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华(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
试论“以人为本”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朱清华(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
“以人为本”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能够实现现代教育结构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发展,推进我国教育三维目标的实现。本文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探究,主要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角度进行分析。
“以人为本”教育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启示
教育,是社会发展人才输出的主要渠道,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多样化转变,也推进现代教育的人才平培养多元化发展。为了保障社会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相互适应,我国实施全面化教育个改革,“以人为本”教育观正是基于这一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育改革的实际实施。
“以人为本”教育观,是指现代教育实施中,不仅要从教的角度进行教育的开展,同样也要从学的角度,对现代教育进行分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更注重教育的实施与开展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平台,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例,“以人为本”教育观的融合,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学习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渠道,可以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理念,发挥现代教育对人综合培养的作用。依旧“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基本理念,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其一,“以人为本”教育观具有双边性特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施,可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又实现体育教学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基本体育学习需求;其二,人本性。“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现,必须从教师,学生双向进行考虑,是结合人的基本发展需求之上,形成的新的教育指导理念,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体育,是提升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以人为本”教育观作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指导,有助于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作用,实现现代教育整体结构的逐步优化完善。
2.1、教育理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教育观,可以转变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结构,逐步引导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一方面,高校管理教师进行课程教学中,善于改变一刀切的教育观念,实施教育理念转变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要结合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喜好开展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的重要体现。例如:某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时,在教学前,针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分析,积极做好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灵活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观在现代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合,在教育理念的融合,体现为高校体育教学采取学生主动选择性学习,学生可以依旧对多种体育课程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进行多样化体育内容的选择,打破固定的体育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学科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
2.2、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现代教育新理念,“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化。现代高校的体育教学受到重视程度上升,高校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形式逐步实现多元化开展。可以是室内体育馆体育教学,也可以是户外教学,综合型教育型形式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体育教学平台。例如:某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知识教学前,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小游戏,进行武术教学时,善于将教学内容与我国武术文化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同时也更注重体育教学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以人为本”教育观[3];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多样性发展,也体现子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从身体锻炼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样也融合了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教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展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样提升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内涵性提升,“以人为本”教育观通过体育学科蕴含知识的逐步增加,促进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实现现代教育理念逐步优化与完善的主要途径。
2.3、教育内容多样化
“以人为本”教育观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的融合,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教育改革,逐步丰富现代教育内容多样化开展,教学内容从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向内容丰富多样化教学种类的转变。例如: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可以包括主修体育课程和选修体育课程两部分,主修体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的体育训练,通过开设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选修体育教学内容,是对依旧学生的个人爱好,实施体育课程开展内容逐步延伸,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体育学习空间;另一发面,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教育观的落实,也体现在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分数不是衡量学生体育学科学习的唯一标准,仅仅作为高校对学生某一项体育技技能学习的标记,多样化评价标准善于结合体育项目特点,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接收程度进行更加综合的学科判断。例如:某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中,组织学生发挥想象,将你学会过的体育项目,编排为一段舞蹈,新型体育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同时也实现体育教学能够打破单一的体育训练形式,实现学科教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创新性,多元化开展的作用,也是我国现代高校体育教育融合“以人为本”教育观的体现。例如:某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课程不仅包含排球,羽毛球,足球等形式,同样也开展网球,橄榄球等西方体育运行教学项目,学生体育学习的种类多样化。而部分高校也将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按照男女进行分配,同样体育项目,体育教学的标准各有不同,实现了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
2.4、学科意义的延伸
“以人为本”教育观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应当发挥体育学科的现实意义。避免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在我国教学中开展拘泥与课堂教学,拘泥于大学中,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主要渠道,例如;某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为“你的体育梦想”作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引导学生能顾通过体育课程,培养一项体育业爱好,并将这一爱好坚持下去,在校园内开展体育竞技比赛,发挥高校体育锻炼在学生自身发展中的作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可以为现代大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平台,发挥“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引导作用。
“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融合,是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全面改革的发展新趋势,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在实现现代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现代高校实施教育改革也要注重教育改革遵循的原则。
3.1、因材施教原则
“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实现了现代教育发挥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坚持改革开展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实施,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多样化发展,不同高校类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实施“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时,必须善于从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保障现代教育开展发挥其灵活多样的实施特点,促进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展开。例如: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应当以引导学生学会基本体育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作用,而针对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要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性开展,推进我国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改革的实施,发挥“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理念指导作用。
3.2、延伸性原则
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开展,坚持体育教学改革延伸性开展。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实施现代教育结构逐步优化,教育开展结构更加完善,必须实现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循序渐近的实施,新型教育形式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逐步实施,从而进一步发挥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融合引导中的作用,例如:我国现代高校实施体育教学的开展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逐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教学课堂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逐步完善,优化现代高校体育改革工作开展合理有序的进行,推进现代整体教育发展的逐步优化,将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开展,合理有序的落实,发挥其工作的改革完善空间。
3.3、层次性原则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融合具有层次性原则,高校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体育改革应当结合学生的体育教学开展情况逐步实施。例如;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可以子在高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班级进行改革试验,并提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对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情况作出评价分析,及时对现代高校体育试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逐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环境,推进现代体育教学工作全面性开展。结论:“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施,是现代教育逐步发挥生本作用的直接体现,结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分析,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学延伸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推进现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发展的新动力。
[1]曹桂祥,黄欣加.“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3.
[2]曹桂祥,戴志燕.“协调”的发展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5.
[3]姚晓琪.古代养生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4]马文新.人文精神教育观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评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体育教学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8.
[5]陶行.“理解教学”教育观对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6,29.
[6]彭文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6,03.
G807
:A
:1006-8902-(2017)-06-ZQ
朱清华(1990-);性别:男:籍贯:湖南衡阳,学历:硕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