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高校排球教学中大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
□刘会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排球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排球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排球技能的重要基础,本文就主要针对高校排球教学中学生排球意识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高校体育排球教学排球意识
在高校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进行排球技术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可以熟练的掌握排球技术,但是却不能很好的适应排球赛场的气氛和环境,无法适应比赛节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参加比赛时发挥失常,这与学生的排球意识不强有密切的关系。排球意识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自如应对各种比赛并且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排球意识的培养方面,应当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动作的强化、训练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赛场形势的判断力和分析力。只有提高学生的排球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排球技能的提升,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所谓的排球意识说的就是人们在排球运动中,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而产生的认识排球活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与能力。通常意义上的排球意识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运用意识和战术运用意识。技术运用意识是基础,指的是学生在参与排球比赛时具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体系,可以根据赛场上的形势变化及时找到正确的应对技术,并且可以灵活转换不同的技术。学生在参与排球比赛时需要根据对方的技术变化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时就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排球技术和动作,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战术运用的意识指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运用技术时的心理配合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法,这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意识,学生必须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赛场上的形势变化的判断思维,采取相应的战术调整,获得比赛的主动权。
排球意识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的目的性。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具有清晰的头脑,明确不同的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所以每一项技术的训练都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力求每个技术动作都有明确的战术目的,这样才能增强进攻的攻击性,有利于获得主动权。第二,战术的灵活性。在排球比赛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需要结合不同的时间、空间以及队员等因素的变化,准确的掌握技术的灵活性。第三,判断的准确性。任何比赛的过程中都包含很多无法预料的变化情况,作为运动员必须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既要观察人又要观察球,既要对当前的情况作出判断又要对下一刻的形势变化作出预判,才能准确的选择合适的技战术运用,所以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并且能够洞察未来,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第四,攻防的主动性。为了避开对方的拦网提高扣球的成功率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去积极进攻,并使进攻行动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攻击性就是造成声势,压倒对方,千方百计从对方弱点突破;突然性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想方设法使对方拦网措手不及。进攻与防守是矛盾的统一体,防守是进攻的基础,而进攻是防守的继续。目前一般都采用能组织快攻战术的防守阵形使对方进攻有压力感。
大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排球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排球技术的学习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技能,但是却不能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增强学生在赛场上的应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首要的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的技术培养以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排球意识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实现技术和战术的有效结合,并且取得比赛的胜利。同时,大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也是符合排球运动特征的基本需求,学生在参与排球比赛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快速的进攻和防守的转换,这时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判断力和分析力,并且可以根据判断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应对,这都需要以较强的排球意识为基础。另外,大学生在排球技术和战术的运用能力方面无法与专业的排球运动员相比,但是通过排球意识的培养可以对此进行有效的弥补,使学生同样可以感受到排球运动的乐趣,从而更好的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大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强化,影响学生排球意识培养的也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指的是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以及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排球学习的兴趣等;客观因素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排球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配备等。为了促进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需要同时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排球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3.1、技术运用不合理
当前高校排球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进行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再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动作的运用也较为生硬。当学生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时,则无法灵活运用,更无法实现技术和战术的有效配合。比如,负责主攻手的学生通常能根据对方的技术变化进行拦网或者其他应对技术,但是却不能根据对方的进攻而调整自己的进攻策略,无法准确的找到对方防守的空缺,这时的强攻往往会适得其反。
3.2、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全体成员的积极配合,但是很多大学生在配合意识方面都不强。比如主攻手在进攻时,不能得到副攻和二传手的掩护与配合,这时就成为了单枪匹马的进攻,很容易给对手创造可乘之机,降低自己的进攻效率。另外,如果团队中的成员在思想上不能达成一致也很难完成有效配合,比如有的学生求胜心强烈因此全力以赴,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比赛重在参与,所以在进攻和防守方面都显得十分保守,这时每个成员的意识节奏不同,就很难形成一致的进攻步伐,自然无法取得比赛的胜利。
3.3、攻守转换意识薄弱
排球比赛的过程是进场进攻和防守的博弈站,在整个比赛时间段需要进行多次防守和进攻的转换,而每个转换的瞬间都可能成为对手攻破的时机,这就需要团队成员具有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可以及时调整进攻和防守的节奏。但是很多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角色意识都不强,刚刚进攻完成就马上撤回,却不能及时做好防守准备,结果往往是将主动的进攻演变为一场被动的防守。
4.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保证大学生可以在参与排球运动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积累。排球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大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才能指导他们训练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排球意识,首要的就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知识的学习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较高水平的比赛,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从比赛录像中观察运动员采用的技术和战术,教师再配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4.2、熟练掌握基础的技术动作
基础技术是完成所有技术和战术运用的前提,学生只有熟练掌握的基础动作才能完成后续的训练。所以,如果将过多的精力用来完成技术配合与战术运用却忽略了基础动作的练习,那么就会造成基础不扎实的情况,这样在比赛中就很难掌握主动权。所以,要注重学生基础动作的训练,在训练中强化基础技术动作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动作,才能在赛场上灵活运用,有利于促进排球技术水平的提升。
4.3、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提升
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也是排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略了学生的技战术运用的训练,就无法将相关的技战术进行良好的配合,很容易在比赛的过程中暴露自身的缺陷,容易造成比赛失利。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战术运用技能,并且将不同的技战术进行灵活组合与运用,有目的性的开展相关的对抗训练,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赛场应变能力。技战术的训练需要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的技术动作以后,再开展有针对性的组合训练,适当加入对抗因素,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各种技战术的配合运用,从而完成比赛。另外,在攻防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学生自由组合各种技战术动作能力,形成正确的排球意识。
4.4、赛场形势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技术和动作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在参与比赛时,是否能够对赛场上的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也是影响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也是排球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排球比赛的过程是紧张而且激烈的,赛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赛场上的形势也会瞬息万变,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敏锐的判断力和观察力,那么就无法准确的作出应对,无法针对赛场上的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战术组合。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排球意识。
综上所述,排球意识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排球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排球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排球技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战术运用能力。因此,为了促进排球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要重视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动作的强化、训练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赛场形势的判断力和分析力的培养等途径,开展系统的排球意识培养,使学生在技能获得提升的同时,也可以形成更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排球意识,赢得比赛的胜利。
[1]王丹.高校排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排球意识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J].西部皮革,2016(05).
[2]马超.分析高校排球教学中大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6).
[3]马金玉.论高校排球技战术教学中对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4]胡强.高校排球教学中排球意识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03).
[5]吴永刚.高校排球教学中大学生排球意识的培养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7).
G842
A
1006-8902-2017-(02)-ZQ
刘会敏(198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现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