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问题与策略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理论视角

2017-03-09 04:35:40王冲
航海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涵式特色大学

王冲

(长春师范大学,长春 130032)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问题与策略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理论视角

王冲

(长春师范大学,长春 130032)

在阐述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及其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亟待明确的关键性策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为主旨,完善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体现多元特征研究视角,确立大学文化学研究范式;扩展现实意义的影响,引导提升理论研究价值。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内涵式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我国,大学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国家战略调整的宏观影响,大学文化先后经历了“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文化”三个概念语境,学科发展特征也由从属研究转向独立研究,与此同时,确立了大学文化研究在我国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表现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具有导向、凝聚、模塑和辐射作用[1]。目前,大学文化建设在内容、范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大学缺乏系统规划、特色不明显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立足高等教育发展主题,准确把握我国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探索内涵式发展阶段大学文化建设策略,形成价值与实证两者协调统一的研究范式,依然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及其价值

(一)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由大学人创造的文化氛围和传统,它反映大学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群体心态、团体意识及行为规范等。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以崇尚学术、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一个兼包并容的文化综合体。正因其兼容性,使得不同环境和背景的学生相融共处,不同学科专业相依并存,不同观点学者相聚和谐,共同为我国大学的内涵建设助力献策。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不仅表现在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表现在管理构架、规章制度、价值取向和校园环境等方面。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集精神、制度、物质和活动四种文化的统一体,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集中体现,涵盖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它不仅能让大学回归学术本真,提高大学办学质量,而且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

(二)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对大学内涵式发展的价值

大学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引领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功能作用在内涵式发展阶段中举足轻重,它统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赋予其文化内涵和活力。

1.引导凝聚共识,促进大学内涵式发展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拥有渗透凝聚功能,它能通过周围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引导其作用范围内成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方面产生认同和共鸣,并将其内化成习惯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2]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不仅能把大学人与学校自觉、主动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其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自觉引向学校确定的目标上,还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增强大学人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保障。

2.营造学术氛围,引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

学术氛围和道德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内在特点,它们通过制度、规则、管理、社团、教学等条件作用形成大学特有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大学文化强调独立性和纯粹性,只有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思考,才能保持大学人人格的独立性和学术研究的纯粹性。和谐、宽松、公平的大学文化有利于大学人在继承中超越,有利于培养学科带头人、凝练学科特色和培育学术创新团队,从而促动学术研究,引领学科建设发展。

3.注重陶冶教化,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文化的功能决定大学人在思想方法、办学理念、办学举措上呈现出的行为举止和价值取向,能形成一所大学有别于其他大学的校风、学风,就是学校的文化特征。它存在于广大大学人的行为举止和价值取向之中,印刻在广大大学人的身上,同时也赋予大学文化特殊的陶冶教化功能[3]。综观西方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对于文、史、理、工、法等各学科的学生,均重视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教授和社会生活能力、服务意识的培养,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学生思维理性、视野宽阔,表现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优势明显。

4.振奋大学精神,加快人才强校战略实现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能激发大学人形成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和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能丰富大学生活、振奋大学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渗透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源泉,时刻激发广大大学人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促使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涌现,最终加快人才强校这一战略的实现。

5.提供政策保障,规范评价激励机制

内涵式发展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必须配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晰各自的责任和权益,以确保公平公正,管理规范高效。特别是评价激励机制的科学建立,应以鼓励广大教师潜心科研、尽心教学为主要任务。在学校实施和推行的人事分配制度、人才培养方案、科研绩效考核和财务管理等改革制度中,必须着眼于为广大师生提供学术平等争鸣的氛围、才华展示的舞台、道德养成内化的平台。

二、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学文化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得到落实,人文意识不断加强,服务社会功能明显,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断增强。可见,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总体上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但也要看到,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现象,短期内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文化依然十分困难。

1.受社会文化的冲击影响,大学文化自身目标和精神价值呈现缺失

一直以来,大学文化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位置。首先,受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比较明显,大学未形成引领其发展的主导文化,导致大学传统文化地位受到质疑。其次,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社会对高等教育和大学自身发展的诉求与现有机制体制冲突显现。再次,受社会其他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的精神价值出现了办学目标功利化倾向和官本位倾向。最后,在大学改革过程中,大学文化出现了失灵现象。大学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追求被分化,内部组织出现多元化、异质化趋势,导致大学文化价值体系缺失。

2.现行管理体制中,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创新力被削弱

一方面,大学办学模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指标趋同化、单一化的倾向,加剧了大学供给与经济社会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弱化了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大学的办学模式和人财物等资源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新的改革形式必然需要新的文化模式来与之对应,但由于制度稳定性和文化建设自觉性两个相对滞后因素,大学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上萌生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矛盾。

3.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数大学人认识肤浅、不彻底

多数学者认为,大学文化建设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我国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范式等还停留在意识和理论层面,尤为突出的是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理论诉求,缺乏针对实践性和主导性的文化构建研究。同时,由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大学文化建设问题还没有真正从文化的高度加以解决。

三、加强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亟待明确的关键性策略

大学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要使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实现上台阶、有特色、出精品和出成果,必须坚持精神、制度、物质和活动四种文化融合的思路,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准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针是根本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发展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传承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本内容。[4]作为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精神基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统领社会文化思潮,将其渗透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之中,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统领中国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融入大学文化,有利于保证大学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和文明风尚,并对最终构建成一个创新和谐、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2.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为主旨,完善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教育学视角来研究大学文化,将“大学文化研究”片面地理解为“大学文化的研究”,在诸多公开出版以“学”字冠名的论著中也未能找到有关大学文化学理论架构、学科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国内有学者评述,我国的大学文化研究“尚属初级阶段、不够系统,暂时还不能上升到‘学’的高度”。[5]严格讲,目前以“学”冠名的多数论著应定义为“学术研究”,而不应说成“学科构建”。学术研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存在怎样的问题,就存在怎样的学术研究内容,同时,学术研究的进展程度决定学科建设发展水平。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范式、规范的学科体制是学术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按照学科的内涵和发展外延,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学形成要素已基本就位,但由于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与学科特征的理论体系的缺乏,大学文化学未实现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引领。可见,在大学文化研究学科化进程中,构建有文化研究高度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学理论体系,既要遵循本土文化与学科建设规律,又要将研究视角投入到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之中。

3.体现多元特征研究视角,确立大学文化学研究范式

任何科学都是运用某种研究范式来进行资料搜集分析、观察对象确定、假设条件检验和延伸的全过程。我国大学文化研究历史积淀浅薄,不可避免地缺乏方法论的指导,因而无法形成有学术深度和价值的高水平成果。学科层面,大学文化研究应归结为理论、参与、实践和融知“四性一体”的学术创新活动,它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其学术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具有学科专属性。有学者评述,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在目的、重心和视角上实现了三个方法论转变:研究目的实现了单纯认识向应用转变;研究重心实现了抽象实体向生活实践转变;研究视角实现了区域向全球转变。[6]综合审视我国大学文化研究,缺陷就是没有体现“灵活性”“开放性”“批判性”和“综合性”等多元特征研究视角。随着“全球化”“泛文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文化已不受地域和学科界限的限制,应从大学文化着手大学文化研究,对所处时代和社会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形成一套价值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统一的研究范式。

4.扩展现实意义的影响,引导提升理论研究价值

我国的大学文化研究方兴未艾,由于其研究滞后于现实要求,在理论上产生了“虚无论”,在实践上产生了“速成论”。[2]文化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同时,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改革开放以来,受多元文化环境影响,国内很多学者未真正对大学文化研究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探索,导致大学文化研究缺失有价值的学科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导致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学的构建缺少可靠、有效的策略。21世纪,构建体现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大学特点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大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学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立足国情校情,从文化研究的高度着手,开展创新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扩展和延伸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 汪明义.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属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4(2):31-34.

[2] 姜雪,张德祥.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的大学文化形成[J].教育科学,2015(2):59-63.

[3] 吴秋凤,黄冠兰,于洪洪.论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构建[J].教育探索,2015(3):81-84.

[4] 王冲.高校“去行政化”视域下的现代大学章程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4(6):63-66.

[5] 徐广宇.现代大学的文化性及其表征[J].教育科学,2008(2):60-63.

[6] 王冲,侯敏.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阶段文化软实力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72-74.

联合国海洋大会将向落实保护海洋的所有目标迈进

为扭转海洋生态环境等恶化的趋势,推动落实有关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首届海洋大会于6月5日至9日在纽约总部举行。第71届联大主席汤姆森在大会开幕前夕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专访。他指出,本次大会将是扭转海洋状况恶化的第一步,以确保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第14个目标——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够得以落实。

汤姆森说:“希望各方将这次会议与整个2030可持续议程视作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14与其他目标息息相关,无论是健康还是食物、经济发展或人类陆上的活动,可持续发展目标14涉及所有这些内容。”

汤姆森指出,海洋污染将对人类陆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控制海洋污染将是本次会议的成果之一。国际社会必须提醒各国政府,现在必须采取行动阻止所有这些污染进入海洋。

汤姆森表示,渔业资源已经接近不可持续的临界点。因此,本次会议的另一大目的就是管理鱼类资源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4 所要求的。本次会议还涉及气候变化的相关目标,加强《巴黎气候协定》的执行,将气候行动的科学方法转移至处理海洋酸化和海洋变暖以及海洋脱氧的过程中。

据悉,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将派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包括十几位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70多位部长等;与会者还将包括商界、学术界、民间团体、海洋专家等近5000人。与会各方将通过行动宣言,并在会前和会议期间自愿就落实第14个目标做出承诺。会议期间还将就海洋污染、海洋生态保护、海水酸化、可持续渔业、海洋科研能力等举行系列对话会,并发表会议报告。

文献来源:联合国新闻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8165(2017-06-02)

2016-12-16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内涵发展视域下的大学文化建设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125号)

王冲(1980-),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G640

A①

1006-8724(2017)02-0050-04

猜你喜欢
内涵式特色大学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留白”是个大学问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医的特色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完美的特色党建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