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2017-03-09 15:20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特色制度政治

路 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路 梦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制度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带领广大人民努力探索的成果,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它虽然根源于苏维埃制度,但却根据本国的国情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了完善,体现出本国特色,具有苏维埃制度不可比拟的优势。当今,在新形势下,要通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以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等途径继续深化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制度自信;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重要的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历史上,正是以坚定的制度文明作为基础,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的先进与否,尤其是政治制度的先进与否,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思潮广为激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中不乏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渗透。因此,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只有坚定政治制度自信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

由于在阶级立场和价值观方面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便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遏制,尤其是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建立它们领导的政治经济秩序,不断以各种方式阻挠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苏联的解体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和平演变”比武装侵略等手段更有效果。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策略,企图以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影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最终达到取代社会主义的目的。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通过诋毁、歪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等形式,宣称中国没有“民主”,没有“人权”等,以此来误导中国民众的认知,激化社会矛盾,并以此来宣扬本国的“普世价值论”,宣称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好的制度。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西方国家又鼓吹“中国威胁论”等,借此来弱化中国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信仰。因此,面对此现象,我们不得不加强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坚定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民众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

(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其他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同样,苏联的解体也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教训。苏联共产党坚持一党领导制度,采用这种领导体制在当时国内外矛盾重重的背景下虽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长期忽视自身建设,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弱化。又由于对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党的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个人集权制和职务终身制,致使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贪污腐败盛行,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政治权力得不到保障,逐渐失去了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信任,并最终导致了苏共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冲击下走向了解体。

中国共产党人在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以本国的实际情况为转移,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充分发挥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因此,我们党要坚定实事求是的问题意识,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在此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政治制度的实施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干部形式主义、腐败现象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等。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对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要求有更高的政治权利等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但是由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还不够完善,致使人民群众产生了一些对政治制度不满的情绪。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持充分自信,只有在这个正确的大方向下,才能确保改革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才能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超越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是在借鉴和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既吸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因素,又克服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苏联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长期忽视自身建设,致使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弱化,失去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失去了精神支柱。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目标,开始了以“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为标志的政治改革,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被彻底抛弃了,最后导致了苏共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冲击下走向了解体。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1]因此,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进行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共同的信仰,才能使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社会才能稳定。我国如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靠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共产主义信仰。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苏联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但是由于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粗放型的经营,以及高度重视重工业的生产,导致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收入分配平均化,严重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在政治上,苏联领导层高度集权,党内民主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群众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文化上,苏联同样实行专制,用行政命令和阶级斗争的方法发展文化事业,限制人民思想领域,否定文化的多元性,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苏共是以人民的名义取得政权的,并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作为自己的旗帜”[2],但在后来的执政过程中,却逐渐变成替人民当家做主,以人民的名义为少数人获取利益的政党,最终导致了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

党和政府只有心中怀有人民才不会被人民所抛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等,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同时妥善处理了我国当前面对的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当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在多民族国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苏联有一百多个民族,这个多民族国家并不是自然融合而是在沙皇俄国时期用武力征服的结果。由于历代沙皇都是以高压同化的政策来维系这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矛盾日益积聚,为后来苏联解体留下了隐患。从斯大林以及之后的领导人一直对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把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混为一谈,认为消灭剥削阶级就能消灭民族矛盾。并且强制少数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忽视本地资源发展经济的规律,“拉平”地区差距,助长了少数民族人民的不满情绪。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倡导“新思维”,大搞“公开性”和“民主化”等政治体制改革,导致思想混乱、舆论失控,诱发了民族分立主义,随后出现了民族动乱,导致联盟的解体。

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全国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并且由于在各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使各民族、各地区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得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走向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党中央十分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坚决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物质方面的问题、精神方面的问题才能解决好,民族问题同样才能解决好,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和基本政治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已经定型和成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需要不断坚持和完善,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一)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概念,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写入自己的纲领,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在坚持政治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先,我们的政治制度自信体现在理论方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例如,坚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等。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其次,在实践方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另外,我们的政治制度自信还体现在创新上,政治制度自信并不是守着自己现有的成就骄傲自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进程中,增强制度的创新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了民生的改善,权力腐败的改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但是在如今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在我们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思潮等。因此,我们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

(二)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执行是对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不去实施都如形同虚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度、体制逐渐完善。但是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度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主体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等。因此,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制度的科学性和提高制度透明度。与道德和其他社会规则相比,制度更强调科学性、透明性。在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要强调科学性,制度的构建要符合社会主义大多数人的利益,要符合社会公正的原则,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的要求,这样人们才会去遵循。同时,制度的本身和执行过程还要具有透明度,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对制度内容更加了解,才会形成对制度的认同,进而把制度转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

第二,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制度离不开执行主体的制定和执行,尤其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敢于直面矛盾,形成整个社会人人都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只有制度准确地落实了,才会更加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加强法治社会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转变,观念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面对这种变化我国就要实现依法治国,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首先,法治国家应该树立法律的权威,只有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人们才会尊重和崇尚法律,并付诸实践中。其次,培养和提高公民意识,加强法制宣传,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强法律观念。第三,“坚决推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行政部门是法律的直接执行者,社会成员对法治的感受往往来源于行政部门的执法情况。因此,政府首先应对法治体系有准确把握,才能对社会成员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3]。

(三)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奋斗中做出的选择,不是人为设计的制度,更不是发明创造的制度,具有稳定性与长远性。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必须有战略定力。当今时代,社会全面开放,国内外各种思潮传播,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4]具体的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动,革除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旧的制度和体制,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是要确立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5],从而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改革道路还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我们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使改革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更重要的是,改革必须要有巨大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高层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和阻力所吓倒。同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力量中,更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1]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3-12-27(1).

[2] 黄苇町.苏共亡党二十年祭[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4:5.

[3] 麻宝斌.再论制度执行力[J].理论探讨,2013(2):140-14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83.

[5] 秦宣.构建人类美好制度的“中国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9):21-24.

Strengthening the Confidence in Socialist Poli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U Meng

(Marxism College,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315211, 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has been up-graded to a higher level.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m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ts as an outcome by way of painstaking efforts made by CPC which has exhibited its advantage in the course of undertak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lthough it was originated from that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further commendation has been made according to China’ situation in recent decades, which demonstrate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esses the incomparable superiorit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System could achieve. Currently,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the goal of further reforming and perfecting socialist poli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achieve the renaissance of Chinese nation is more likely to be implemented by wa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fidence in socialist poli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hancing systematic execution power and undertaking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fidence in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of political structure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5.013

路 梦(1994-),女,河北景县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D62

A

1673-2065(2017)05-0094-05

2016-03-23

猜你喜欢
特色制度政治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医的特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完美的特色党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