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中学语文组 张凤荣
当今社会,多媒体、高科技、网络化、数字化……这一切都昭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世纪的到来。我们正在日益明显地感受到“文明”一词已包罗万象,在众多的精神和物质要素同时变化激荡之中,一个转型的社会已实实在在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作为新时代的语文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语文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美育心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满、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语文教材是实施美育的殿堂。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美育,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宇宙的宏阔无边,自然界的纷繁万端,当代科技的发展,历代的英雄豪杰……这一切无不在语文课本中呈现,像一组组电影特写镜头,浮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眼前。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到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广大群众为伟大目标斗争的美,都可以从为学作品中得到深切地体会。”
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即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生实行美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除努力培养学生的智育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即美育)。”
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实施美育?就是要把学生引进美育的殿堂,置于美育的情境之中。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词,想象奇特,情景交融,音韵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诗词的美,主要表现在感情的强烈、意境的深邃、语言的凝练上。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以生动逼真的笔触,描述了风卷茅屋、顽童抱茂、娇儿恶卧、屋漏床湿,长夜难眠等情节,十分感人。诗人的可贵之处就是他不是单纯地描写他本人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时代的苦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震撼人心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以博大精深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纵横交错等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斗争精神。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去感受诗人们的强烈感情。在其他文体中亦有不少此类例子。这些艺术美,需要教师去挖掘,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
自然美对净化人们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文中描绘的美再现出来,就能直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情。《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等篇章都是十分难得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文章用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揭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教学中,如能通过直观的手段,再现祖国的河山美,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认识到我国历史的悠久,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聪明与伟大,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和劳动人民。
中学语文教材以极其丰富的内容,表现了社会生活的美,主要是人物形象与人的精神面貌之美。《琐忆》《廉颇蔺相如列传》《窦娥冤》等,无不以美的心灵、美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打动读者。如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可联系课文《纪念刘和珍君》来讲,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刘和珍等三个女子“从容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英雄形象。通过这悲壮的描述,歌颂了“惊心动魄的伟大”,激励人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奋勇前进。前者则以委婉的笔调,诚挚的爱,回忆了鲁迅与青年作家日常生活,工作接触的情况,描绘了他们在那沉沉的长夜中,为迎接曙光的到来,只要是“损己利人”的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的精神美。让学生从中认识到革命者的这种高尚品德,再结合《琐忆》启发学生深刻地体验鲁迅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从而自觉地养成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和诚实、谦虚、谨慎、质朴的美好情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展现崇高美,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分析悲剧美,升华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要想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领略美,进而创造美,谈何容易!教师必须首先自己先进入美育的殿堂,置身于美育的情境之中观察体验,方可做学生的向导或解说员,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向美的深处,然后,师生共同在美的海洋里遨游。语文教师在熟练的驾驭教材的同时实施美育,才能有较好的美育效果。
语文教师在充分熟悉、理解教材之后,自然会把教材中的美分成若干类,诸如:自然美、社会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声韵美、动态美、静态美、色彩美、艺术美……然后引导学生逐一地去领略鉴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既然运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生实施美育,是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语文教师能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语文教师的素质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是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饱满的热情。教师应把对学生实施美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任务,作为国家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此,教师便能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氛围,随时随地给学生以美的教育。其次是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学造诣,即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较广泛的涉猎,对各种体裁如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电影均有一定的研究、尝试,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加工、提炼的基本能力,这样便具有了审美能力和鉴赏美的水平。如此,才能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成分,随时随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再次是必须了解美育的基本内容,即美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地感受自然界、社会和艺术中的美,培养他们正确地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注意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美,通过美育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第四是必须具备基本的美学知识,即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正确的审美教育,应该把语文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并从语文知识教育中发掘审美因素,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