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力多斯·卡的尔白克(新疆财经大学体育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浅析阳光体育运动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依力多斯·卡的尔白克(新疆财经大学体育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为了能够使健康第一的目标顺利实现,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亿万学生中逐渐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高校推广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将阳光体育教育作为导向,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角度出发,对其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意义,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同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而探究了阳光体育运动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了笔者的个人建议,以期能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推广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为日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意义可行性发展路径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后就需要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等进行革新。伴随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基本教学要素的改革与更新势在必行,而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必定将应运而生,对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在高校学生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使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2006年12月23日,阳光体育运动被首次提出,旨在解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融入大自然,沐浴阳光,享受运动乐趣,通过运动使学生获得健康、快乐。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的体育认识进一步提高,;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得到全面实施;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使“健康第一”、“阳光体育”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学生走向户外,融入大自然,享受阳光,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使其自身的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得到培养,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行性,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致性目标
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以使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纲要》中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得到强调,即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提高,由此可见,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致性目标。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推广,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的实现,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够使阳光体育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两者之间存在互相激励、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将阳光体育运动同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是具备一定理论可行性的。
2.2、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目标是通过相关体育理论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体育素养得到培养。而阳光体育运动在保留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还强调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终身体育能力与体育文化素质等。同时,对于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度也更加重视,充分利用了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和体育社团等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而能够使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培养,所以,阳光体育运动同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2.3、阳光体育运动能够加强高校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
为了可以将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精髓传递给在校的每一位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应在“健康第一”重要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对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有效的调整,将学生体质、体育锻炼意识与体育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多样化校园社团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进而使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能力与主动参与意识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
2.4、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精神只有同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才能够展现出来。高校应该对国家关于体育课时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将体育课上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
由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可知,体育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到高校体育的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尤其是对学生的兴趣、个性与自制能力等应该重点培养。将学生、社会对健康的切实需求作为切入点,不断革新,对体育教学内容不断甄选、丰富,同时还要使每一个课程内容之间加强练习,使不必要的脱节、重复等问题得以避免。
此外,考虑到课程的发展,还要适当增加选修课,这些选修课教学内容主要以多学科的交叉为主,能够将当代体育健身发展水平反映出来,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技能得到增强,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真正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才能够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得到深化。
伴随“素质教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能够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得到发挥。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地、及时地转变,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使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基于此,笔者对阳光体育运动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路径进行如下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3.1、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理念,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对于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管运用哪种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都应该始终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理念,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不管采用何种体育教学模式,如成功、群体、快乐、情境等,都只能作为一种表面载体,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生理的各种指标健康。
高校体育教师应依照体育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标准等进行合理选择,将学生的生理健康问题突显出来。当学生的生理各项指标达到健康标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按照教材、组织教法的特征,因材施教,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例如,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等,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最终教育目标。
3.2、对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应用
在体能、技能、价值观、自我认识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主体性的特征则是因人而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使体育教学的素材得到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也逐渐开始多样化的发展。所以,基于受教育对象相对复杂的情况,无论哪种体育教学模式,哪种体育教学素材,都不能够适宜于任何教学阶段、教学环境、教学材料与教学对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存在有效的功能,而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对于体育教学中“纲要”的贯彻与实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应该科学、合理、有效地分析体育教学模式,对不同体育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点、缺点和适应条件充分了解。此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按照体育教学过程中各项要素的基本要求,对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择,使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功能上的互补。
3.3、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生态环境
良好的体育教育生态环境能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建立坚实的人力基础、物力基础与财力基础,使体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水平与利用效率得到优化,使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得到提高。首先,应该使高校各层次体育教育工作者对阳光体育运动加强认识,了解其紧迫性与必要性。解除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束缚,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全面提高;其次,对高校阳光体育的制度建设进行加强,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建立制度基础与长效工作机制,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多样化、经常性的进行促进此项活动的常态化发展;最后,由于高校管理部门深化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使高校阳光体育教育的保障机制与资源投入、制度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为体育教学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做出保证。
3.4、制定科学的测试标准
每个教学过程都需要教学评价来对其具体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对于阳光体育运动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测试标准。伴随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推广,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的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因此,不仅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测试标准,还要将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作为依据,以保证测试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
3.5、引入现代化的体育教育手段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都离不开课堂教学。伴随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与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例如,某个武术动作的分解动作可以通过微课的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更加方便学生对整套武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现代化体育教育手段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负担得到减轻,还能够使学生的业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其同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是十分可行的,主要原因是:(1)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致性目标;(2)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3)阳光体育运动能够加强高校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4)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1]夏贵霞.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2).
[2]左海燕.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23).
[3]王满.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9(9).
[4]李欣悦.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5).
[5]陶宏军,龚剑.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的探索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27(5).
[6]高剑峰.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结构体系构建[J].求知导刊,2015(5).
[7]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29(5).
[8]刘炜.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3).
[9]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1).
[10]朱建红,刘成兵.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8,5(12).
G807
A
1006-8902-(2017)-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