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
——谨防批评“扩大化”

2017-03-09 07:34山东省枣庄市第五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陶行知错误家长

山东省枣庄市第五中学 潘 锋

天性好动、贪玩、自制力差的青少年,免不了要犯错误。人非草木,孰能无过?犯了错,并不可怕。只要能接受批评教育,认识错误,自觉反省,努力改正,那么,他们就会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更快的成长起来。可是,如果犯了错误。教师批评、惩戒不合时宜,无限“扩大化”,一味地谩骂和责打,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有可能还会因此而伤了他们易感的心,破罐子破摔。

作为一名老班主任,我发现有些教师在批评、惩戒学生时存在扩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罚款代替耐心引导”不可取。集体定则,约定俗成,凡犯错者,以钱说话。班委操作,专款专用,教师遥控,简单省心省力,效率还高,确实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但是这种方式误导学生,“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科学,不可取。

“撵出校门万事大吉”要不得。制定几条“高压线”,有言在先,谁若以身试法,轻者停课反省,重者勒令退学,还美其名曰“此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换换环境尚有好的发展”。本该求学的年龄,却被当做“害群之马”驱逐出境,流落街头,情何以堪?

“动辄请来家长”实属不作为。有家长坦言“一听到老师的电话,我的头就炸了唯恐孩子又在学校惹事了。”成长中孩子偶犯错误,十分正常,教师要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事事都推给家长。多数情况下,小事小情,教师稍加提醒,学生知错改正即可,也不能一味地埋怨、训斥 家长,把家长推到了共育的对立面。只要学生犯错,马上请来家长,是教育是懒政怠政,是不作为。

“一人犯错,全班遭殃”不可做。某同学扰乱课堂纪律,教师雷霆大怒,大吼一声“只要某同学在教室里,我就不上课。”说着夹起课本扬长而去,留下乱糟糟的教室。一人害病,众人吃药。千夫所指,犯错同学备受指责,无地自容。有课却无老师来上 ,殃及全班,损失不小,实不可为。

“一次犯错,数罪并罚”不应当。有些教师真是“有心人”善于记录并积累学生的囧事。当学生犯错时,就会把以前的旧账翻出来,陈谷子烂芝麻数落一通,批得学生体无完肤,好像该生一无是处,十足的坏蛋。不能就事论事,随意的扩大批评范围,上纲上线,导致学生心有怨怼,逆反对抗,破罐破摔。

“揪住不放,无休无止”不明智。学生有些事情做的不好,教师只要批评一次,点到为止即可,因为学生已经意识到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了,可是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长记性”或达到杀鸡骇猴的目的揪住不放,大会批小会怼,再把家长请来一起训,殊不知,如此今天批明天训的超限做法,只会使学生心生反感,却于事无补,尽管动机不错,实为糊涂。

“多对一 群起而攻之”不可为。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一旦犯错,教师要顾及其颜面,悄悄进行批评教育,绝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威,也不应拉到办公室,当着那么多教师的面声声惧厉的责骂,更不可所有教师齐上阵,你一言我一语“多对一”声讨,让学生无地自容。这只会让学生错认为“没有一位老师喜欢我”,进而丧失了进取心和自信心,加快走向教育反面的步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熟知,“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教育要拿砖打人的学生时,只说了四句话:“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学生,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陶先生的话言简意赅,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令人信服。可以断定,教育效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它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其实,批评不一定非得疾言厉色,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甚至是甜甜的,就像加了糖的咖啡。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为师,对学生多些尊重热爱,多些宽容赏识,多些耐心和等待。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说的是做事不能过了头,要留有余地,给人面子。批评是一剂苦口的良药,具有艺术性。所以班主任在批评犯错误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性,学会先给学生留足面子。因为保护学生的尊严才是施教成功的关键,要适时巧妙地采用批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施,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将批评发挥最大功效,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猜你喜欢
陶行知错误家长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在错误中成长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陶行知教育名录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不犯同样错误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