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防”“控”并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2017-03-09 00:55王斌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思想

王斌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疏”“堵”结合、“防”“控”并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王斌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适应网络的发展并结合高校师生的实际,应坚持“疏”“堵”结合:加强舆论疏导、思想引导、话语疏引、价值倡导,注重思想防堵、技术封堵和理论围堵;注意“防”“控”并举:以人防为本、技防为要、制防为重,实施空间管控、技术监控和法律查控,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重中之重。高校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领域,成为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主战场。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不断加深,高校师生成为西方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对象。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有它的敏感性,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疏”“堵”结合、“防”“控”并举,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疏”“堵”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分析了活力和有序的辩证关系,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暗流汹涌也不行。[1]高校思想活跃,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疏”“堵”结合,双管齐下。

(一)“疏”的方法

第一,舆论疏导。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集散地,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如何认识、把握、利用网络舆论,加强疏导,弘扬正能量,是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群体性事件和舆论政治化是高校网络关注的重点,西方势力利用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立场没有完全站稳的特点,将群体性事件和政治舆论绑架,制造网络虚拟“广场政治”和“街头政治”,如果疏导不利,会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挑战。高校应该未雨绸缪,在师生中培养关注度高、知识广博的“意见领袖”,长期“潜伏”网络空间,针对群体性事件和政治舆论,及时发表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评论、说明,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疏导。高校平时要注重对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给予正面回应,引领方向。

第二,思想引导。思想是“根”与“魂”,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根”与“魂”的主课堂、主阵地。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宣扬“普世价值”“宪政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妄图从思想源头上对大学生拔“根”去“魂”。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课堂和网络主阵地,通过理论宣讲、网络推广,大张旗鼓地宣传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一是讲好中国故事,要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影响人,感染人;二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结合大学生特点,大力推广《马克思是个九零后》《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没有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等优秀网络视频和文章;三是阐释好中国特色,用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阐释“四个自信”,组织“中国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敢说不”等网络讨论;四是维护好中国形象,网络是现实世界的延伸,网络空间一样要维护好中国形象,维护好国家安全。

第三,话语疏引。话语权是应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通过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来吸引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必须建立起经得住推敲的、让大学生信服的理论体系来回应社会发展中的现实处境。[2]一是要争得话语主体传播权,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话语的前提下,创新表达方式方法,赋予其时代性和新的活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二是要取得话语主题设置权,通过设置主题,提供信息和安排意义来影响舆论;三是要掌控话语载体使用权,进行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注重占领话语阵地,实现对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根本环节的更好把握。[3]

第四,价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

(二)“堵”的方式

第一,思想防堵。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5]坚守思想防线,就是要防堵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意识形态,就是要在网络空间旗帜鲜明地反对“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宪政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尽可能消除这些错误思想在网络上对高校师生的影响。

第二,技术封堵。在互联网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美国通过控制互联网域名地址的分配权和寻址系统的管理权,借口“网络自由”实施对其他国家网络系统的监控,再通过网络技术,封堵对立面的信息。虽然我国在互联网根服务器控制权上落后于人,但也并非说在技术上我们就没有可为空间。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应该与省级舆情管理中心、各级互联网管理中心、网信办和国家安全部门取得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准确、及时地对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负面信息进行封堵。

第三,理论围堵。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高校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在网络空间建立平台、设立讲坛,揭露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质,对其进行批判。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进行网络讨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转载批判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文章。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师开设网络公开课,逐步向MOOC形式推进,反对、批判各种西方意识形态。

二、“防”“控”并举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它的特殊性,必须在重视“防”的同时重视“控”,做到“防”“控”并举。

(一)“防”的艺术

第一,人防为本。“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7]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8]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9]要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就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师德高尚的网络思想工作队伍。高校要注重培养一批信仰坚定、忠诚于党的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引导,提高师生自我教育、自我防卫的意识,让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0]

第二,技防为要。网络空间是高技术的集成,高校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要建立协同机制,联合国内技术研发水平高的学校巩固和壮大一批技术实力强、传播范围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站,进一步增强网络传播能力[11]。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技术革新和创新,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从技术层面构筑网络信息话语权与网络安全屏障,建立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防火墙”,牢牢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12]

第三,制防为重。治理互联网,维护网络安全,固然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精良的装备作为重要物质基础,但同时也需要法规体系作为其制度保障。尤其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技术手段只能起辅助作用,必须通过完善网络社会治理体系,逐渐制定并落实一套成熟与定型的网络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发挥制度效力,在有效保障网络社会发展的同时,确保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一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掌握网络舆情,树立防患意识,及时汇总负面信息,将危及意识形态安全的事件扼杀在摇篮状态;二是建立信息监控机制,准确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和网上意识形态动态,掌控高校课堂,严守“课堂有纪律”的原则,做到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态势的掌控,以便随时应对;三是建立保障机制,确保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人、财、物到位,从而有效应对,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二)“控”的技巧

第一,空间管控。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强势和技术优势,在网络空间大肆渗透西方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攻击别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推行“和平演变”,实施“颜色革命”,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高校要按照习近平“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13]的指示,大胆地实行空间管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巩固红色地带,打压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要求,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管控反主流意识形态空间,不断压缩错误言论空间。

第二,技术监控。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重视技术的重要作用。坚决贯彻习近平“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4]的指示,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对网络信息传播与反馈的控制能力,通过安全分析技术进行网络信息的介入控制,对网络虚假、违法、敌对意识形态信息给予坚决过滤、回击或充分揭露,从而保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15]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创造发明出属于自己的系统,制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规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家信息安全的可靠保障。[16]

第三,法律查控。“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主权不容侵犯。要保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17]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按照“高度重视构建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要求[18],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出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根据网络空间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法律,并对在网络空间攻击我国政治制度、煽动社会动乱、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者坚决予以法律制裁和打击。

[1][18]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7(01).

[2]陈爱梅,薛翔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J].红旗文稿,2015,(15).

[3]李江静,徐洪业.准确把握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形势[J].红旗文稿,2015,(22).

[4][9][13][14][17]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5][7]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8-21(01).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10]李艳艳.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J].红旗文稿,2015,(14).

[11]吕薇洲.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规律探析[J].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03).

[12]姚东.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四个着力点[J].红旗文稿,2017,(03).

[15]赵惜群.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N].湖南日报,2013-12-29(08).

[16]李殿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6-15(02).

(责任编辑:许 烨)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4.014

D64

A

1009-2293(2017)04-0049-03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C019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6YBA033)的阶段性成果。

王 斌,长沙医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