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中心小学校 徐怀发
朗读训练,能使学生通过语调、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体会到课文内在的感情变化,逐步掌握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再把这种规律运用到阅读中,就可使书面语言变成头脑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强烈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记忆。实践证明,朗读好的学生,阅读的速度必然较快,理解能力也比较强。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通过声音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一般说来,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并且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写作打下基础。
朗读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的内容,表达思想感情。因此,它能启发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朗读训练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质量差,数量不足;二是学生读书目的不够明确,缺乏教师的范读和具体指导;三是朗读的面太窄,形式单调,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此,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朗读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学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时期,他们的朗读活动往往要靠一定的兴趣吸引或是具体的目标指导,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便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由不愿意读到很想读,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这样不仅优化了学生的朗读心理,而且缩短了学生感知课文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小学生对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基于对上述理论和现象的认识,我们便着手“动画趣味导读”的尝试,即把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动态因素多、内在联系紧的课文,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成鲜明的动画图像,再配置形象贴切的解说,这样逼真的情境模拟,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朗读欲望激发出来了。《麻雀》一文的导读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同时也能体会到“爱”的伟大,由此读出文中深藏的哲理,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导读片段:一阵风中,一只小麻雀从摇摆的树枝上掉下来,这时一条狗跑过来,对着小麻雀看了又看,贪婪地张开大嘴,突然,一只老麻雀快速冲下来,挡在了狗的前面,不停地扇动着翅膀,保护着小麻雀。在动画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而且使之乐读、善读、兴趣盎然。
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不少学生不愿意举手读书,但指名让他读时,却也读的不错;有的学生在当众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根本放不开。经调查,发现各班中这样的学生都有。原因很简单:就是怕读的不好,怕出丑。针对这样一“心理障碍”,我们便利用录音机反复播放范读磁带,让他们当堂模仿练读,实在读不好,干脆让他们将磁带带回家,随时听读模仿练习。一段时间后,再给他们搞音乐配音,和原声带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这些学生模仿力极强,读得声情并茂。这样训练起来,他们体验了朗读的成功,心理障碍也不存在了。
小学生的朗读过程,从外在形式上看,是粗读、细读、精读的过程,从内在规律上讲,一般要经过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和积累性朗读三个阶段。这里,感知是朗读的基础,理解是朗读的关键,而积累是则是朗读的结果。小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课文所展示的社会画面缺少了解。所以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在脑中建立具体可感的表象系统。为此借助录音、录像、投影等电介媒体,再现课文形象,就能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缩短与课文的心理距离;在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投影,将课文中关键词、句、段显现出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从而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发展思维、深化朗读的目的;积累性朗读是朗读过程中的高层阶段,它不仅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本领。所以,巧用录像映现情境,进行赏识品读,妙用投影比较语言,咀嚼作用的表达技巧,确有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举措。如在《称象》一课的朗读训练中,我借助电教媒体,优化了学生的朗读过程。上课开始,我先用遮盖式投影片通过讲、看,让学生了解官员们没有办法称象,而6岁的曹冲却说有办法,曹冲到底有什么办法来称象呢?我们又利用录像画面,让学生直观地目睹了曹冲称象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感知朗读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重点段的朗读训练中,我们又采用投影文字片,带领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玩味学习,最后又利用录像映现称象场景,引导学生品读,从而使学生对曹冲油然而生敬意。这样,曹冲勤于思考的品质便在学生心灵中扎下了根。
小学生的朗读技巧一般包括重音、停顿、语气的轻重、缓急等。朗读技巧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学生朗读的效果。为此,凭借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优化技巧训练,这对朗读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我针对课文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一张图文结合、动静搭配的遮盖抽拉式投影片,对课文第二段的朗读技巧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优化作用。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描写五壮士作战特点的词语;然后,我们出示多功能投影片,显示片中的文字部分,让学生说出应该重读的词语,及画圈对照,让学生对照“沉着”一词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接着抽拉第二幅“葛振林大吼一声”图,第三幅“三位战士作战”图,引导学生如前所述,图文结合,画出重点词语,指导体会朗读的重音、停顿、语气的轻重、缓急。之后,便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使学生读得贴切、传神,不但把五壮士的勇猛形象活生生地读了出来,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了明确优化的电教手段,还需反复学习、训练作保障,才能全面掌握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激发学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