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威胁还是进步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科学观瞻

2017-03-09 18:59张晓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现代科学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张晓宇

(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 065201)

科学的威胁还是进步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科学观瞻

张晓宇

(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 065201)

后现代主义思潮把科学从神圣的地位上拉下来,使人们规避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形而上学,促使现代科学观、世界观自觉反思。后现代科学提倡新的研究范式,从科学的多个侧面建构整体思维、多元思维以及混沌思维。摒弃后现代主义的“非合理性”,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科学不会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只可能推动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螺旋式前进。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科学哲学;现代科学

Abstract:The campaign of postmodernism pulls down science from a sacred position.It makes people refrain from metaphysics during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human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urges people to rethink modern world view and science view themselves.Postmodern science advocates a new science program and constructs integral thought,pluralistic thought and chaotic thought from many aspects of science.If the irrationality of postmodernism was put away,postmodernism and postmodern science can not block the develop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cience,only may impulse human to make a corkscrew progress.

Key words:Postmodernism;Postmodern Science;Postmodern Science Philosophy;Modern Science

0 引言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涉及到了人文、艺术、哲学、科学、社会等等诸多领域,其主要表现为对科学主义、现代科学观、方法论等现代观念的批判。它对西方哲学、科学哲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后现代主义具有以分离、建构、消解和非中心化为特征的“后现代性”,“以反科学主义作为其反传统的一面旗帜,把新的文化经验作为反基础主义的一只号角,用解构战略作为反本质主义的一场冲锋,它冲击了以认识论为核心的现代思想框架……”[1]。

一些学者直截了当地提出“后现代科学”的概念,虽然即使是在后现代主义阵营中,“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是否存在所谓的“后现代科学”的问题仍然有不同的意见[2],但后现代科学已然成为科学哲学界的一个名词了。后现代科学有很多种形态或者提法。“索卡尔事件”后,索卡尔和克莱蒙里特在其著名的《时髦的胡说:后现代知识界对科学的滥用》(1998)一书中,把后现代科学含糊地定义为“联系着一般怀疑论的认识论相对主义对科学的介入。”[3]

通常,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一场反科学的、违背现代文明的泛滥,甚至有学者认为它“不仅威胁到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了世界范围内迷信与邪教的扩张。”后现代主义就好象是刚刚碰了碰人们心目中的神或者上帝,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索卡尔事件”后的科学大战中,后现代主义更是众多“科学捍卫者”的靶子。那么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纲领是什么?后现代科学又是怎样的范式呢?后现代主义与现代科学天生就是敌对的吗?后现代科学的泛滥是对现代科学的毁灭性威胁吗?

1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科学的批判

无论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或是单纯持批判态度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者,都十分尖锐地批判“现代科学”。这里所说的现代科学必须作为一个广义的理解,不能把科学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汇聚,应该将其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这种活动必定是在一种特定的范式下进行的。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科学的重要一方面就是所谓的“科学主义”,即将科学的成功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假思索,不加限制地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类生活、生产与认识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而事实上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上的形而上学。多尔指出“科学在本世纪已从一种学科或程序扩展为一种教条…”[2]。现代科学的核心是关于确定性的信念,对规律性的推崇以及致力于预测与控制等。科学主义就对现代社会的人与自然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更进一步地说,这种确定性地、形而上学地推崇完美科学,必然造成“人性的丧失”。格里芬指出,“所有人性到非人性过程的‘向下原因’都被革除,用基本的非人性过程解释一切的还原论方法被广泛接受”。

现代科学是根基于认识论、客观、理性等的系统,主要认为:科学是实证的,是关于“事实的证实的认识”;科学没有价值负荷,是中立的;科学语言是与事实相关的。而后现代主义对科学这种中心地位的承诺进行了批判。首先,对科学依据的客观性提出置疑。费耶阿本德认为,所谓的实在只是人为的产物,当人们的认识与新的观察方式、新的知识概念相结合时,就会获得新的物理实体。科学主义认为观察和事实是客观的、绝对的,是科学理性、客观的依据。但是,后现代主义认为特别是本世纪物理学的进步,离开了具体条件,使得理论的本体承诺是无法知道和改变的,理论和事实是界限不清的,观察和理论也是相互渗透的。其次,对科学价值中立的否定。后现代主义认为,科学事实不是外在于研究活动之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纯客观东西,每一种文化或价值形成的“合法偏见”决定了科学意义的各种可能性。再次,对科学同一性的瓦解和科学语言的批判。现代科学认为,不同研究者在进行同样的观察和实验时,会得到相同的陈述和结论,即科学的同一性。后现代主义消解了这一性质,认为不同的“合法偏见”导致了存在多种陈述和解释,不会有中心的描述,而是非中心的多元陈述;科学因视角与解释的多元而具有相对性。现代科学认为,科学语言是与经验、事实相符的,是指涉事实的唯一中心性语言;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科学语言无非是诸多叙事语言的一种。

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理性予以完全否定,这是对现代科学中心地位彻底的颠覆[4]。费耶阿本德说,理论与事实相符的判决原则只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任何科学上的突破都是违背已有规律的结果,因此理性不是普遍适用的。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理性的贬低和否定,是众多科学主义者以及科学家们拿起武器与后现代主义论战来捍卫科学、捍卫真理、捍卫理性的根本原因。

虽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科学的批判具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比如将理性贬得一无是处以及对理性的彻底否定,但是后现代主义打开了现代科学观、世界观“自觉反思”的大门。后现代主义通过“强纲领”式的运动思潮,至少是唤醒了人们不要再将科学制造成未来的第二个“上帝”。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具体主张,但却不得不承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科学的批判确实包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利奥塔认为,自然科学独霸的唯一标准侵吞了其它叙事知识[2]。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淡化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强调现代科学应转换视角。后现代的科学观从与现代科学截然不同的角度审视了科学,使人们规避对科学的形而上学。

2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归一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不仅仅是单纯的工具和手段,技术参与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决定过程。“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的存在方式……”[5]。这种展现方式具有强求意义上的限定,强迫要求某种东西进入一定的非自然状态,海德格尔称之为“座架”,即技术的本质。他还洞察到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都可以归一到数学。数学的东西与技术都是统治自然,这可以从技术在自然科学中的展现而得证,即认识的主客两极化、理解的数量化、预测和控制等。自然科学不是被动地反映存在,而是将自然简化为时空中的因果关系,忽视了其它的特性,如同技术加工舍弃余料一样[5]。自然科学虽然没有实际地改变自然、统治自然,但它为此做好了准备。

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与技术具有的同一性,把人们从科学与技术的分离传统中唤醒;重新从各个角度研究科学与技术。海德格尔认为,科学与技术统一于“座架”,即“预定强求”,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技术,都统一于统治自然这个本质。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与技术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学者包国光认为,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是不能统一到数学的基础性之上的,因为物理学是实践性的,其本性是理性与经验的有效结合;并且认为,自然科学与技术同一于实践的本质[5]。

不管自然科学与技术同一于何处,后现代主义至少提醒人们探求科学的技术本质,或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与自然的关系说到底是生产力的问题;只不过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逐渐相分离,致使自然科学与技术隔了一个透明的纱,实质上二者仍然是相通的、同一的;自然科学与技术最后应该同一于生产力这个本质。

3 后现代科学观瞻

后现代主义思潮直接导致了“后现代科学”的产生。虽然后现代科学观占据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主角,但去掉一个字的后现代科学就具有着不同的意义,它理所当然是现代科学被批判后所提倡的东西。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提出并积极从事后现代科学的建构,或者“……是提出了关于后现代科学的一些具体设想。”[6]

学者蔡仲分析后现代科学有三种形态[3]:其一是有机论的后现代科学;其二是科学知识的权力学说;最后是科学文本的解构主义。有机论的后现代科学主要从自然观及文化意义的角度去反思现代性,反思现代科学,用有机论的自然观去代替机械论的自然观,恢复科学的人性,消除各种文化之间的鸿沟;并认为,后现代科学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自然发展的突现性,一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不可分性。格里芬认为后现代科学的时代已经到来。后现代科学的第二个含义是科学知识权力学说,直接根源于利奥塔的后现代“叙事说”以及福柯的知识权力学说,体现在“强纲领”SSK(即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女性主义的科学观中,是经强纲领SSK所发展的一种认为科学是政治、权力附庸的理论。利奥塔认为后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元叙事”神话的破灭。科学与哲学都不过是众多叙事方式的一种,科学自身也没有统一的图案,不同的科学有自已不同的游戏规则。福柯在《权力与知识》一书中指出,科学的政治地位以及其所服务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政治“不再是一个错误、幻觉或反常的意识或意识形态,它是真理自身”。[7]

不管后现代科学是否是反科学的,还是过于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映射了“后现代科学”(这里的科学应该是科学观、世界观或研究传统)。科学知识权力学说引发了人们对于科学的政治维度研究。尽管科学知识权力学说的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科学的政治维度研究,科学的社会维度、经济维度、文化维度等多角度审视已经不可置否。其实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现代科学与后现代科学也应该是整体性与多元性的同一,而现代科学的发展也已经突现了所谓的“后现代性”。这里,我们列出几种观点进行解析。

(1)生态学。生态学家在研究生命体与其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识到仅用分析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以整体性为主的超越分析研究。后现代科学认为,这是现代科学“后现代性”的体现,它至少教导我们,事物不能从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分离出去。现代科学都是理性的,还原论的,即要研究某一客观事物,必须首先将它从自然中隔离出来,然后进行实验室研究。费雷认为,“生态学可以成为后现代科学的楷模,它既不是还原论的,也不是反理性的”。[8]

(2)混沌学。混沌学是20世纪末继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中崭新学科。它研究系统的混沌现象,即确定性系统的内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行为。混沌就是完全由规律支配的无规律行为,有序系统的无序行为,稳定系统的不稳定行为。混沌学研究表明,多极系统的协调和谐作用使得简单系统产生复杂的混沌行为,简单性和复杂性相互包容,相互整合,必然性和偶然性,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在混沌学中得到了充分的统一。从混沌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种“混沌方法”的方法论。它源于“混沌思维”以及混沌学研究中的“混沌方法”如建立模型、数值计算、哲学思辩等等,也包含方法论上的方法,它可以看成是具体方法与抽象方法的综合[9]。混沌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微妙的关系,这不仅由于混沌学完全体现了后现代科学的思想,也与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现代自然科学截然相反的。混沌学表明,不稳定、无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是统一的;而传统的自然科学认为世界本质上是有序的,然而后现代性的混沌学似乎证明了这是错误的。

(3)后现代科学哲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科学哲学本身的后现代转向。传统的科学哲学被逻辑证实主义推向了高潮;然而,后现代主义诞生以来,科学哲学就以库恩开始,直到现在的强纲领SSK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科学哲学,它们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诸如相对主义、自然主义、科学的意识形态化等等。后现代科学哲学所关住的问题仍然是现代科学哲学的各个问题。除此之外,后现代科学是有强烈的多元性、开放性、变化性、整体超越性等等。

强纲领SSK完全否认了科学的理性与客观,认为科学知识不是自然的反映,主张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建构。其代表人物有巴恩斯、皮克林、拉脱尔、劳丹等。在宏观上,SSK的目标是描述行动中的科学,考察科学家在实际中是怎样制造知识的,其中特别注意政治与权力这类社会因素的作用。皮克林在其著作《构建夸克》中说:“当科学家通过对自然进行研究而做出科学判断时,我却试图理解他们做出这种科学判断时的文化内涵。”[10]SSK的基本程式是:第一,科学知识本身必须被看作是一种社会产物;第二,SSK决然是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的。

SSK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显然的,它反对把科学仅仅看成是理性活动这一传统的科学观具有着积极的意义,并强调对科学争论的历史学、社会学解释。科学本来就是多角度的东西,SSK的社会学视角以及相对主义,对我们从不同侧面研究科学都有深刻启发和进步意义。

5 结论

后现代主义提倡的多元性、整体性、开放性都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后现代科学主张科学研究范式必须要突破传统的理性规范,因为后现代主义者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观,世界观的机械、教条和形而上学。它引发了我们对人类科学、世界观的自觉反思和哲学革命。后现代性本质上说是方法论性,后现代主义阐释科学与人文的同一、科学与技术的同一、科学知识的多角度分析和多元化,已经充分显示了其生命力。科学的社会维度研究,政治、文化等等维度的研究,已经迅速蔓延。正如匈牙利哲学家Marta Fecher所说:“过去十年,我们目睹的知识社会学的急速复兴与发展,据我看是下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进程……尽管有好几个尝试就科学哲学范围内解决科学理性问题,并以此逃脱批评,……因而认识论需要社会化。”[11]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是复杂多元的,也不完全是矛盾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性对现代科学的批判与反思毫无疑问是积极的,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似乎是非线性的,非连续性的,符合后现代科学的基本观念。尽管贬低理性、客观,完全否定科学理性以及抽走认识论根基不是完全正确的,摒弃后现代主义的“非合理性”,但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科学不会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只能引发现代科学自身的反思与革命,使现代科学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说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发展。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科学是对科学、社会的一场普遍、广泛、全面的人文革命,从而使现代科学避免被人们所神化、滥用,科学也避免拘于一种理性范式。

[1] 柯志阳,刘兵.“科学地”“测量”后现代主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3):7-9.

[2] 郑毓信.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7):15-18.

[3] 蔡仲.什么叫后现代科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9(5):35-38.

[4] 刘辉.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中心地位的颠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15(4):21-23.

[5] 包国光,王子彦.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评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0):9-13.

[6] 杨艳萍.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是矛盾的吗[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9(5):39-42.

[7] FOUCAULT,M.Power/Knowledge[M].Brighton:The Harvester Press,1980.

[8]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9] 魏屹东.从系统辩证学观点看混沌学的后现代特征[J].系统辩证学报,2000,8(2):27-28.

[10] 蔡仲.“强纲领”SSK的相对主义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3):21-24.

[11] 陈光.“科学知识”社会学概念及其哲学背景[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14(3):37-41.

Threat to Science or Advancement——Postmodernism and Postmodern Science Being Viewed

ZHANG Xiao-yu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jiao,065201,China)

N02

A

1672-7169(2017)03-0115-05

2017-04-21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527211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3142015101、3142016022)

张晓宇(1978-),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自动控制理论、分析与应用。E-mail:ysuzxy@aliyun.com

猜你喜欢
现代科学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现代科学背景下舞蹈治疗的内涵与作用分析
现代科学的哲学追问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对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的几点思考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太极拳健身哲学的现代科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