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璇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学院,辽宁 大连 16026)
航海类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影响因素与教育策略
张荣璇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学院,辽宁 大连 16026)
针对当前航海类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分析影响航海类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从加强入学教育、提高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强化以半军事管理为主的日常管理模式、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第二课堂等方面,提出加强航海类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教育的对策。
航海类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职业生涯教育;半军事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陆地与船上工作的待遇差距逐渐减小,[1]加之航海工作本身的危险性和艰苦性等职业特点,严重影响了航海类学生的择业观和专业选择,优秀航海类学生转专业比例升高,毕业生转投非航海类工作的比例增大[2],航海类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性增加,学习态度和职业信念受到了很大挑战。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航海类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学习观和择业观,已经成为航海类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1.国内航海人才流失严重
近年来,高级船员成为我国航海人才流失的集中点,尤其是大型航运企业以及经济发达地区高级船员流失率逐年攀升[2]。航海人才流失主要集中在本科以上高层次船员,而且年龄趋于年轻化,尤其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在上船工作前3到5年流失率较高。
2.航海类优秀学生转专业比例升高
在航海类高校(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优秀本科生转专业过程中,航海类专业学生转入非航海类专业人数比例逐渐升高,很多成绩优秀的航海类学生放弃本专业转入所谓的“热门专业”,甚至不惜转入其他较冷门专业。航海类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据统计,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2015级第一学年共转出优秀本科生84人,仅转入3人,优秀本科生流失率高达15%,且比例逐年升高。
3.航海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较低
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感觉上船工作就业压力较小,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就业的影响不大,即使选择了上船工作,也是先干几年,等待机会再在陆上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课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较低。
1.航海职业本身的特殊性
船员工作由于其职业本身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多数陆上工作更加艰苦、枯燥,工作环境闭塞,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些职业本身的特殊性进一步降低了航海类学生对航海工作的接受程度。
2.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下降
尽管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航海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社会对海员工作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公众媒体对海员工作的宣传报道大多集中在海事事故和海盗等负面新闻,全面客观的正面报道较少,造成很多学生感到选择航海工作不是一种自豪,而是一种无奈[3]导致航海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降低。
3.家庭环境的影响
2015年,大连海事大学针对航海技术专业2012级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在“家庭对您毕业后的期望”这一问题上,选择“上船工作”的比例只占22.82%,远低于选择“考取公务员”(42.95%)和“企事业单位”(25%)选项的比例。由于对海上工作的不了解,很多家长认为上船工作就意味着危险、孤独,加之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多家长希望学生能考取公务员和进入企事业单位,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航海类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
4.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足
当今大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个性突出,团队意识淡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足,与船上工作的严格管理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当今学生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对网络等社交途径过度依赖,面对船上工作的闭塞环境,学生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甚至是抵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海上工作的选择。
1.加强航海类学生入学教育
做好航海类新生入学教育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稳定学生情绪的重要前提。[4]对新生的入学教育要应以培养高素质船员为目标,以增强专业素养为出发点,根据航海类专业特殊的素质要求,以生为本,拓展教育内容,与时俱进。[4]
一方面广泛开展航运知识相关的通识教育,将我国航运业的现状、发展和前景进行普及性教育,让航海类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充分了解所从事行业的概况,避免新生入学初的茫然状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立志投身航海事业,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岗位意识。
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全面介入新生入学教育,依靠“专业导论”等课程,将各专业课的重要性、难点和重点提前渗透给新生,从入学初就端正航海类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态度,先入为主避免新生被“专业课很简单”“专业课无用论”所影响,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立足岗位需求,灌输强化半军事管理意识。结合船上工作的要求,强调半军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半军事管理历史、发展、现状和要求进行全面宣传和教育,引导新生树立牢固的半军管意识。
2.培养学生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一方面加强以“行业精英和优秀校友”为典型的宣传教育。邀请优秀的船长和轮机长等通过主题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航海类学生对行业的认同和专业的热爱。此外邀请校友中现任船长、轮机长或具备相应资历的港航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航海类专业在校学生的班级导师,搭建沟通平台,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践体验,促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行业精英和优秀校友的职业理念引领学生的敬业精神,以他们丰富的阅历拓展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行业志趣,增强学生对半军管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以此传承海洋文化,坚定学生的航海理想,培养学生的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3.强化以半军事管理为主的日常管理模式
半军事管理是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为适应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航海类专业实行半军事管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军事素质以及外事处理能力、事件应变能力、海难求生能力,以适应海上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实行半军事管理能更好地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吃苦耐劳精神。加强半军事管理为主的日常管理模式,应着重从制度建设、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强化细节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通过严格日常管理来培养学生上船工作所必需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强化岗位意识,营造张弛有度的管理氛围,为未来的船上工作奠定基础。
4.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稳定专业思想。航运业属于艰苦行业,很多新生入校后才了解到该行业的艰苦性与工作时间跨度长等问题,逐步产生不想就读本专业的思想。院系要统筹安排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教师给学生介绍航海专业所学内容体系、航运企业的发展前景与未来趋势,包括专业特色、社会地位(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师资及科研情况,引导新生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侧重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4]。着重讲解各个职位晋升需要具备的条件、待遇、考试要求及时间跨度、工作性质等;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举办讲座,讲述现代航运企业对船员的素质要求,什么样的学生最受欢迎,增强新生对航海专业及航运行业的信心和兴趣,使新生了解航运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促进新生稳定专业思想,使他们明白在大学里应该学什么、怎么做,力求达到什么标准,激励航海类新生奋发努力,立志成才。
5.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主要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的。航海类学生毕业后将上船工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未来适应相对封闭和枯燥的船上工作很有必要。因此在航海类学生中大力建设第二课堂对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新形势下,航海类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面临很多新的挑战[5]。航海院校应认真客观地分析新形势下航海类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不断研究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规律,扎实有效地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航运人才。
[1] 关政军,吕红光.航海类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2):4-10.
[2]张仕海,桂天意.高技能船员流失与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1):6-9.
[3]任胜超.航海类学生海员职业认同感的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4(11):160.
[4]林少栋.价值多元化背景下航海类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124-127.
[5]丘元友. 论新形势下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管理[J].航海教育研究,2002(4):49-51.
海事信用信息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近日印发《海事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对海事信用建设的目标、原则、标准、运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做出规定。海事信用信息将与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向社会开放,接受查询。
根据《办法》,海事管理机构将根据行政服务对象发生的海事行政处罚、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船舶安全检查滞留、船公司审核重大不符合项、不按照规定缴纳规费及其他等6个方面行为68个细项,确定信用扣分值和有效期限,建立海事信用信息记录标准。
海事信用初始分值为100分,信用评价分由信息系统自动即时生成、动态调整,通过信用信息的有效期等方式实现信用修复。“弄虚作假,不履行海事管理机构行政处理决定,涂改、遮挡船名,不按规定安装、开启或使用AIS,肇事逃逸,不按规定缴纳海事规费,在考试中作弊”7种行为被界定为严重不良信用行为。如果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相同行为,从第二次及以后,每次记扣分值为标准的4倍,记分时效也延长4倍。
海事监管应用海事信用评价进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具体措施授权由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制定。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可以是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容缺受理、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优化安全监管安排等。而失信惩戒措施可以是作为主要日常监督检查或者抽查的重点。
文献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http://news.csi.com.cn/9ab09acc-761c-4f6e-a0d0-d1d0dcb441dc.html(2017-05-19)
2017-01-08
张荣璇(1979-),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U676.2
A①
1006-8724(2017)02-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