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舜生与湖湘文化

2017-03-09 00:55李艳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湖南人湖湘湖南

李艳红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左舜生与湖湘文化

李艳红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中国青年党领袖左舜生是湖南长沙人,他早年一直生活在湖南,深受湖湘文化的浸染。他认为,近代湖湘大地之所以人才辈出,是继承了周敦颐、王船山等一代又一代湖湘先辈所开创的湖湘文化的结果;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内核成为湖湘人士的思想精髓。同时,在左舜生身上,湖湘文化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塑造了他的思想和个性,包括爱国主义的精神、坚忍不羁的情怀、冲动缺乏理性的个性等。

左舜生;湖湘文化;继承

湖湘文化是一种主要在湖南地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区域文化,是在湖湘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漫长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约束人们思想与言行的价值观念、政治意识与规范系统,是历代湖湘民众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知识文化、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道德人伦、法律与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到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1]从广义上来说,湖湘文化涵盖物质、精神与制度等三个层面,是湖湘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复合体。从狭义上而言,湖湘文化仅指湖南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以学术文化为核心的湖南区域学术思想文化及湖南精神、文化个性与风俗习惯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青年党领导人左舜生从小生活在长沙,祖父还是地方名流[2],左舜生从出生到二十岁时离开长沙左家只身赶赴上海求学,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湖南长沙度过的。纵观左舜生的一生,湖湘文化是他的“根”,是流淌在其身体里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一、左舜生对湖湘文化的认识

近代以来,广东、湖南人才辈出,对于广东出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历史风云人物,左舜生通过历史分析得出结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人才,某一时代出现的人才或多或少,则视其时代是否适于人才的培育、历练与活动以为断。”[3]他认为湖南也是如此。左舜生指出,古时湖南是一个蛮荒之地。“以我们湖南地区来说,就中国全部文化史看,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当中国黄河流域(如山东、河南等地)文化辉煌发展时,湖南仍然被视为“蛮荒之地”,湖南人也被称为“蛮子”[4],足以说明“湖南还是一个不能引起任何人重视的所在”。但历史上却有一大批外省人士先后赴湘建功立业,如汉初贾谊做长沙王太傅,朱熹、张栻来湘讲学,辛弃疾与陆游组织湘人抗金,以及清末梁启超莅湘“以讲学为主,实际上也参与了湖南的政治”,黄遵宪莅湘却“以从政为主,实际也参加了‘南学会’的叙述讲演,且与‘时务学堂’的学生发生了甚深的关系”。梁、黄的到来,会同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及当地的士绅学子熊希龄、谭嗣同、唐才常、皮锡瑞一起相互提携,促成近代湖南的人才兴盛。[5]

(一)左舜生主张湖湘文化始于南宋时期,并对湖湘文化的精神进行了界定

他从小就阅读了湖湘学派代表人物的经典著作,深受影响。他认为,湖南当地出生的人物,较早者如周敦颐(濂溪先生,1017-1073),他是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宋五子之一,二程子的老师,其所给予湖南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濂溪先生的《爱莲说》……事隔近六十年,这篇短文我至今也还能成诵。”左舜生后来尝试从学术史层面对湖湘学派加以宏观概括:“我们湖南讲理学的,自濂溪以次,实有其一线相承的传统,但同时似乎另有一种活泼致用的色彩,加以笃实履践的精神。”左舜生既肯定了湖湘文化的传承性,又将湖湘文化的精神概括为“经世致用”与“笃实履践”,这也正是今天学术界对湖湘文化精髓研究的共识所在。

(二)左舜生师友的言传身教对其影响重大,并认为,王夫之开启了近代湖湘文化新的高峰

左舜生表示,“在八年的小学生活中,有十一位老师都是出生于长沙本地。他们那种负责任的精神,那种与我们共生活共游息的态度,在经过了这五十年艰苦与忧患的生活后,有了更深的体会。”[6]其中长邑高小国文教师曹孟其对早年的左舜生影响巨大。曹先生的书房中有整部的《湖南文征》与《王船山遗书》,左舜生借阅狂读。他后来认为周敦颐之后的湖湘学人,“在思想上对湖南人物具有绝大影响的,我推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尽管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思想家齐名,但从反清复明、“遯世无闷”与“确乎其不可拔”来看,要“以船山首屈一指”。王夫之的著作经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校订出版,并经此“大力提倡,船山之学乃得大显于世,尤其以湖南人所受的感染最深。”谭嗣同的两位老师欧阳中鹄与刘人熙,都是“极端服膺船山的”,因此,25岁的谭嗣同就开始读《王船山遗书》,他的哲学思想与民族观念“也得自船山者为多”[7]。

左舜生认为,湖湘文化进入近代走向了新的高峰。他主张将咸同以来的唐鉴、罗泽南、曾国藩等人列为“湖南理学的典型人物”。[8]左舜生还将近代湖湘文化的人才群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咸同阶段(以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罗泽南为代表)、清末民初阶段(以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五四以来阶段。[9]这一认识无疑具有极强的宏观性和前瞻性,将近代以来湖湘人才群体概括得非常到位。

二、湖湘文化对左舜生的影响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深刻的。湖湘文化是历代湖湘人经久淬炼、理性思辨、精心打造出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历代湖湘人的价值追求与文化气息,倾注了湖湘知识群体的赤子情怀。左舜生是近代知名学者,是中国青年党重要领导人,也是民国政治要员,他的政治之路与学术之路,深刻地打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

(一)左舜生一生爱国忧民,自觉践行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鸦片战争以降无数湖湘学人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用满腔热血谱写壮丽爱国诗篇的精神动力源泉。左舜生身处国家危亡之中,将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自觉地践行与发扬。

五四前夕,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却匪夷所思地得到战败国的待遇,爱国心切的左舜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愤恨,认为一战期间,“中国也算是一个参战的国家……即令不能令我们从胜利得着怎样的好处,至少总不应该对我们更加一种处罚。”[10]左舜生不仅表达这种愤怒,同时也机缘巧合地支持了“五四运动”在上海和南京的延伸,促成“六三”大罢工。[1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三省,企图亡我中国。左舜生更加愤慨,辞去了他服务了十多年的中华书局新书部主任职务,在上海组织抗日救国团体,专门从事抗战救国。“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左舜生又积极策动中国青年党将领翁照垣英勇抗战,杀敌无数。左舜生密切关注中华民族的安危,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坚持抗战救国。左舜生坚持“国家主义”的理念,创办《国论月刊》《国论周刊》《国光旬刊》,奔走在国青两党合作抗战的前线,坚持鼓吹抗战必胜论,体现出一个政党领袖和高级知识学人的民族意识和坚强意志。综观左舜生一生的政治思想和实践,爱国主义一直是他思想的底色,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为湖湘杰出人物著书立传,光大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左舜生坚持为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爱国主义者立传,对魏源、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谭嗣同、唐才常、蔡锷、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湘籍名人进行梳理与概述,或著书立说,或撰文立传。左舜生为学生讲述谭嗣同喋血菜市口,结合谭嗣同的著作《仁学》中的破五伦思想去进行分析,认为只有谭嗣同“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才真能以身救国,才能舍身救世”[12],评价谭嗣同是“戊戌维新的关键人物,同时是这一幕悲剧的导演兼主角,而他所提倡的敢死之风,影响后来的革命运动也最深”[13]。作为一个开辟中国近代史研究先河的历史学家,左舜生在抗战时期搜集与整理出版了大量的中国近代史文献资料,并撰写了一批包括湖湘人士在内的爱国主义人物传记,用历史典故与英雄事迹来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反对外来侵略的斗志,用活了历史学的现实功能,坚持了学术救国的价值取向。

(三)从湖湘人物身上继承经世致用的传统

左舜生认为,“经世致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但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表现的方式与程度是不一样的,但“在湖南却是始终一贯的,到了近代则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4]这种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在近代湖湘人才群体中代代传承,经久不息。左舜生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对近代湖湘人才群体用功很勤,尤其是曾国藩、黄兴、宋教仁、蔡锷等“硬、韧、忠”的品性十分钦佩,把他们视为湖湘人物的骄傲。他们作为湖湘经世精神的直接传承者与践行者,不论是在思想上还学术上都深深影响了左舜生。例如,左舜生分析湘军成功的原因共有六条,其中第二条认为曾国藩深受湖湘文化熏陶,主张经世之学,“留心当世之务”。[15]

左舜生自从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入职中华书局、担任醒狮周报经理、以及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是中日外交关系史研究以及开展的青年党务工作,都无不以经世务实为宗旨,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现出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华。抗战胜利后,左舜生利用参政机会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1947年代表中国青年党参政时,左舜生仿效湖南同乡宋教仁担任农林部长。”[16]在十八个月的任内,他倡导系列农林、水利、粮食增产计划,力争有所成就。时人评价左舜生一生“清风亮节,廉洁自持,光大书生报国的君子精神”[17]。左舜生“对国家、对社会、对时代、对学术,却已尽了他最大的最善的努力”[18]。

(四)湖南人艰苦卓绝的民风深刻影响了左舜生的个性和品格

湖南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五岭山脉以北,云贵高原以东,罗霄山脉以西,三面环山,是一个典型的马蹄形,丘陵与山地居多,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都比较差,自古以来,是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加之受历代战争影响,社会流民纷纷南下,辗转迁徙,逐渐养成了艰苦奋斗与自强不息的独特的文化性格。湖湘人民“厌声华尔耐艰苦,数千年古风未改。”因“厌声华”而生活朴素,又因能“耐艰苦”而能自强不息。[19]

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一文中对湖南人的坚忍不拔和敢死精神赞誉有加。“湖南人的精神‘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如王夫之是‘何等的艰苦奋斗的学者’;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书生‘打掉牙和血吞’,尚能、‘扎硬寨’与‘打死战’;黄兴历尽艰难,带着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韧不拔的军人’”[20]。左舜生深表认同,并以湖湘先贤作为自己立志修身、安贫乐道的精神食粮与仿效榜样,左也养成了坚韧乐观与务实的气质。张梦九在《我所认识的舜生》一文谈到:“凡湖南民族性的优点,如刚健、笃实、不妥协、百折不回等等气质,舜生皆有。”[21]这一“不妥协”“百折不回”的气质,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于他办事交友的实际作为中。左舜生在少年中国学会中长期担任评议部主任,在曾琦、王光祈先后出国留学后,负责会中的联络、刊物编辑、校勘、邮寄和各类事务处理,“为会友热诚服务之态度,颇为全体会友所推重”[22]。

早年左舜生家庭人口众多,经济相对拮据,从小就了解生活不易,一生养成了勤俭和坚韧的品格。左舜生的一生“非常的清苦,生活简单,唯一的嗜好是读书”[23]。左舜生一生勤于治学,75岁高龄时还在学外语,还想一再去日本考察,其目的在于“日本是关系亚洲大局的主要国家,我(左舜生)不能放松她”[24]。黄欣周忆述:左舜生“在香港的生活异常清苦,(自己开了一间杂货铺,自己经营)但仍能省吃俭用,自办了一个图书室,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稿……其惊人之创作及成就,迥非一般学者所能望其项背。也就因为平时透支了过多的体力,致身体日就羸弱”[25]。湖南人的艰苦卓绝、吃苦霸蛮、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等品性在左舜生身上全部得到体现。

三、结语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颇具地方特色,又因湖南长期处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湖湘文化带有古代农耕文化的特色,更多湖湘人仍然固守“学而优则仕”以及“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观念,存在着“学术为政治服务”价值取向,具有政治文化特征。[26]左舜生也受此影响。他以一介书生,自觉和不自觉地踏入政治的湍流,所演出的人生大戏充满了戏剧性,让人不禁唏嘘。

左舜生早年将职业选择定为教育与出版,继而走上了书生论政、书生问政的道路。他的政治生涯从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就开始了,后来无论是在《醒狮周报》或是在中国青年党,或从事其他的党务活动,他都是以政论见长,喜欢且善长对国家事务发表简洁有力的观点,成为中国青年党的舆论中心,后来积极投身抗战,投身民主宪政运动,都“热衷政治”,也与湖湘文化中“学术为政治服务”的价值选择有惊人的一致。在其一生的论政过程中,他自视清高,有明显的名士作派;性格较劲、易激动;情感丰富,却又理性不足,感性有余,与湖湘文化强调经世致用,但忽略人文关怀深有关系。有人认为,左舜生在处理一些事务时,不太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思维习惯与价值诉求,对下层民众缺乏关注与同情心。这并非妄语,因为左舜生的政治个性刚烈,桀骜不驯,固执倔强,不达目的不罢休。面对不同的政治主张,也很难包容异己观点。在党际纠纷中主分裂而非团结,易走极端。这可以从少年中国学会分裂前左舜生最后与恽代英的辩论以及1946年11月率领中国青年党退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与参加伪制宪国大会议看出,都是一意孤行的行动。中国青年党同仁对左舜生的政治个性也有一些看法。有的认为左舜生的性格“豪放朗爽,刚性自绝,而且热烈真挚,带有一种浪漫的意味,又有湖南人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气”[27]。

总之,左舜生一生从未偏离过湖湘文化,他自身也成为了湖湘文化的新的演绎者,成为民国时期湖南人的典型代表,这也显现出湖湘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1]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通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4.

[2][16][17][18][21][23][24][25][27]周宝三.左舜生先生纪念集[C].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81辑第810号,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11,203,205,217-218,135,240,237,215,216.

[3][4][5][6][7][8][9][12][13]左舜生.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札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191,193,195,196-197,198,197, 198-199,215,227.

[10][11]左舜生.近三十年见闻杂记[M].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0049-0050,万竹楼随笔、近三十年见闻杂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462-463,467-468.

[14]王兴国.略论近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5]陈正茂.左舜生先生晚年政论集(中册)[C].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1010-1011.

[19]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长沙:岳麓书社,1985:42.

[20]陈独秀.欢迎湖南人的精神[A].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81.

[22]陈正茂.左舜生年谱[M].台北:国史馆印行,1998:44.

[26]周秋光.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及其缺陷[J].船山学刊,2001, (4).

(责任编辑:许 烨)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4.017

G122

A

1009-2293(2017)04-0059-04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左舜生研究”(项目编号:11YBA093);2014年湖南省湘学研究院重点委托课题“左舜生学术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李艳红,湖南工程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湖南人湖湘湖南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我是湖南人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湖南人精神的深度开掘——读《湖南人的精神》有感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