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昌县农庄小学 李桂芬
思维的核心是智力,发展思维也就是发展智力。发展智力,这是语文教学所必须承担起的任务。思考力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求异”思维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求异”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为培养祖国未来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思维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兴趣。兴趣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受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异”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琥珀》一课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讲课文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迫切希望解决疑问。我在课内留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这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如,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疑问:为什么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万年前?课文前面写苍蝇飞进“树林”,后面写海水逼近“森林”,“树林”怎么变成“森林”的?为什么两只小虫的腿的四周会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得到了我的赞赏,其他学生立即兴致盎然,睁大探求的眼睛,寻找疑问,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又有学生发现问题:课文中写“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一转眼”表示很快的意思,而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是漫长的,怎么说很快就过去了呢?
一篇课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了许多问题,这正是“求异”思维活跃的表现。对于学生这种善于动脑筋的学习热情,我们应该加以提倡、鼓励,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逐步做到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培养学生“好问”“寻根”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得到体现和发展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在讨论中间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这种争论,有利于学生“求异”能力的提高。讨论的内容有来自学生提出的有启发性的问题,有的来自教师有意识的“挑疑”。
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我结合课文的内容:在秦王面前,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所以我要把和氏璧拿回去。“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我挑疑让学生讨论:大家想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蔺相如会不会去撞?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蔺相如不会去撞。因为他知道秦王贪宝,是不会让他将宝玉撞碎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吓唬秦王让他信守诺言。”有的说:“蔺相如会撞,因为他来秦国前就做好了献身的准备。”还有的则说:“蔺相如有勇有谋,如果秦王逼他交宝玉,他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保护宝玉,维护赵国的尊严,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他也将竭尽全力。”
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学生肯动脑筋,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且能做到言之有理,言而有据,顺理成章。因此,这种讨论对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语文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的,中华民族许多经典的语言流
芳百世,影响深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钻研吗,仔细体会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从独立领悟中得出自己的见解,绝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提供更多的让学生“求异”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最佳状态,充分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他们的“求异”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琥珀》一课时,突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写,然后各抒己见。有的说:“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写的好,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苍蝇在大自然中幸福、快乐飞舞的情境;有的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写得好。作者把松脂比喻成黄色的泪珠,写出了老松树为两只小虫的悲惨命运而感到悲哀;有的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这句写得好,结构严谨,形象生动,从“天热”到“渗”到“滴”,直到包住苍蝇和蜘蛛,是一种周密的逻辑思维,无可辩驳,立体感强;有的说:“刚好”一词用的十分贴切准确,因为蜂珠和苍蝇离的很近的时候,松脂正好落在它们的身上,这是非常偶然的事,是一种巧合,“刚好”这个词把这种巧合和偶然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了。这种巧妙地假想构思,合情合理,形成了一个意趣横生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说:“文章描写生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动有静,使文章有了活力,散发着浓厚的趣味性,是一篇新奇生动的科普小品。”学生们惊人的发现和创造性的思维,我的赞许声赢来了班上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所以,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注意重点语句的“求异”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观念:要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从而让学生养成“求异”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