+音乐”的形式增加活动亮点,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氛围,让广大游客在城镇骑行徒步的过程中,欣赏徽州的自然风光,品味徽州的历史传统文化,同时在音乐声中感受历史文化气息。
3.民歌漫画
漫画作为一种时尚潮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漫画的优势,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将获得广大戏友好评和比较优秀的徽州民间音乐作品,通过漫画这种现代化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青少年以及漫画迷们来景区参观旅游。让广大游客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有效促进徽州民歌的发扬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徽州民间音乐中的吹打乐和鼓吹乐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特色,具有较强的教育色彩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当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吹打乐和鼓吹乐的旅游价值,对弘扬民间音乐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吹打乐和鼓吹乐的宣传活动,扩大吹打乐和鼓吹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越来越的人感受到该文化的韵味。
目前多数旅游市场的消费正在由观光游向参与体验式的高层次游发展,旅游者希望能以亲身体验异质文化的方式,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也成为旅游新的热点。[6]9旅游部门可以在景区开设一个吹打乐和鼓吹乐的体验区域,在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的同时,让游客能够切身体验到吹打乐和鼓吹乐带来的乐趣,并且了解到相关的知识。或是在景区内利用大型的LED显示屏给游客讲解所奏曲目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介绍吹打乐和鼓吹乐演奏的基本常识,这样不仅增添游客在旅游中的兴趣,缓解旅游疲劳,而且还实现了对徽州民间音乐教育文化价值的传播。
在徽州历史文化中,徽州民间音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充分反映了徽州人民生活的真实现状,向世界展示了黄山山水的独具魅力,是让世界认识黄山人审美观念、生活观念、教育观念和人生观念的一把钥匙。随着民俗文化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以及旅游产业开发力度的增加,徽州民间音乐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及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文化资源。
黄山市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在全国各地都享有名气,尤其是徽州民间音乐具有朗朗上口、情感丰富、韵味十足、曲调多样等多方面的特点和艺术形式,将徽州民间音乐这个文化元素融入到黄山市旅游业中,不仅实现了对徽州民间音乐的弘扬与传承,而且推动了黄山市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丰富了旅游资源和旅游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徽州民间音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及其知名度。
[1]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2]江明惇.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3]胡亮.徽州民间鼓吹乐的音乐文化风格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9(4).
[4]卞利.徽州民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安潮.基于现代科技支持下的安徽民间音乐保护与开发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周敏慧.论发展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D].杭州:杭州商学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