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2017-03-09 10:26邓志英
关键词:供给农产品经营

邓志英,黄 毅

(湖南工程学院a.经济学院;b.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互联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邓志英a,黄 毅b

(湖南工程学院a.经济学院;b.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互联网技术对降低农产品成本,拓宽农产品去库存途径,弥补农业生产经营短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体系创新、智能化生产、农村金融创新相结合,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融入互联网浪潮,必须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互联网技术,培养农业互联网技术人才来保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互联网+;农业供给侧;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生产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必须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加强农业与互联网的协调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互联网 + 农业” 改变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经营模式、组织形态与产业生态,运用互联网技术从经营、生产、销售、服务、金融各环节优化传统农业产业链,重新调整农业经营生产结构,将传统农业发展成为新型、高效、精准的现代化农业。“互联网+农业”是农业与互联网发展的深度融合,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品质,实现生产精准化、经营规模化、加工智能化、管理科学化、销售快捷化的目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从生产、供给角度来探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将互联网与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服务方式、生产加工、农村金融创新相结合,从供给侧方面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本研究的思路。

一 “互联网+”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分散且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传统落后。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突出,农产品供给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农民收入总体仍然偏低、增速放缓;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用地过度耕种与耕地撂荒并存;农产品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矛盾;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和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农村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发展中的弊端,必须从农业供给侧方面着手,通过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生产要素生产率。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

(一)降低了农产品供给流通成本

解决信息不对称。传统农业生产都是各自为政,根据当地的气候和习惯种植农产品,农产品大多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基础在周边销售,成本高,利润低。盲目生产和销售是造成农业经营生产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农业的生产与经营必须以市场为主导,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动,以适应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生产、经营、销售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农业”的实现,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互联互通,将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有效连接。涉农电商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交易撮合、贸易结算、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交易各方通过互联网搜索及时掌握有关土地、资本、人才、社会化服务及市场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市场趋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资源浪费,从各个环节大大节省了农产品成本。

缩减流通销售环节。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方式通过三四级销售商的转手进行销售,中间的运输成本及各销售商的利润都构成商品价格的一部分,致使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偏高,但是种植户收入仍然偏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通过各种涉农电商平台,或农户、加工厂自建电商平台,将三级、四级批发及零售商集中到电商平台,各方可以通过QQ、微信、SNS等网络资源进行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各类产品的品质、性能及价格情况,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捷径,整个供应链条的长度大大缩短,从根本上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交易规模及效率。

(二)拓宽农产品去库存的途径

网络营销中的C2B模式、订单农业模式,用户先下订单,农户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大数据分析将根据本年度的产品供需状况指导下期农业供给,保证了农产品供求平衡。开设的网络销售及售后平台与农场服务相联系,构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监控,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食品质量安全。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提高消费者消费信心。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有效实现农产品供求市场的对接,解决传统农产品市场中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库存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国际国内各种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大大降低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互联网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市场起主导作用,随时掌握国际农产品市场动态变化,种植生产国际国内需求旺盛的品种,减少生产过剩、没有国际竞争力品种的种植。互联网技术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中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好的解决途径。

(三)弥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大短板

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短板”。 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现代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与服务是弥补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我国农产品价格偏高,土地租金偏高,生产成本高、化肥滥用严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互联网技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克服地域分散、人员分散的弊端,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专业技术服务将分散的小型农户经营纳入规范化、现代化的生产中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利用互联网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专业技术与服务,是弥补农村生产分散、落后,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的有效措施。

(四)促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涉农电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出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交叉重组、互动融合,也是拓展农民增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拓展传统农业产业集群边界,实现农业经营主体跨产业、跨地域对接、整合外部产业链资源,构建开放、动态的农业产业链生态体系。“互联网+”农产品加工的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带动农业向第二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以农业生产租赁业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食物短链、社区支农、会员配送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带动农业向第三产业的纵深发展。“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为实现农村一二三次产业的互动融合提供网络环境支撑。

二 “互联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路径

(一)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农村人才不足,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式。互联网+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有效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广大分散农户。通过开设土地流转网,加快土地流转方式,实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土地三权分置”。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174.9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5%,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促进移动互联网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企业主打品牌开设旗舰店,开通微信公共平台,让电子商务成为企业销售新的增长点,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产业联盟依靠互联网搭建网络平台,聚合与同产业链或者相关产业链的利益同盟,把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业务单元聚合在平台上,做大自己优势业务,其它业务环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络众包。[1]31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开发“云管理服务平台”,为合作社提供云管理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的融资难、销售难、管理难三大问题。[2]新型经营主体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深化专业分工、满足个性需求,基于大数据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线上线下信用评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企业品牌、个人品牌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各种资源与要素实现集约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现代企业化科学管理。依靠互联网技术,将创新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开辟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途径。

(二)互联网+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但全国仍2/3的土地由超小规模的农户经营,要将这部分散的、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起来,必须依靠服务规模化。[3]110服务规模化必须依靠互联网技术,才能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生产经营分散的现状。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多样化网络化农业服务模式。截止2016年,我国已在17个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全国注册登记且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达到3.76万个,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2.7%。农资综合电商平台,除了销售农产品以外,提供农技服务、测土配肥、海外购销,也包括产品美工、推广运营、储运、包装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云农场、云公社、农一网、种地宝、村村通、易农商城都是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创新的产物。加强与系统外专业站所资源对接和业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农资服务平台实现定制服务引导消费,形成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丰富农业服务手段。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成立新型专业化服务公司及专业服务组织中心,加强农业信息交流,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如农业技术咨询、技术推广、防疫服务、托管服务、土壤测试、土地流转等信息,连接专业机构与分散农户,通过专业的、统一的农业服务,实现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及难点,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短板。

(三)互联网+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供给,供给重点在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人民大众日益满足的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实现低端产品向中高端农产品转化。农业生产的计划、过程、加工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全过程。

农业生产前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农资供给、生产计划、收益预期等问题。农资供给及服务方可以通过各类涉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数量以及销售对象上实现精准定位,需求方也可以通过涉农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市场的供给情况。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可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机械及农用工具交易的速度和效率。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海量的农产品信息进行分析,确定下期种植生产的品种和规模。提前订单的方式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有计划地种植与生产,无需考虑销售不畅的问题。各种资源与数据的整合,可以提前预知农业生产的成本与收益,计算利润率,初步确定市场的供需状况,提高生产的效率。

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全程监控与科学管理。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先进感知与遥感、信息采集与传输、计算机智能处理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种植业的灌溉、施肥过程做到精确和可控,提前监测与预防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肥度、温度、湿度等参数,对农产品整个生长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测。畜牧业将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推广应用精准饲喂、在线监控动物疫病、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水产业将物联网设备、技术应用于养殖水质实时监控、工厂化养殖监测、专家在线指导等。[4]12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远程监控、提前预测、智能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大大降低管理及原料成本,减少农业生态污染。通过互联网搭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介,实行服务规模化,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专业针对性服务也是实现农业精准生产的途径。

农产品种植完成以后,必须通过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机器视觉技术、先进传感技术、数字技术等集成应用,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5]69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原料采购、订单处理、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质量管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上信息的顺畅交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和高效化,让消费者了解食品来源及加工过程,提高产品透明度和可信度。如:娃哈哈集团采用实时数据库技术,智能化在线控制生产车间,物联网和智能机器人物流管理系统等技术,将信息技术与食品加工深度融合。中粮集团将智能制造与云计算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管理,采用ECR模式,将批发商、零售商、制造商经济活动进行整合,以最低成本、最快的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6]

(四)互联网+农村金融创新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业务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及金融机构相竞争夺的目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融资成本和信息透明度。便捷的渠道、低门槛的准入和人性化的操作,使得客户群快速扩大,各类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借助互联网优势,各种农村互联网金融主体面向农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以村村乐、大北农、新希望为代表的三农服务商:村村乐提供村村贷、村村融等金融产品,大北农集团嫁接农富贷、农银贷、农富宝、扶持金四个服务板块,新希望公司提供惠农贷与应收贷服务。以阿里、京东、一亩田、云农场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开通支付宝、京东白条、农易贷、云农宝等业务。以宜信、开鑫贷、翼龙贷等为代表的P2P平台提供宜农贷、农商贷、宜信租赁、惠农贷、三农小额信贷业务。以农业银行、农信社、邮储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通过网上银行提供涉农信贷业务,推出惠农卡及在线支付等业务,将传统柜台办理的一些业务转移到线上经营。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银行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投资理财、金融信息等全方位无缝、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面向农村市场,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网上支付业务,为客户提供便捷、快速的金融支付服务。民间借贷机构借助互联网开始提供涉农信贷,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农民实现网上业务申请、自助缴费、购买机票、网上购物等金融服务。互联网农村金融改变了银行经营及用户融资方式,云计算提升了计算效率,降低交易处理成本,大数据提高数据分析效率,金融机构在客户筛选、信用评级方面做得更精确、业务流程办理更加高效,使人们更好地甄别和预测风险,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 “互联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意识,积极融入互联网浪潮

广大农业经营主体转变思想意识,紧紧跟随信息化社会发展脚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适应信息化市场需求,主动学习,学会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农村网民占网民总数28.4%,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37.1%,农村网络零售额仅占到14.14%,农村互联网使用的数量及规模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3,参与土地流转的主体大多进城务工农民,还有2/3的土地仍进行小规模自主经营。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鼓励返乡农民、市民及生产能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广大农村开创新天地。政府为农民免费提供上网技术培训,对农户购买电脑、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实行补贴,提高农民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积极性。通过掌握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创造出看得见的利益和摸得着的实惠,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调动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互联网浪潮的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公路、物流等方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证农产品高效、便捷的流通。除了政府资金支持以外,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村,或通过众筹资金等方式,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实现村村通公路,降低农村运输成本。以电商企业牵头,推动农村信用社、超市、快递网点等基层农村物流节点建设,鼓励物流快递向乡、村延伸。建设农业互联网产业基地为核心,完善农业互联网生产经营环境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农资电商最大的障碍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技术不能实现跨地域跨领域的整合,互联网+农业是纸上谈兵。目前,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7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光纤入户率低。利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契机,增加农村宽带入户率,提高互联网、移动网络、手机通讯普及率,促进互联网与手机、电视等融合。加强农业产品网络信息推广,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在条件成熟地区可以推进“三网”融合,也是实现互联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开设专项资金,创新农业互联网技术

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给予互联网企业涉农项目及技术以支持。互联网+农业需要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必须开设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在互联网+农业应用中起到示范作用。

中国软件产业应用领域中农业远远落后于金融、电信、交通、电力、医疗等行业,必须开发适用型农业技术。政府将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农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完善涉农部门交流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网站信息,整合各种涉农系统,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完善农产品产业链追溯体系及技术标准,加强网络监管,运用现代信息与智能装备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物联网数据高效传输及功耗等关键问题,为系统集成和批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成立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标准的技术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实现农产品标准化。

(四)利用互联网,培养农业互联网技术人才

培养掌握信息技术、拥有网络思维、精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新世纪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与农业科教相结合,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互联网技术开设农业科教平台、智慧农民云平台,自主学习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知识及电子商务业务技能。与大、中专院校或相关企业合作,将传统授课方式与远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升培训效果与效率。据报道,目前农业部科教司正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整合了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云平台将上线的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免费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7]农民可以通过与专家、技术人员交流,随时掌握市场信息,调整经营生产方式。通过互联网达到随时学习、终身学习,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

[1] 寇光涛,卢凤君.“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实践总结与创新路径[J].农村经济,2016(8):30-34.

[2] “互联网+”携手农民合作社[EB/OL].中国政协新闻网.http://cppcc.people.com.cn/n/2015/0428/c34948-26914273.html.

[3]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设[J].改革,2016,2(264):104-115.

[4] 张合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三个维度[J].农业工程技术,2016(9):12.

[5] 郭作玉.看“互联网 +”如何重构农业现代化[J].2016(6):68-72.

[6] 土流网.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互联网+”研究站[EB/OL].http://www.tuliu.com/read-34602.html.

[7] “互联网+”提升乡村品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28580606.htm.新华网.

OntheInnovativePathoftheStructuralReformofAgriculturalSupplySideBasedOnthe“Internet+”

DENG Zhiyinga, HUANG Yib

(a. School of Economics, b. College of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 China)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the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anding destocking way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making up the biggest shortcom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new agri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intelligent production, and the rural financial innovation with “internet+” is an innovative path to realize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Agricultural producers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the internet. To increase investment to perfect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innovate agricultural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o develop internet technical personnel should be asopted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ternet+;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intelligent production

2016-12-27

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对湖南省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 (16C0408);2016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国家持久粮食安全背景下我国农村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研究” (16YBA120)。

邓志英(1978-),女,湖南茶陵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F303.3

A

1671-1181(2017)04-0019-05

猜你喜欢
供给农产品经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