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保娟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00006)
心胸外科监护室心脏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肖保娟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00006)
目的深入了解心胸外科监护室心脏术后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4~7月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监护室的10例心脏术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面对面、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其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结果多种因素可引起患者睡眠障碍,主要有环境的陌生、手术后各种症状的不适、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经济负担重等。结论在护理心脏术后患者的同时,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及时解除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
心脏手术;睡眠障碍;心胸外科监护室;质性研究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清晨醒得过早、睡眠时间较短、睡眠中断、白天睡眠过多[1]。充足有效的睡眠可促使伤口愈合及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的恢复。心脏术后患者常需承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一旦睡眠发生障碍,便会产生易怒、焦虑、精神紧张并伴有全身疲劳,会成为术后并发症的诱因。而身处心胸外科监护室,病房环境的严肃感、疾病的痛苦与死亡阴影的威胁都会干扰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夜间无法安眠,诱发和加重睡眠障碍[2]。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身处心胸外科监护室的心脏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旨在了解此类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为临床医护人员今后更好地治疗和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改善其睡眠质量。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4~7月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监护室心脏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5±4.26)岁。患者手术前睡眠基本正常。10例患者中,行瓣膜置换术5例,瓣膜成形术3例,冠脉搭桥术2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遵循伦理原则,访谈前向患者说明访谈的内容、目的和方法,并承诺以编码英文字母A—J代替姓名,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获得其信任,并与患者充分沟通,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前,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主要围绕患者心脏术后睡眠情况及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展开。访谈问题为半结构式,主要由以下两方面问题构成:(1)术后睡眠情况怎样?(2)您认为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2.2 资料收集收集资料时,患者能够用语言、纸笔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访谈在自然环境[3-4]中进行,以安静、不受干扰、受访者方便为原则。每次访谈时间为30~50分钟,做好全程笔录。
1.2.3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4]:(1)仔细阅读所有资料;(2)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成主题;(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出相似的观点;(7)返回受访者处确认。
通过资料分析及整理,共归纳出以下4个主题。
2.1 环境不适应
监护室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术后负压吸引的抽吸声、电话铃声、工作人员交接班的说话声、抢救时的嘈杂声、灯光的刺激、门铃声、无家属陪伴等均可对患者造成感知上的超负荷,打断患者睡眠的连续性[5]。患者H:“你们护士交接班时要翻身看皮肤,好不容易睡着又被吵醒了。”患者G:“经常是晚上一夜没睡,有时候隔壁床的家属打呼噜打得很响,再加上有时候你们抢救患者,很吵。”患者I:“没有家人在身边,觉得特别孤单。”
2.2 手术后各种症状的不适
心脏术后患者常规会带很多导管: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心包纵隔引流管、切口引流管、留置尿管、胃管等,容易引起疼痛等不适。而且心脏术后患者会用多种血管活性药,容易引起口干等症状,但此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入量,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口干体验影响了患者的睡眠。3例患者在这点上有亲身体验。患者F:“老觉得口干,医护人员又不让我多喝水,难受,睡不着。”患者J:“身上很多导管,一翻身就感觉全身很痛,不舒服。”患者A:“嘴里的气管插管好难适应,呛得厉害。”
2.3 对疾病预后的担忧
患者B:“我很担心这个病能不能彻底治好,我已经是第二次入院了。”患者E:“医生跟我说,如果病情稳定,就可以出院了,我这病还会复发吗?”
2.4 经济负担重
心脏手术是一个复杂手术,需要花大笔的钱,出院后还需要定期复查,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患者D:“手术就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忧心啊!”患者C:“我们都是农民,本来经济收入就低,光手术就把所有的积蓄用光了,医生说手术后还要继续吃药,真不知道怎么办好。”
3.1 改善监护室环境,消除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环境是影响患者睡眠的重要因素,3例患者表示环境因素是影响睡眠的直接因素。环境噪声主要来自病房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各种操作声、治疗车的摩擦声、护士夜间交班巡视的交谈声以及其他患者的鼾声、说话声等。另外,环境陌生也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由于患者不适应所在场所、与家人接触少、与病友之间不交流、同医护人员不熟悉等。这要求护士做好夜间病房管理,各项治疗护理活动尽量集中安排执行,做到“四轻”,避免惊醒患者;夜间关大灯,开床头灯,交班时声音轻,光源不直射患者;将监护室内仪器报警声、门铃、电话铃声调到最低,所有手机处于振动状态;每位患者之间拉好床帘隔开,尽量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满足其对睡眠条件的要求,如被子、枕头、光线、姿势等;尽量把病房布置得更温馨,使患者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
3.2 对症处理,降低患者的不舒适感,提高睡眠质量
生理因素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3例患者表示伤口疼痛影响睡眠。疼痛不仅直接影响睡眠,还会因机体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代谢增加,引起或加重一些不良情绪,如脾气暴躁或消极悲观等,从而引发患者睡眠障碍。我们要及时利用疼痛评估量表调查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反馈给医生,对症处理,如给止痛药物、镇痛泵等。同时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要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轻疼痛刺激,必要时给患者康复按摩,调整睡姿,尽量避开伤口和导管留置处,促进患者入睡。6例患者因持续口干影响睡眠,由于血管活性药的运用和监护室空调的开放,患者很容易感觉到口干,但由于考虑到心脏患者循环负荷,医务人员会严格控制患者的入量,很多患者不理解就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影响睡眠。医务人员要控制好病房的温湿度,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术前和术后都要反复强调控制入量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考虑给患者湿润口腔,或涂抹唇膏等。2例患者因为留置尿管,感觉有肿胀感,可以根据病情考虑训练膀胱功能。
3.3 注重心理调适,消除不良情绪,促进睡眠
心理因素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其中3例患者因担忧疾病预后、术后效果而影响睡眠。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网状内皮系统活动增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机体活动增强,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手术复杂,术后应激心理反应非常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文化水平,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尊重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还可以教会患者一些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如闭目养神、听音乐等,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必要时需求患者家属帮助开导患者。
3.4 充分调动患者的支持系统,减轻压力,提升睡眠质量
社会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3例患者担心自己难以承受医疗费用而焦虑,导致难以入睡,醒来次数较多。加强对患者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做好患者家属尤其是其配偶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争取亲属、朋友、同事的配合,给予关怀和温暖,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根据国家政策,尽量减少其医疗费用,必须使用贵重医疗用品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请患者或其家属签字认可。
对心胸外科监护室心脏手术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访谈,掌握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通过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帮助患者正视现实并调整情绪,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以增加其治病信心。同时尽可能减轻患者躯体不适,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尽可能得到充足的睡眠。
[1]胡海琴,黄静.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8):7-9.
[2]齐平香.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320-321.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Coates V.Qualitative research:A source of evidence to inform nursing practice[J].JDiabetes Nurs,2004,8(9):329-334.
[5]Wilson V S.Identification of stressors related to patients’psychologic responses to the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HeartLung,1987,16(3):267-273.
R195
B
1671-1246(2017)18-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