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以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2017-03-09 12:34翟晓荣窦仲四吴基文刘文中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安徽方向

翟晓荣,窦仲四,吴基文,刘文中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新常态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以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翟晓荣,窦仲四,吴基文,刘文中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后,步入了寒冰期,包括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内的绝大多数煤矿亏损严重,尤其国家提出煤炭去产能的政策后,相继关闭了很多矿井,地质工程专业(尤其矿井地质方向)面临严峻挑战;在分析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与质量。

地质工程; 人才培养; 专业特色

一、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简介及所面临的挑战

地质工程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本科专业。我国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多,且各具特色[1-3]。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是该校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其前身为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依托学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为我们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煤田地质人才[4-5]。在长久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地质工程专业以服务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在煤炭地质的教学和科研方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近年来成为了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之一。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校重点学科、安徽省高校省级教改示范本科专业及安徽省重点学科。目前,为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然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供给迅速增长及国家能源结构的逐步调整,煤炭市场在经历了十年黄金期后,受经济转型、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6]。目前,以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典型的主要以培养煤炭行业人才的高校在本科生培养、就业等方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低迷的市场需求下,如何调整专业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最初主要针对煤矿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方向进行专业建设。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以煤田地质、矿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及矿井水文地质等课程为主,知识结构体系相对单一。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全国各大煤炭企业,且以两淮矿区为主。在实践教学方面,分别有地质认识实习(两周)、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五周)及生产认识实习(两周),学校较为重视,无论在经费还是人员方面都投入较大。在专业方向选择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大三进行方向选择,其学习方向有两方面:一是煤炭资源勘探方向;二是工程地质方向。目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 课程结构设置单一

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多元化,在专业课方面依旧以煤炭地质领域相关专业为主,对工程勘察方面课程偏少,且在该方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矿井地质领域,在当前煤炭市场下滑形势下,应加强专业多元化发展,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方向

(二) 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

大三选择专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缺陷,当下大学生跟风、从众思想明显,有些同学对专业方向了解不深入,看到班级其他同学选择某个方向,就盲目跟着选择,不懂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去选择。例如,有些同学得知煤炭行业不景气,出现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全部选择工程地质方向,而资源勘探方向无人选择的局面,这样一来就可能造成就业时,某一专业方向毕业生扎堆,加大了工作竞争力度;另一方面,大三分专业方向后会造成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与学习专业不符的情况,例如以往毕业生就出现过在大三、大四两年学习工程地质方向最终到煤炭企业工作,也有学习煤炭资源方向的学生到工勘单位工作的局面,对今后工作发展不利。

(三) 实习实践基地相对薄弱

在生产实习方面安排不尽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场地随机,目前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生产认识实习以工程勘察实习为主,目前实习为“一对多”,基本上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且多为青年教师,大多数自身的实践经验也不丰富,更偏重理论教学,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带起实习来比较吃力,实习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实习场地选择上也比较盲目,主要还是依靠个别老教师依托自身的社会关系寻求实习场所,比较被动,缺少稳定的合作单位。

三、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针对目前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 发挥传统优势专业特色,拓宽专业路径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传统特色是以煤矿地质为主体,在当前煤炭形势下滑条件下,不应该放弃传统特色,应做到在努力发挥传统优势上积极多元发展,在通过传统基础课程,如地球物理勘探、矿井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工程地质学等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尽量开设一些交叉型课程,如地矿类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可开设岩土工程勘察类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实习乃至最后就业时能够将就业领域由传统的煤炭单位、地勘单位延伸至建筑、公路、铁路及水利等岗位。

(二) 调整专业方向选择,培养综合型人才

大学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现在的大众教育,大学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也由原来的精而专到现在的泛而广[7-8]。因此,在大学后期专业方向的选择上也应该注重拓宽专业宽度,由现在的分专业方向学习回归到不分方向,无论是煤炭资源方向还是工程方向的主干基础课程都纳入学习范围,这样不仅可缓解就业岗位问题,拓宽就业范围,而且对于传统优势学科的保留和发展也有益处,学生全面学习了地质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将来走向就业岗位,不管哪个方向都能够很快上手。

(三) 提升教师工作能力,积极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教育学中明确指出,大学教育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服务社会,即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的关键是大学教师,大学教师自身素质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9]。因此,加强地质工程教师的个人素质,如可通过到高水平大学访问、进修,以达到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目的。此外,还应适当引进工程地质方向教师,给我校传统特色专业注入新鲜血液。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对于生产实习环节应投入更多精力,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应采用老教师搭档新教师的模式,此外最好能让生产单位配备专业人员参与实习指导,尽快让青年教师熟悉现场教学环节,提升专业水平,必要时可委派青年教师进行从业培训。

四、结语

在新常态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出了对我校地质工程模式现有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只有将教师、学生和现场实践这三者积极调动起来,才能够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今后我们将积极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场工作技术能力,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1] 王明梁,孙林华.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宿州学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6(1):37-40.

[2] 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5(4):34-38.

[3] 赵志根,严家平,陈萍,等.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8-20.

[4] 张平松,桂和荣,严家平,等. 加强地质专业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45-47.

[5] 李家卓.新常态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24):176-177.

[6] 张珍,陈勇.浅议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教育[J].轻工科技,2012(1):146-147.

[7] 吴超凡.新建本科院校地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2011(2):112-115.

[8] 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350.

2017-03-01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KJ2016A826); 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编号:QN201612)

翟晓荣(1986-),男,山西阳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煤矿地质及岩体力学。

G642

A

1671-4733(2017)03-0098-02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安徽方向
昆明理工大学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