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 张兰香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可以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而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或摆脱被动学习的心态,确立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生活实例等方面提出既有启发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下面就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谈几点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如在讲解“物质溶解性”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食盐,食盐是否都能溶解呢?又如,在讲解“物质变化”时,事先准备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嘴通过玻璃管向里面吹气,学生发现“水”变得白色浑浊,学生看到明显的“清水变牛奶”的现象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课堂上“为何要问”“问什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而定,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等目标的融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本节课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漫无目的频繁提问不仅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同时与稀硫酸反应都有什么现象?反应速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不断递进,让学生由简入精,目标明确,有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要点。
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问题解决、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和落实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灵活运用的转化,进而使学习成为快乐幸福的活动。在初三化学教学之初,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带着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有效地实验探究。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节时,如何引导学生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拉瓦锡通过实验证实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他是如何发现的?
(2)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3)能否借鉴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或多个更为简单的实验,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你准备如何实施小组的计划?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实验的结果怎样?
实验结束后进一步追问:“各小组的结果不尽一致。从拉瓦锡的实验结果来看,气体应该减少1/5,那为什么会出现小于1/5的结果呢?
(1)(2)问题学生只要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轻松解决,(3)(4)问题则需要学生分析讨论、查阅资料、实验分析才可以得到。问题设计步步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每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构建了一个思维聚焦的平台,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进步的不竭动力。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课前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问题的广度,指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涵盖本节课所要学习与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还要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创新意识。所谓问题的深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他们所能接受的程度,处于:“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这种认知水平,通过对问题不断地提出与探究,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大家都知道,NaOH固体易潮解,NaOH溶液又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而空气中不仅含有CO2,还有水蒸气。我校实验员在准备实验药品时,将一瓶未用完的NaOH固体忘了盖上试剂瓶盖,两天后,实验员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今天我将这瓶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固体展示给你们,仔细观察完之后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大胆发言:
(学生)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①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了?②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③这瓶NaOH固体是否全部变质了?④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没有变化?……
(教师)针对上述问题,把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各组根据各自选定的问题先共同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案,包括: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包含理由)、实验的设计(包含实验原理、操作以及实验预期的现象或结果),然后将设计交给我审阅,最后利用一个合适的时间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探究学习,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了实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思考,一题多问,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聚焦,有利于理解知识的内涵,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实验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成功的快感。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设问有“度”,才能使“问”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有效,更是一门艺术,提问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产生思维碰撞,真正实现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