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修复工作现状及策略

2017-03-09 07:57刘雪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作

刘雪珊

(韩山师范学院 综合档案室,广东 潮州 521041)

高校档案修复工作现状及策略

刘雪珊

(韩山师范学院 综合档案室,广东 潮州 521041)

高校档案修复工作对高校校史研究、科研成果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档案修复工作仍处于开发阶段,存在理论研究滞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各高校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加快建立档案修复制度和修复中心,加强人才知识实践培养,与数字化中心合作,设立专项资金、引进档案修复设备等策略,从而保护、传承和开发高校档案历史文化资源。

高校档案;修复技术;现状;对策;制度;人才

档案是原始文件的历史记录,是有保存价值的已办文件。“一纸档案易生难修”,一个时间点可生成的档案不可胜数,却难以抢修该时间点生成的所有档案。档案修复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复杂工作,包括修复前的冷冻杀菌杀虫卵、脱酸环节,修复过程的托裱、补洞等技术,修复后的晾晒、装订等,都要求修复人员具备精湛的技术和恒久的耐心。鉴于广东省档案修复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2016年12月广东省档案局和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组织了关于高校档案修复技术的培训,本文将结合在本次培训中接触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高校档案修复工作展开论述。

档案修复核心技术是修补与托裱。“修补”即在原档案纸张上进行补缺、挖补、接边、溜口等,该技术适用于破损面积较小、程度轻的档案。“托裱”是在档案原件后托上一层手工纸,增强档案纸张强度,其适用于损坏面积较大,酸化霉化严重,纸张脆化等破损程度严重的档案。一般情况下,修复方法应根据破损等级进行选择。为尽量不破坏档案原貌,能修补的档案则不采取托裱法,能采用物理方法处理的不采用化学方法[1]。修复纸张应根据原档案载体材料选取强度较好的宣纸、玉扣纸、竹纸等。此外,修复人员能否及时总结心得体会和经验技巧,影响其自身知识的构建,更影响档案修复的质量。修复是一项细微手工活,对修复人员细致、专注和沉稳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2]。修复人员需能长期在安静且精神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工作,且要做到娴熟使用修复工具、及时总结碎片拼接技巧等。

一、高校档案修复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古文物历史保护和档案工作的开展,档案修复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记忆工程”的投入,不仅在政策方面给予工作方向的指引,而且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投入。各地区各部门响应政策号召,开发珍贵档案资源,为发展寻找记忆,突破现状,借鉴创新。在此过程,很多地区和部门发现,很多档案存在破损、霉化、酸化、脆化、字迹褪色等问题,其中包括一些有上百年历史文化的高校档案。因此,档案修复成为目前有效保护和开发档案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和部门档案资源开发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高校档案馆(室)作为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载体的管理机构,在校内不仅为师生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在校外更负有传播优秀校园文化、名人精神的社会担当。因此对高校珍贵破损档案的修复和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包括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

(一)历史考证与校史研究的真实记载

校史是一所学校成长的见证,是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珍贵资料。而校史资料主要来源于学校档案馆(室)。特别是一些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高校,早期的档案更是编撰校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然而,受到历史时空条件影响,一些名人签字、手写的行政档案、书信都已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影响校史、杰出校友的相关研究。如2016年12月广东省本档案局和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组织的培训会上,展示了很多民国破损档案,有学校行政文件、民国学生毕业证书、民国往来财务收据等,都是校史研究及一定时期历史研究的真实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考证和研究价值,是高校待开发的珍贵档案资源。因此,对于民国破损的高校档案更应及时抢救、修复,更好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二)科研成果的传承载体

高校档案特色在于教学类档案和科研成果档案,保护教学科研档案是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使命。另外,高校档案为前人科研成果提供重要载体。高校档案记录前人活动的轨迹,对社会文史研究、科技研究都有极大贡献。但由于时间、环境、气候等因素,很多珍贵科研档案也逐渐面临酸化霉化的困境,如培训会上广东海洋大学一老师展示的修复的本校老教授撰写的航海科研书籍,也因沿海湿润气候及保存条件限制,导致纸张脆化现象严重,后经抢修,恢复原貌且可供校史馆参观者翻阅。可见,高校档案作为科研成果的传承载体,其修复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二、高校档案修复工作现状

(一)理论研究滞后,制度尚未健全

档案修复技艺传承沿用传统的师徒制,采用编教材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主要通过口口相传和实践培训传授修复技艺。但在理论和制度研究方面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笔者对2000-2016 CNKI发表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与档案修复相关的期刊论文仅有422条数据,相比档案管理研究等领域数量明显不足。且有关档案修复研究的相关论文多为经验总结,旧话重谈,缺乏新意。现代管理理念提倡的已不仅停留于实体管理,还有与实体管理相关的知识管理。所以,档案研究理论也应适应现代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制度研究方面,国家档案局于2001年开始实施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00)后,至今尚未出台较为系统全面专门的档案修复操作规范。档案修复相关制度如质量鉴定和评估制度、《档案破损程度定级标准》等亟待制定和完善,目前虽有《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WH/T22-2006),但古籍与档案在装帧形式、保存目的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3]

(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严重落后

当前,档案工作停留在收集、整理、归档等日常基础工作,对于档案实体的保存与发展缺乏长远的目光,往往在档案受损严重后才移交至档案修复机构进行抢救。社会修复人才集中在修复机构和中心,且大多修复专家上了年纪,年轻修复人才流动性大,从事档案修复工作研究的高校一线教师甚少。据访谈,大多数高校档案工作者都表示第一次接触档案修复方面的知识,对文书档案出现的字迹褪色、脆化等现象存疑而不知所措。客观方面,由于档案工作在高校各部门工作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大多数高校的档案工作机构隶属于学校办公室、图书馆等部门,档案工作机构缺少一定的行政管理权,专业技术培训机会较少。主观方面,传统的档案工作从业人员学历低、职称低、工资待遇低、专业不对口等,造成多数档案工作者自我成就感低,安于现状。因此,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难以改变。

(三)高校档案修复工作呈“不平衡”状态

档案修复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鼓励。广东省最先开展档案修复工作的高校是中山大学,并有专门的修复中心负责,培养部分研究生学习修复技能。由于待修复档案数量较多,高校档案修复工作仍需与社会修复机构合作完成,主要包括:将破损老档案承包给外包机构修复,与研发公司进行技术开发合作,如脱酸药水的研制与合作培养实践型修复人才等。各高校认同、支持档案修复工作,却因种种条件限制,使得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重点高校档案修复工作发展较快,而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档案修复工作尚未发展,各高校间的档案修复工作研究水平呈“不平衡”状态。一方面,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修复工作不了解不重视,导致资金、技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对于是否需耗费巨资投入高校档案修复工作研究,各高校档案工作者亦有不同看法。多数档案工作者认为平时查档、归档工作占据大部分时间,如还需自己参与修复工作,其时间精力不够,且修复成品的专业性比不上外包机构。笔者认为,如所在高校设有档案学相关专业,则更需配备专业的档案修复人才和修复中心,协同学生投入开展档案修复工作,形成产学研相融合的新型档案室。

三、高校档案修复工作实施策略

(一)健全档案修复工作制度,成立修复中心

档案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包括技术规范、破损档案等级鉴定指标、修复后档案质量评估制度等。健全档案修复工作制度,首先国家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较为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质量鉴定标准,包括修复材料规格、托裱技术要求、修补要求、装订要求、修复后质量鉴定方法、等级和标准等。档案修复标准的制定可借鉴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但仍要根据档案自身属性对档案的修复过程、方法和技术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系统的档案修复标准体系。

各高校档案主管部门应在国家档案修复制度指导下,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学校相关专业资源,成立修复中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修复操作流程,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修复中心主要负责定期观察、分析库房档案载体状态,形成档案材料组成及其脆弱性的鉴定研究报告,对报告中呈现需修复的破损虫蛀档案进行分期分批的专业修复工作,组织和管理修复中心人员开展修复工作等,从而延长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的纸质档案的生命周期。

(二)加强修复人才的知识实践培养

首先,档案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专业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加强理论实践的教育培训。档案主管部门应对档案的保护及发展工作有科学的规划,将档案修复工作纳入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注重引进更多高学历、年轻化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通过职称晋升、行政奖励等激励档案工作者由传统的“档案收集者”转为“档案保护者和开发者”,为档案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努力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

其次,结合高校目前档案工作人员实际情况,档案修复人才培养最直接可行的方法是开展修复技术培训。高校可通过开设档案修复讲座、基础修复技术培训,加强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修复实操水平,如基本的去污、去酸、纸质加固等技术。对于专业修复人才的培养,国家档案局可借鉴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古籍修复培训班经验,定期组织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档案修复培训班,使档案工作人员学习更系统全面的档案修复技术知识,国家档案局还应引导省、市、县等档案部门进行联合合作,从全国纸质文献修复专家库中选派优秀专家为各级单位进行专业培训。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与相关档案修复机构、企业等联合培养本校档案学专业学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实习机会,从而提高本校档案专业的应用水平。

(三)与数字化中心合作,严格修复程序

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21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可见,档案修复部门需与数字化中心进行技术合作,采用先进的设备和保护技术,对破损程度不同、保密等级不同的档案采用不同的修复程序。为避免档案在修复和数字化过程中重复拆装等问题,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修复工作间应建立直接的“快速通道”[4]。

在修复前,档案馆专业技术人员应与档案修复中心协同为档案进行破损级别鉴定,级别稍低、破损程度较轻的直接交由数字化中心,对档案去污、除尘、贴边处理后进行数字化加工、保存。级别较高、破损程度严重的档案应及时交由修复中心或外包机构进行及时抢救,并对修复后档案进行质量鉴定后数字化处理。此过程中,数字化中心不再重复拆装已修复的档案,直接在数字化完成后一次性装订。另外,涉及国家机密的档案及馆藏珍贵档案,则应由修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进行抢修和相关保护工作后,方可交由数字化处理中心开展扫描等相关工作[5]。在移交至数字化中心加工时,档案修复中心应造册对往来交接的档案进行登记,避免出现档案缺页或遗失等问题。

(四)设立专项资金,引进档案修复设备仪器

档案修复的核心在于技术。技术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支持,而资金投入和仪器设备是档案修复的必要条件。但很多高校档案室资金紧张,经费投入不足,连基本的高清扫描仪、温湿度测控仪等设备都尚未引进,可见档案修复保护工作未引起高校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

2016年4月,国家财政部、档案局印发《国家重点档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各所属档案部门都设置相应的档案专项资金,用于珍贵历史档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由此,对于高校档案保护及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设施设备,各高校应多方筹集经费并设立专项资金,为档案修复中心的建设配备更先进的硬件设施,包括修复工作所需的工作室、修复平台、修复压平机、装订机及工具材料等。此外,高校档案工作应加强对外沟通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开发与应用安全有效的去酸设备和电脑复制设备,协助档案管理部门更好地完成文献保护和修复工作。

保护、开发和传承档案历史文化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2016-2017年广东省档案局与高校档案工作协会合作连续举办三期高校档案修复培训班,使档案修复工作从研发公司和985重点高校逐渐走向各大普通高校,使档案实操技术从专业培训师傅传承到高校档案工作者手中。然而,各高校要顺利开展档案修复保护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加快建立高校档案修复中心和健全修复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督促专项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是当下高校档案修复工作突破现状的必由之路。

[1]仝艳锋,罗茂斌.纸质档案修复中的负面损害及防治对策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4):65-69.

[2]孙颖,王青.从隐性知识的外化谈档案修复技艺的传播[J].山西档案,2003(5):51-53.

[3]张美芳,陈敏.我国古籍、档案修复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12):111-115.

[4]何拥军,钟威.搭建档案数字化与档案修复“快速通道”[J].中国档案,2015(3):61.

[5]李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修复工作体会[J].云南档案,2015(10):7-10.

The Status Quo and strategies of Archive Restoration in Universities

LIU Xue-shan
(Comprehensive Archives Room,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Archive resto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history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heritance.However,it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and several problems emerge including 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short age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unbalance of developments among different universities, etc.To address those problems, the author proposes several strategies for archive restoration in universities,including establishment of the archive repair system in universi⁃ties,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erms of practical skills,cooperation with the digital center,setup of special funds,purchase of archival repair equipments.

university archives; archive restoration technology;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system;talents

G 272.4

A

1007-6883(2017)05-0105-04

2017-05-08

刘雪珊(1991-),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助理馆员,硕士。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